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6 题号:1560797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随桓公杨忠卒,子杨坚袭爵。大将军杨坚姿相奇伟。周主待坚素厚,齐王宪言于帝曰:坚恐非人下,请早除之。帝亦疑之,以问下大夫来和。和诡对曰:随公止是守节人,可镇一方,若为将领,阵无不破。周太子伐吐谷浑,至伏侯城而还。宫尹郑译等皆有宠于太子太子在军中多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王轨等言之于周主周主怒杖太子及译等仍除译等名宫官亲幸者咸被谴王轨尝与小内史贺若弼言:太子必不克负荷。弼深以为然,劝轨陈之。轨后因侍坐,言于帝曰:皇太子仁孝无闻,恐不了陛下家事。愚臣短暗,不足可信。陛下恒以贺若弼有文武奇才,亦常以此为忧。帝以问弼,对曰:皇太子养德春宫,未闻有过。既退,轨让弼曰:平生言论,无所不道,今者对扬,何得乃尔反覆?弼曰:此公之过也。太子国之储副,岂易发言。事有蹉跌,便至灭族。本谓公密陈臧否,何得遂至昌言?轨默然久之,乃曰:吾专心国家,遂不存私计。向者对众,良实非宜。后轨因内宴上寿,捋帝须曰:可爱好老公,但恨后嗣弱耳。先是,帝问右宫伯宇文孝伯曰:吾儿比来何如?对曰:太子比惧天威,更无过失。罢酒,帝责孝伯曰:公常语我云,太子无过,今轨有此言,公为诳矣。孝伯再拜曰:父子之际,人所难言。臣知陛下不能割慈忍爱,遂尔结舌。帝知其意,默然久之,乃曰:已委公矣,公其勉之。王轨骤言于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杨坚貌有反相。帝不悦,曰: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帝深以轨等言为然,但汉王赞次长,又不才,余子皆幼,故得不废。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杨坚簒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宫尹郑译等/皆有宠于太子/太子在军中/多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王轨等言之于周主/周主怒/杖太子及译等/仍除译等名/宫官亲幸者咸被遣/
B.宫尹郑译等/皆有宠于太子/太子在军中多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王轨等言之于周主/周主怒/杖太子及译等/仍除译等名/宫官亲幸者咸被谴/
C.宫尹郑译等/皆有宠于太子/太子在军中多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王轨等言之于周主/周主怒/杖太子及译等/仍除译等名宫官亲幸者/咸被谴/
D.宫尹郑译等/皆有宠于太子/太子在军中/多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王轨等言之于周主/周主怒/杖太子及译等/仍除译等名宫官亲幸者/咸被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王爵名,王爵一般地位仅次于国家的君主。皇帝的直系亲属功勋人物可以封王。
B.吐谷浑,我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在今甘肃、青海一带。隋、唐时期吐谷浑曾建立政权。
C.朕,文中指皇帝自称。“朕”原来是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的专用自称。
D.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古代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认为杨坚有不臣之心,皇帝就此事询问来和,来和欺骗皇帝说,杨坚是一个可以镇守一方、坚持气节的人。
B.王轨与贺若弼谈及太子承担帝业的问题,贺若弼同意王轨有关皇太子不能承担大任的看法,并让王轨向皇帝进言。
C.王轨告诉皇帝,皇太子不可靠,于是皇帝拿王轨的话询问宇文孝伯,宇文孝伯含蓄地否定了王轨关于皇太子不可靠的说法。
D.皇帝虽然认同王轨关于皇太子的说法,但是苦于次子汉王没有才干,而其他儿子还年幼,所以没有废黜皇太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愚臣短暗,不足可信。陛下恒以贺若弼有文武奇才,亦常以此为忧。
(2)事有蹉跌,便至灭族。本谓公密陈臧否,何得遂至昌言?
5.从王轨与贺若弼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王轨有哪些性格特点?简要概括。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性坚正,干局明强,善簿最……大理少卿缺,太宗曰:“大理人命所系,胄清直,其人哉。”即日命胄。长孙无忌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论监门校尉不觉。罪死当;无忌赎。胄曰:“校尉与无忌罪均,臣子于尊极不称误。法著:御汤、剂饮、食舟、船,虽误皆死。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帝曰:“法为天下公,朕安得阿亲戚!”诏复议。德彝固执,帝将可。胄曰:“不然。校慰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若皆误,不得独死。”由是与校尉皆免。时选者盛集,有诡荫冒牒取调者③,诏许自首;不首,罪当死。俄有诈得者,狱具,胄以法流。帝曰:“朕诏不首者死,而今当流,是示天下不以信。卿卖狱邪?”胄曰:“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既属臣,敢亏法乎?”帝曰:“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奈何?”胄曰:“法者,布大信于人,言乃一时喜怒所发。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于法,此忍小忿,存大信也。若阿忿违信,臣为陛下惜之。”帝大感寤,从其言。胄犯颜据正数矣,参处法意,至析秋豪,随类指擿,言若泉涌。帝益重之,迁尚书左丞,矜其贫,特诏赐钱十万。

