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6 题号:1569940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岛人传

[明]茅坤

海上有两渔人者,故浮筏渔海上。一日,飘风至,筏亡维,流数日夜,不知所之。已而,沿潮入他岛中。岛外多萧苇、槿艾、篁萝,蓊翳蒙复不可入;而两渔人者亦迷其处又疑多蛇虺含沙之孽而不敢复求入也顷之中忽闻呼啸声疑人然遂相挽缘崖而上岛上人望见稍稍来。漆面椎髻,裸而群,故无所为缯帛、带舄、冠裳、冶化之俗,并编棕、栗、桐、棫及他所不名树叶以为衣。众睹两渔人所衣缯帛衣,前曳裾,视之若眩异状。而两渔人者大惊,前欲为礼谒,众竟不为礼谒,而特人人手捃而鼻嗅者再。携两渔人入盘谷中,穴土而处,牡牝鹿豕相杂,龂龂如也,亦无火饪之食。黄发者偶而箕踞前坐,少者、壮者出而采拾诸果实以献。因遍过他穴,亦如之,如是者累日无间,左右为两渔人甚欢。而两渔人者初不辨音声,欲画地为字,以通旨意,众又顾笑,殊无解者,两渔人竟亦欢遇之,犹哑者之设宾主也。久之,两渔人辞去,复治筏沿潮而出。既返至海上,而无复能指示岛处矣。

归安茅坤抱策游缙绅大夫者十年矣,性故朴野澹荡,与人无论亲疏所故,油油然,若生平交。亦未尝背指人过。以是深有感于所闻岛上人之事,颇与已同旨,愿弃去人间,从之游。而恨两渔人者已忘其津处,不能从。乃述而赞之曰:“予闻近海多犀象、翡翠、玳瑁、珠玑、赢蛤之利,人多入海求之,至相攫猎,虽死不悔。而岛上人若无心志耳目口鼻之欲然,何哉?岂非其波泽为国,声教不通之幸与?昔陶处士自赞其道以为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呜呼!若岛人者,近之矣,近之矣!”

(选自《茅鹿门先生文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两渔人者亦迷其处/又疑多蛇虺/含沙之孽而不敢复求入也/顷之/中忽闻呼啸声/疑人然/遂相挽缘崖而上/岛上人望见/稍稍来
B.而两渔人者亦迷其处/又疑多蛇虺含沙之孽/而不敢复求入也/顷之/中忽闻呼啸声/疑人然/遂相挽缘崖而上/岛上人望见/稍稍来
C.而两渔人者亦迷其处/又疑多蛇虺含沙之孽/而不敢复求入也/顷之/中忽闻呼啸声/疑人/然遂相挽缘崖而上/岛上人望见/稍稍来
D.而两渔人者亦迷其处/又疑多蛇虺/含沙之孽而不敢复求入也/顷之/中忽闻呼啸声/疑人/然遂相挽缘崖而上/岛上人望见/稍稍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饪,即用火烹饪,是文明的标志,只生食采拾的果实,是表现岛上人的简单质朴。
B.箕踞,即以两膝着地分如箕形,正身跪坐,此指黄发者的尊贵身份和严肃态度。
C.缙绅,缙意为插,绅为束腰大带,插笏于绅带间,是旧时官宦的装束,此借指官员。
D.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出仕的人,因陶渊明曾辞官归隐,故后世称之为处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渔人一日在海上捕鱼,因迷失了方向而突遇暴风,渔筏漂流数日后,随潮水漂至一岛前。此岛四周为茂密的草树环绕,看来无路可入。
B.岛上人脸色黝黑,头发结为高髻,裸身而群聚,所以没有人穿衣结带,戴冠穿鞋,也没有修饰容貌的习俗,只是编结各种树叶用以蔽体。
C.岛上人于山间谷地中掘土为穴而居,和谐安乐,年轻力壮者外出采拾各种果实以奉养老人,他们天天如此生活,并与两渔人相处甚欢。
D.茅坤听闻沿海多出产犀象、翡翠、玳瑁、珠玑、赢蛤等珍宝,很多人出海寻宝,为争夺宝物甚至互相抢夺,自相残杀,却至死不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画地为字,以通旨意,众又顾笑,殊无解者。
(2)而岛上人若无心志耳目口鼻之欲然,何哉?岂非其波泽为国,声教不通之幸与?
5.茅坤为何愿弃去人间,从岛上人游?他的愿望实现了没有?请简要说明。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广既从大将军青①击匈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故徙前将军广。广引兵与右将军食其②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幕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③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注释:①大将军青:指卫青。②食其:指赵食(yì)其(jī)。③悛悛(xún):敦厚笃实的样子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                    裨:副的
B.以为李广老,数奇                              数奇:命数不好
C.胡虏益                                           解:和解
D.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复杂不顺的过程
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虽子孙他人学者        广乃使子敢往驰之
B.避数岁                      广将兵
C.士此爱乐为用            广身自大黄射其裨将
D.胡虏易                  广结发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李广)因为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B.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
李广布成圆形兵阵,面向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
C.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军队的向导阵亡了,又有人背叛投降,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
D.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
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广善于骑射,匈奴对他很敬畏,因为李广的存在,匈奴多年不敢进犯。
B.李广的军队曾被匈奴四万骑兵围攻,但最终以少胜多,使匈奴损失惨重。
C.卫青故意调开李广,是因为得到皇帝告诫,担心会因李广而不能俘获单于。
D.李广最终自刎而死,无论军人还是百姓,都因为景仰爱戴他而伤心痛哭。
5.文末画曲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
A.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B.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C.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D.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6.翻译文中最后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1)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这些诗句说明李广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表达了后人对李广景慕之情。结合本文,概括说明李将军令人敬佩爱戴的原因。
2020-05-07更新 | 5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韩缜,外事庄重,出入将相,厚自奉养,所至以严称。

