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左丘明(前556-前451) > 《左传》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3 题号:1564047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围郑,以其无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吕祖谦《左氏博议·卷二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今天欧洲仍有这样的称谓。
B.礼,指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先秦有《周礼》《仪礼》《礼记》等流传于后世。
C.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后来成了他们的谦称。
D.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指代对方,表示恭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
B.烛之武反客为主,他对秦穆公说,灭郑是让秦国赔上自己的邻国来增加晋国的势力并削弱自己。
C.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行离间之计。
D.烛之武不辱使命。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辞令从容,说服秦国退兵护郑,不失本国尊严。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三十二年,彗星见。景公柏寝,叹曰:“堂堂!谁有此乎?”群臣皆泣,晏子笑,公怒。晏子曰:“臣笑群臣谀甚。”景公曰:“彗星出东北,当齐分野,寡人以为忧。”晏子曰:“君高台深池,赋敛如弗得,刑罚恐弗胜。茀星将出,彗星何惧乎?”公曰:“可禳否?”晏子曰:“使神可祝而来,亦可禳而去也。百姓苦怨以万数,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胜众口乎?”是时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故晏子以此谏之。

(节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

材料二:

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请更诸爽塏者。”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于是景公繁于刑,有鬻踊者。故对曰:“踊贵屦贱。”景公为是于刑。

及晏子如晋,公更其宅,反则成矣。既拜,乃毁之而为里室,皆如其旧。则使宅人反之。曰:“谚曰‘非宅是卜,唯邻是卜’。二三子先卜邻矣,违卜不祥。君子不犯非礼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违诸乎”卒复其旧宅。公弗许。因陈桓子以请,乃许之。

(节选自《左传·昭公三年》)

材料三: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

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

【注】①踊:受刖刑的人所穿的一种特制鞋子。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A子B不C犯D非E礼F小G人H不I犯J不K祥L古M之N制O也P吾Q敢R违S诸T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与现代“坐”的姿势不同,多指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压于脚后跟。
B.“居”指居住,与《张衡传》中“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的“居”意思相同。
C.“省”指减少,与《咏怀古迹》中“画图省识春风面”的“省”意思不同。
D.“寿”指保存性命,与《鸿门宴》中“若入前为寿”的“寿”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景公担心彗星出现齐国将有灾祸,害怕齐国落入他人之手,期待用祈禳消除灾祸,对此晏子认为,薄赋慎刑比祈禳神明更能解决问题。
B.晏子的住所靠近市场,狭小又喧闹多尘,齐景公想为晏子更换住所,但晏子表示这里是君王的先臣所居之处,靠近市场反而有许多便利。
C.齐景公趁晏子出使晋国时重造了他的住宅,晏子拜谢后拆毁新房,全部恢复原貌,这是因为与住新宅的快乐相比,晏子更看重旧邻之谊。
D.晏子在不同场合对齐景公用刑繁苛的问题进行了劝谏,景公因此意识到滥用刑罚会对百姓造成伤害,于是听取晏子的意见而减少了刑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高台深池,赋敛如弗得,刑罚恐弗胜。
(2)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2023-06-14更新 | 9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敞邑,敢犒从者。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左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2.下列对课文及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国在战争中曾经出兵帮助楚国,因而结怨于晋,这是秦、晋联合围郑的直接原因。
B.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骄横傲慢的态度对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等情况,作者都只字未提,但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作了详细交代。
C.蹇叔向秦穆公提出伐郑的不利因素,秦穆公依然坚持己见,蹇叔哭送秦师,并预言自己的儿子一定会死在这次征战中。
D.郑国商人弦高路遇袭郑的秦军,于是冒充郑国的代表犒劳秦军,以示郑国已预知秦国的来袭。同时,他又派人回郑国禀告。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2022-03-22更新 | 4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节选自《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B.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C.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D.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庚辰”,古代干支纪日中的一天。
B.“寡君”,臣下对别国谦称本国国君。
C.“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比“子”更亲切。
D.“右”,也称为车右,古代战斗中指挥车上负责驾车和保卫主帅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感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杞子利用自己掌管郑国北门钥匙的时机让秦国偷袭郑国,秦穆公征求蹇叔的意见,希望得到蹇叔的支持,结果事与愿违。秦穆公坚持己见,蹇叔哭送秦师。
B.秦国军队经过周朝国都北门,车上的武士都除去了盔甲,军容不整,并且三百辆兵车都超出乘坐人数的标准,王孙满看后认为秦军肯定会吃败仗。
C.郑国商人弦高路遇袭郑的秦军,于是冒充郑国的代表犒劳秦军,以示郑国已预知秦国的来袭。同时,他又派人回郑国禀告,从而使郑国避免了一场大灾难。
D.晋国的原轸主张伏击秦师,认为秦国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晋国攻打他的好机会,与前文中蹇叔所说的“师劳力竭,远主备之”相呼应。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2019-10-07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