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杨万里(1127-120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5 题号:1553569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总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注】①畴:田野、田亩。②甄(zèng):煮食用的陶制炊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惬”字写雨后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溪流响声之大说明雨水充足丰沛。
B.一阵大风刮起,广阔田地之中如同青色锦褥的禾苗随风起伏,生机勃勃。
C.雨后水涨使两岸距离变得更远了,人们隔河对话,富有生活情趣。
D.诗歌先写雨后美景令人欣喜,结尾转写愁情,使愁情成为全诗的主导情绪。
2.请简要赏析中间两联写景的艺术手法。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其一)

杨万里

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

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

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

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明。


【注】①盱眙:紧邻淮河,是南宋与金分界线上的重要城镇:东南第一山:盱眙境内的南山,被书法家米芾称为“第一山”,因此得名。②王事:指受朝命接待全国使臣,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十二月,杨万里奉派为金国贺正旦接伴使,此诗即作于北行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近似白话的语句起笔,却具有点题并唤起读者注意的作用,暗示这里的不平常。
B.诗中化用杜甫诗“齐鲁青未了”一句,写中原景象的青翠无边,以此来反衬眼前淮水碧绿浅窄和冷漠无情。
C.诗歌尾联颇具画面感,天色渐晚,暮霭重重,诗人浑然不觉,面对隔岸的渔火伤心断肠,让人回味。
D.作者用语以白描、不避俚俗著名,诗中“不因”“小出”“那得”等词语浅近明白。
2.为什么诗歌第二句写第一山“未到负平生”,而结尾登临后又感慨“肠断”?请结合全诗分析。
2022-10-22更新 | 23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乙诗)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释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都是哲理诗,都是通过某一现象揭示出人生哲理,给人以启发。
B.甲诗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创造了一种深邃悠远的意境。
C.甲诗虚实结合,实写翻山越岭,虚写人生中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
D.乙诗前两句用“奔”“喧”两个动词,描绘出了溪水奋力前行的画面。
2.这两首诗让你领悟到哪些人生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3-08-22更新 | 23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田家

唐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插秧歌

宋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①劬:qú,辛劳。②膏泽:滋润作物的雨水。

1.下列对韦应物《观田家》一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诗首句运用白描手法,一个“新”字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流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B.“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C.“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写农夫的无存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
D.韦诗层层铺陈的前十四句与深化主旨的尾句,用笔繁简对比鲜明,突出了作者被贬闾里的艰辛。
2.有人认为,韦应物的《观田家》相较杨万里的《插秧歌》,思想情感更深沉。请简要分析。
2024-01-10更新 | 1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