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155621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货殖列传序

司马迁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说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耳目欲声色之好       极:尽量B.挽近世民耳目       涂:堵塞
C.民所衣食之       原:通“源”D.故齐冠带衣履天下       冠带衣履:领导、统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故善者   击沛公于坐B.①贫富之道,莫夺予 ②夫晋,何厌
C.①人各任能,竭其力 ②则好游者不能穷也D.①仓廪实知礼节 ②图穷匕首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三段中“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读?”两句从反面阐明政治教命对货殖之事(人们对物质富裕生活追求)难以起到阻止或规范约束作用。
B.作者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生产、交换贸易和积累财富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和巩固国家统治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反映了他的卓越的经济思想,十分可贵。
C.上至王侯大夫,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求财谋利,担忧贫穷。“人富而仁义附焉”,只要人们生活富有了,百姓自然懂得仁义礼仪,无需再对他们进行教化。
D.本文引古书,叙史实,有破有立,开篇否定了老子的“小国寡民”的历史倒退论,后以管仲助齐称霸的史实,正面肯定富国裕民之道,从而阐明货殖之事的重要作用。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
(2)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注】①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②旄倪:被俘虏的老人和幼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万乘”即一万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古时候“万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B.“夷”是古代对东部少数民族的统称,文中的“夷”泛指与华夏相对的中原以外的民族。
C.文中“置君面后去之”和《鸿门宴》中“沛公则置车骑”两句中的“置”的含意不相同。
D.“合从”,即“合纵”,是指齐国以外的六国联合起来以攻强齐,“合纵”成功则称王于天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商汤征伐天下能得到当地百姓的信赖,是因为商汤能怜惜百姓,其政策能令百姓拥护。
B.孟子认为齐宣王如能尊重燕国人民的意愿,实范“仁政”,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对齐国动兵。
C.孟子认为谋利是一切祸乱之始,为防止祸乱之根,他很少言及利,史学家司马迁对此极为赞叹。
D.孟子的主张不被各国诸侯采用,因为诸侯们视能攻善伐之人为强者,认为孟子的仁政不合时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2)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如之何其可也?
5.孟子善用比喻说理,请从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2023-07-27更新 | 5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士卒忿。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於莒,入临菑而听政。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适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市掾,指管理市场的小官。
B.反间,利用敌方间谍传递假情报,或散布离间谣言等,使敌人发生内哄,借以取胜。
C.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帝位面朝南,常代称帝位。后常泛指居尊位或官位。
D.奇正,古时兵法术语,作战以对阵交锋为正,设伏掩袭等为奇。田单以火牛交锋为正。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他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已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2)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2021-06-24更新 | 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乙)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B.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C.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D.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席,古人席地而坐,当对人表示尊敬时,则起立离开席位。
B.驽下是指资质驽钝、才能低下,与文中的“足下”一样都是谦词。
C.顿首,指磕头,古时的一种交际礼仪,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D.邑是指古代君主赐给诸侯、功臣的封地或诸侯赐给卿大夫的封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丹心忧国运,寻求纾难之法。面对秦王贪利和各诸侯国惧怕秦国而不敢合纵的情况,他计划招募勇士,劫持或刺杀秦王,以解燕国之患。
B.荆轲积极谋划,力求计划周密。在秦军压境、太子丹求计的危急时刻,荆轲仍思虑周全,提出以樊於期首级和燕督亢地图为信物骗取秦王信任。
C.荆轲果敢勇决,抓住问题关键。荆轲知道太子丹不忍取樊於期的首级交给秦王,于是私下会见樊於期,抓住他想复仇的心理,切中要害地进行游说。
D.樊於期慷慨激愤,舍命成全大计。他因秦国刻毒对待自己和父母宗族而恨入骨髓,却无复仇良策,为了成全燕太子丹的救国大计,他甘于献出首级。
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2021-11-27更新 | 1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