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辛弃疾(1140-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9 题号:1569438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暮春漫兴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此词为辛弃疾被罢官之后闲居带湖时所作。②茶瓯,一种茶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借暮春之景来抒发内心之情,先景后情,以巧妙手法为读者营造出广阔的空间和优美的意境。
B.词的上阕以“少日”与“老去”形成对比,同样用一个“酒字,而“酒浓”与“病酒”却境况全别。
C.词的下阕写风卷残花,但以“休恨”开解;“花开元自要春风”,意外的转折中蕴含哲理,耐人寻味。
D.诗人被罢官之后闲居带湖,闲居带湖的生活以及被罢官后的落寞让他觉得悲凉,心情既苦闷又矛盾。
2.古典诗词中的“春归”有两种含义:一种指春来,如陈亮《水龙吟》:“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一种指春去,如白居易《送春》:“三月三十日,春归日复暮。”本词中的“春归”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鹤鸣亭

辛弃疾

林下萧然一秃翁,斜阳扶杖对西风。

功名此去心如水,富贵由来色是空。

便好洗心依佛祖,不妨强笑伴儿童。

客来闲说那堪听,且喜新来耳渐聋。

1.下列对这首诗解释及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林下即山林田野,借指退隐的地方。秃翁即秃发之翁、老翁,是诗人自谓。
B.斜阳寓意宋王朝日薄西山,“扶杖对西风”包含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C.在佛教中,有形之万物为色,其为因缘所生,本非实物,故称为“色空”。
D.洗心意为洗却一切尘心,与上句中“色是空”和后面的“佛祖”语义相联。
2.诗人“耳渐聋”,为什么却说“且喜”?全诗写出诗人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2020-11-20更新 | 10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辛弃疾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

梅似雪,柳如丝。试听别语慰相思。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

【注】①杜甫有诗句“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②《世说新语·识鉴》记载,西晋时,张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美,弃官南归。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题表明这是一首赠别词,点明人物、事件;开篇点明季候特征,劝慰友人早日出发。
B.辛词多有情理交融、意味深长的佳句,本词三、四句就表达了词人对人生透彻的感悟。
C.本词语言典雅华丽,善于化用诗句,“辗转”与“崎岖”二词还构成了叠韵双声的对仗。
D.全词虽未过多渲染离别之苦,但也表达了深厚情谊,呈现平和舒缓、风流蕴藉的风格。
2.本词下阕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022-05-14更新 | 20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1.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词以“青山”起句,描写作者登高后所见青山之景,气势非凡。
B.第二句以“联翩万马”承接起语,愈显豪放;后句又借此托意,蕴藉含蓄。
C.下阕笔锋转言作者两鬓斑白,一腔愁绪,年华逝去与心中郁结相伴相随。
D.结尾两句笑对沙鸥,拍手成趣,寓庄于谐,一解愁肠,于无形中见潇洒意。
2.这首词的上阕使用了哪些艺术技法?结合诗歌分析。
2022-05-04更新 | 1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