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3 题号:1553325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上闻魏主欲饮马于江,惧,敕广陵太守行南兖州事萧颖胄移居民入城,民惊恐,欲席卷南渡。颖胄以魏寇尚远,不即施行,魏兵竟不至。上遣尚书左仆射沈文季助丰城公遥昌守寿阳。文季入城,止游兵不听出,洞开城门,严加守备。魏之入寇也,卢昶等犹在建康,齐人恨之,饲以蒸豆。昶怖惧,食之,泪汗交横。谒者张思宁辞气不屈,死于馆下。及还,魏主让昶曰:人谁不死,何至自同牛马!屈身辱国,纵不远惭苏武,独不近愧思宁乎!为民。魏主之在钟离,仇池镇都大将、梁州刺史拓跋英请以州兵会刘藻击汉中,魏主许之。梁州刺史萧懿遣部将尹绍祖、梁季群等将兵二万,据险,立五栅以拒之。英曰:彼帅贱,莫相统壹。我选精卒并攻一营,彼必不相救;若克一营,四营皆走矣。乃引兵急攻一营,拔之,四营俱溃,生擒梁季群,斩三千余级,俘七百余人,乘胜长驱,进逼南郑。懿别军继至,将士皆已疲,不意其至,大惧,欲走。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禁将士毋得侵暴,远近悦附,争供租运。懿婴城自守,围城数十日,城中恟惧。录事参军新野庚域封题空仓数十,指示将士曰:此中粟皆满,足支二年,但努力固守!众心乃安。会魏主召兵还,英使老弱先行,自将精兵为后拒,遣使与懿告别。懿以为诈,二日乃遣将追之。英与士卒下马交战,懿兵不敢逼。英入斜谷,会天大雨,士卒截竹贮米,执炬火于马上炊之。先是,懿遣人诱说仇池诸氐,使起兵断英运道及归路。英勒兵奋击,矢中英颊,卒全军还仇池,讨叛,平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
B.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
C.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
D.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饮马,给马喝水。这里指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意即渡江南下进行征伐之事。
B.建康,南京古称,六朝时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誉为“六朝古都”。
C.黜,罢免官职。我国古代的罢、免、夺、除、谪、左迁、开缺之意均与此同。
D.氐,即氐族,我国历史上的农耕少数民族,其最先活动范围在四川西北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帝要来攻打,广陵太守萧颖胄虽认为魏军离得很远,但还是主动把居民都移入城内,结果魏军没有攻打广陵。
B.齐地人对于魏军入侵十分仇视,就将喂牛马的豆子蒸熟让在齐地的魏国使节卢昶吃,卢昶吃后又因为恐惧泪汗交流。
C.拓跋英富有预见性,他认为南齐主帅出身低贱,不能统一协调作战,攻其一处,其他必定溃逃,后来事实果真如此。
D.南郑城被围数十日,人心很恐慌,庚域把几十个空粮仓贴上封条,跟将士们说这些粮食够用两年,坚定其固守信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身辱国,纵不远惭苏武,独不近愧思宁乎!
(2)会天大雨,士卒截竹贮米,执炬火于马上炊之。
5.萧懿在追击拓跋英的军队时,采取了什么计策?结果如何?请概括说明。
21-22高三下·河北衡水·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3]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
C.“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即每月的第一天。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很懂兵法,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王守仁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的战术和效果是一致的。
B.王守仁宽厚仁慈,张忠、许泰等人纵使京军冒犯他时,他不为所动,对其更加宽厚,最终感化了京兵。
C.王守仁虽然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军一片欢呼,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
D.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后来刘瑾被诛,他得以再度升迁。
4.把下面课内外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2)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2017-07-14更新 | 5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燕三年,而燕太子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注】①文信侯:吕不韦。②武安君:白起。③应侯:范雎(j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B.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C.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D.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人质,古时国家交往时派往对方国家留居,实现某种信诺或担保的世子或宗室子弟。
B.“庶子”,庶妻所生的儿子,其地位低于嫡子,一般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祀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C.“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与“仰不足以事父母”(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事”的用法与意义不同。
D.“请因孺子”与“因其固然”(庄子《庖丁解牛》)中“因”的用法与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罗主动请缨,自信不疑。文信侯被张唐拒绝后,甘罗自告奋勇前往劝说,被斥责后,又以项橐七岁为孔子师来反驳文信侯。
B.甘罗洞察时局,善于攻心。他用张唐与武安君的功劳、文信侯与应侯的专制作比较,劝说张唐不要反对文信侯联燕攻赵的谋划。
C.甘罗能言善辩,智勇过人。他到赵国游说赵王,不费一兵一卒,帮助秦国获得赵国的五城,赵攻燕后,又获得燕上谷的几个县。
D.甘罗切中肯綮,四两拨千斤。他利用国与国、人与人间的矛盾,解决了一些难办的问题,并以最小的付出使秦国获得最大利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
(2)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
2023-06-01更新 | 3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凤翔,字鸣周,晋江人。隆庆二年进士及第,授编修。教习内书堂,辑前史宦官行事可为鉴戒者,令诵习之。《世宗实录》成,进修撰。