(《新唐书·二李戴刘崔传》)


【注释】①干局:才干器局,指人的处事能力。②薄最:财物出纳账册。③取调:指“选者”获取委任。
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大理,人命所                                系:关涉,关系
B.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             刑:合刑法
C.有诡荫冒牒取调者                           资:资财
D.胄以法                                        当:判罪,判处
2.分别比较下列句中的“以”和“为”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胄法当流                                             ②陛下一朝忿将杀之
③法天下公                                             ④臣陛下惜之
A.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也不同。
C.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D.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也相同。
3.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校尉因为长孙无忌而获罪,按照法律应当从轻判罪。
B.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一一陛下记载长孙无忌的功劳,本来是可以的。
C.臣子于尊极不称误一一臣子对地位极高的人违法不有意说他失误。
D.既属臣,敢亏法乎——既然已经归属我了,怎么敢同法律有差异呢?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反映戴胄公正执法的一组是(     
①性坚正,干局明强,善簿最                              ②臣子于尊极不称误
③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                           ④若皆误,不得独死
⑤俄有诈得者,狱具,胄以法当流                       ⑥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A.①②⑥B.①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⑥
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戴胄援引法律,犯颜直谏。他认为封德彝定长孙无忌及监门校尉的罪轻重失当,所以坚持请太宗复议。
B.戴胄认为封德彝判校尉死罪,而让长孙无忌以功抵罪,于法无据,而圣旨“不守,罪当死”也与法典相悖,据理力谏,足见其坚正品行。
C.戴胄针对当时有人用欺骗手法谋官骗财,建议皇上敦促他们自首,否则即以重判。而在实际处罚中却又改死罪为流放以“卖狱”。
D.戴胄援引“虽误皆死”的法典,劝谏太宗不该姑息长孙无忌的罪行而使重罪轻罚,更不应该以地位高低而使同罪异罚。
2021-03-24更新 | 4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黄贞文传

(清)杨凤苞

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少即以圣贤自期。尝作日历,昼所为,夜必书之。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崇祯十六年,试礼部,有要人谕意,欲荐为榜首,峻却之。成进士,不谒选而归。

南都①初建,求仕者争趋之,淳耀独不赴。或问故,应曰:“某公素善余,今方与当国者比,往必为彼牢笼矣。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卒不往。迨嘉定被围,偕弟渊耀暨侯峒曾.龚用圆.张锡眉诸人固守。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将死,僧止之曰:“公未仕,可勿死也。”淳耀曰:“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今借上人一片干净土,死得所矣。”索笔书曰:“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呜呼!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昧,此心而已。”遂衣冠北向再拜,自经死。

渊耀字伟恭,年十五,补诸生。幼颖异,甫就傅,即向学。既乃受业于兄,悉得其绪论,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性狷介,不妄交游。淳耀登第后,与之书曰:“传胪②时,人见鼎甲先上殿,皆啧啧称羡,以为登仙,吾此时叹息无限。天地间自有为数千年一人.数百年一人者,今人必不肯为数千百年之一人,而必欲为三年之一人,可笑也!”渊耀得书,益以品节自厉。就义时,见兄头帻坠地,复下拾而冠之,乃就缢于右。

淳耀所著诗.古文.制举业,原本六经,旁通三史③,规范先正④,皆传于世。卒年四十一。门人私谥贞文。渊耀卒年二十二。有《谷帘学吟》。兄弟死时,口血喷壁间,入砖寸许,其迹历久不灭云。


【注】 选自《续古文观止》 ①南都:南明福王政权的首都南京。②传胪:殿试后宣旨唱名。③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④先正:先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苟取一钱 苟:或许B.某公素善余善:交好
C.往往启其所未及启:陈述D.益以品节自厉厉:磨砺


2.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说明黄贞文“忠诚磊落”的一组是(     
①昼所为,夜必书之                 ②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
③成进士,不谒选而归               ④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
⑤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     ⑥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
A.①②③B.③⑤⑥ C.②④⑤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黄淳耀到礼部参加考试,有显要人物想推荐他做官,被他严词拒绝。因为他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
B.在民族危亡关头,黄淳耀挺身而出,率志士抵抗入侵,城破后自缢而死,表现出凛然难犯的民族气节。
C.黄淳耀的品节对他的弟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黄淳耀就义后,弟弟渊耀戴着哥哥掉下的头巾从容就义。
D.黄淳耀写作的诗文.置办的产业都已传在世上,文章最后对兄弟死时的细节描写更是富有传奇色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
(2)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
(3)既乃受业于兄,悉得其绪论,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
2016-11-18更新 | 89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称干:才能。
B.耕以养弟妹躬:亲自。
C.蛮夷不,盖待之失节耳宾:归顺。
D.至郡,恩惠之化布:宣告。
2.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②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④每去官,辄无私宅
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                              ⑥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
A.①②④B.①④⑤
C.②③⑥D.③⑤⑥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友爱。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孙谦任钱塘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府空车库里。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4.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2016-11-17更新 | 6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