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语段 > 简明、连贯 > 连贯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1 题号:1568482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固有观念中,植物是扎根在一块固定土地的,除非人为挪动,否则永远处于“静止”状态。事实上,___①___。

卷柏的生存需要充足的水分,___②___,它就会展开“自救”,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然后让整个身体蜷缩成一个圆球,随风在地面上滚动。当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这个圆球就会迅速打开,根又重新钻到土壤里,安居下来。

被称为“草原流浪汉”的风滚草,秋天时会在草原上随风飘滚。这些随风滚动并不是“无效运动”,___③___。一棵风滚草就好比一架天然播种机,经过滚动,会让种子不断掉出来,再借助风将种子传播到草原的每个角落。

可见,每一种会“行走”的植物都是在寻求更多、更好的生存机会。如同动物行走外出觅食一样,植物也有自己的运动哲学。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据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骚扰电话拨打超过500亿多次,两成网民接到的电话中超过一半是骚扰电话,而且每周都能接到骚扰电话的网民达到85.4%。不夸张地说,骚扰电话面前,几乎无人能幸免。公众可能不难         :日常生活中,接到骚扰电话,(     )。打骚扰电话的人究竟是谁,他们从何种渠道、如何获取了我们的个人信息,又都在为哪些产品做宣传,都是无从得知的。

一场对骚扰电话的公民追击,在向警方报案、做过常规的笔录和调查后就      了。客观而言,具体某个骚扰电话给公民个人带来的权益侵害可能有限,一般性的电话骚扰或不至于涉及刑事犯罪,但却起码也是明白无误的治安违法,有效的社会治理也不能就这样的任其         地逍遥法外。

公民遇到骚扰电话怎么办?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乏报警求助、拿起法律武器等内容,但事实上骚扰信息的发布主体一般处于无从查证的状态,最终难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感同身受     杳无音信     肆无忌惮       不了了之
B.身临其境     杳无音信     有恃无恐       不了了之
C.感同身受     石沉大海     有恃无恐       束之高阁
D.身临其境     石沉大海     肆无忌惮       束之高阁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习惯性地接听或者接起来后挂断,最多在手机上做一下骚扰电话的标记
B.习惯性地在手机上做一下骚扰电话的标记,然后接听或者接起来后挂断
C.习惯性地在手机上做一下骚扰电话的标记,然后拒听或者接起来后挂断
D.习惯性地拒听或者接起来后挂断,最多在手机上做一下骚扰电话的标记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据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拨打骚扰电话超过500亿多次
B.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骚扰电话拨打量超过500亿次
C.据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骚扰电话拨打量超过500亿次
D.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拨打骚扰电话超过500亿多次
2020-11-25更新 | 43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电动自行车成了很多家庭重要的交通工具,,无论城市乡村,无论男女老少,都在使用电动自行车。随着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不断上升,——充电、停车“老大难”,电瓶起火“太吓人”,在人行道上超速、逆行太危险……为此,相关部门制定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明文规定,电动自行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具有脚踏骑行能力;具有电驱动或电助动功能;电驱动行驶时,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每小时25公里;装配完整的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小于或等于55kg等等,防止擅自改装或改动最高车速、功率、电压的行为,使电动自行车真正成为百姓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健身去哪儿?除了健身房、操场等地,全民健身新载体——体育公园也悄然走红。许多老人、儿童及上班族乐此不疲地到体育公园“打卡”。
B.滚滚长江,巍巍三峡,流传着一首古老的歌,“船过西陵峡呀——人心寒,最怕是崆岭呀——鬼门关!”这就是被称作千古绝唱的《船工号子》。
C.梁生宝、高增福、梁三老汉——都是柳青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造出的中国文学史上重要艺术形象,是他一生辛劳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D.鲁侍萍:“不过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周朴园:“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2.在上文横线序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1-12-21更新 | 329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视力不好的人,无法自己阅读,要么求助他人,(①)。眼镜的问世让这一状况宣告结束。在13世纪,专为阅读磨制的镜片日臻完善,并开始进入市场。

人们尚不明确,究竟是什么人最早使这项“发明”流行起来。其实这一发明古已有之,后来的数个世纪里也不断有人重提,只不过一直未能作为商品进入日常生活。最早促成眼镜真正大众化的,可能是一个名叫萨尔维诺·德利·阿尔马蒂的人。佛罗伦萨圣母堂藏有一块牌匾,誉为“眼镜的发明者”。

然而,早期的眼镜由于价格不菲,(②)。这主要是因为掌握制镜技术的匠人凤毛麟角,且制作成本高昂。同时,由于当时的书籍依然稀少昂贵,人们对眼镜的需求量也不大。直至15世纪中叶印刷机发明之后,书籍产量骤增,各阶层各色人等都开始阅读,(③),成本旋即急剧下降,眼镜才真正开始普及。眼镜使人不再眯着眼睛看书,能读得更多,读得更好。

1.眼镜从问世到普及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不超过60字。
2.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23-06-25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