万历五年,张居正夺情,杖诸谏者。凤翔不平,诵言于朝,编纂章奏,尽载诸谏疏。及居正二子会试示意凤翔峻却之当主南试以王篆欲私其子复谢不往屡迁南京国子祭酒省母归起补北监。时方较刻《十三经注疏》,凤翔言:“顷陛下去《贞观政要》,进讲《礼经》,甚善。陛下读曾子论孝曰敬父母遗体,则当思珍护圣躬。诵《学记》言学然后知不足,则当思缉熙圣学。察《月令》篇以四时敷政、法天行健,则可见圣治之当勤励。绎《世子》篇陈保傅之教、齿学之仪,则可见皇储之当早建豫教。”入,报闻。

寻擢礼部右侍郎。洮、河告警,抗疏言:“多事之秋,陛下宜屏游宴,亲政事,以实图安攘。为今大计,惟用人、理财二端。宋臣有言:‘平居无极言敢谏之臣,则临难无敌忾致命之士。’邹元标直声劲节,铨司特拟召用。其他建言迁谪,如潘士藻、孙如法亦拟量移,而疏皆中寝。士气日摧,言路日塞,平居只怀禄养交,临难孰肯捐躯为国家尽力哉?昔宋太祖欲积缣二百万易辽人首,太宗移内藏上供物为用兵养士之资。今户部岁进二十万,初非旧额,积成常供。陛下富有四海,奈何自营私蓄!窃见都城寺观,丹碧荧煌,梵刹之供奉,斋醮之祈禳,何一不糜内帑。与其要福于冥漠之鬼神,孰若广施于孑遗之赤子。”帝不能用。

廷臣争建储,久未得命,帝谕阁臣以明春举行。大学士王家屏出语礼部,凤翔与尚书于慎行、左侍郎李长春以册立仪上。帝怒,俱夺俸,意复变。凤翔又疏争,不报,遂请告去。二十年,礼部左侍郎韩世能去,张一桂未任而卒,复起凤翔代之。寻改吏部,拜南京礼部尚书。以养亲归。再起故官,力以亲老辞。久之母卒,遂不出,卒于家。天启初,谥文简。

(节选自《明史》)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行健,                                   法:效法
B.《世子》篇陈保傅之教               绎:探究
C.洮、河告                                警:警报
D.何一不内帑。                            糜:碎烂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居正二子会试/示意凤翔峻却之/当主南畿试/以王篆欲私其子/复谢不往/屡迁南京国子祭酒/省母归/起补北监
B.及居正二子会试/示意/凤翔峻却之/当主南畿试以王篆/欲私其子/复谢不往/屡迁南京国子祭酒/省母归/起补北监
C.及居正二子会试/示意/凤翔峻却之/当主南畿试/以王篆欲私其子/复谢不往/屡迁南京国子祭酒/省母归/起补北监
D.及居正二子会试/示意凤翔峻却之/当主南畿试以王篆/欲私其子/复谢不往/屡迁南京国子祭酒/省母归/起补北监
3.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黄凤翔刚正、敢于直言劝谏的一组是               
①编纂章奏,尽载诸谏疏                  ②平居无极言敢谏之臣,则临难无敌忾致命之士。
③陛下富有四海,奈何自营私蓄        ④《世宗实录》成,进修撰。
⑤久之母卒,遂不出                         ⑥凤翔峻却之
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③⑥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畿,古代王都所领辖的方千里地面。后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
B.太宗是谥号。谥号始于商朝,止于清朝是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C.疏本文中指给皇帝的奏议,如文中的“入疏”和“抗疏”均有此意。
D.礼部尚书,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凤翔治学严谨。他在内书堂任教习,辑录前代宦官事情时,遇到可作告诫借鉴的事,便指令书堂学习的人认真朗读研习。
B.黄凤翔忧心国事。在校刻《十三经注疏》时曾上奏,圣上要知道圣王之治当勤快上进,皇储应早受教育等,皇上答复知道了。
C.黄凤翔敢于直言敢谏。他为礼部右侍郎,能够据实大胆奏疏,曾用宋太祖相关事例告诫神宗,要重视户部每年供奉太多,内府消耗太大的问题。
D.黄凤翔勇于坚持原则。因将册封太子仪礼呈书神宗,神宗大怒,剥夺了他的俸禄,考虑再做变更。他却又上奏争辩,被驳回后,便请求辞官。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气日摧,言路日塞,平居只怀禄养交,临难孰肯捐躯为国家尽力哉?
(2)与其要福于冥漠之鬼神,孰若广施于孑遗之赤子。
2017-12-28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