②其子宗武,第进士,辟为河间令。值河溢,增堤护城,吏率兵五百伐材近郊,虽墓木亦不免,父老遮道泣,宗武入府白罢之。徽宗即位,为秘书丞,因上疏言:“近世事有微渐而不可不察:大臣不畏公论,小臣趋利附下;人主怠于政事,威柄下移,怨诽归上;左右无辅弼之士,守边无御侮之臣。且开境土以速边患,耗赋财以弊民力。岁谷不登,仓庾空竭,民人流亡,盗贼数起。宜根治朋党,排去旧怨,忧国虑民。诚躬揽权纲,收还威柄,敷言奏功,考察名实,不以侍御之好、钟鼓之娱为乐。仁祖恻怛至诚,以收天下之心;神宗厉精不息,以举天下之事。此皆所宜法者。”不报。

③哲宗将祔庙,然宫中索内府书画甚急。宗武亟疏言:“先帝祔庙,陛下哀慕方深,而丹青之玩取索不已,播之于外惧损圣德。陛下践祚,如日初升,当讲磨典训,开广圣学,好玩易志,正古人所戒也。”疏入,皇太后见之,怒曰:“是皆内侍数辈所为尔。”欲尽加罚,帝委曲申救,乃已。明日,太后对宰相奖叹之,令俟谏官员阙即用之。

④寻除都官员外郎,改开封府推官。又乞为淮南转运判官。前使者贷上供钱,禁庭遣使来索。宗武奏具状词极鲠切坐贬秩罢归

⑤久之,蔡京欲以知颍州。帝语先秘书事,京不敢复言,遂致仕。官累太中大夫,年八十二卒。

⑥论曰:韩氏诸子行各有适,缜尤适于严,遂及其子。

【注释】①祔庙:古代帝王在宗庙内将后死者神位附于先祖旁而祭祀。②员阙:官职空缺。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以边患(     )(2)遂致仕(     )
2.为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父老道泣(     
A.阻塞     B.掩蔽     C.防护     D.覆盖
(2)言奏功(     
A.铺开     B.陈述     C.普遍     D.涂抹
3.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陛下践祚,如日初升,当讲磨典训,开广圣学,好玩易志,正古人所戒也。
4.为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三处句。

宗武奏具状词极鲠切坐贬秩罢归

5.第②段韩宗武上疏说理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6.简析作者是如何围绕“严”字塑造韩宗武这一形象的。
2023-05-14更新 | 15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 ,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面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鄙:当作边邑
B.失其所与,不                      知:通“智”
C.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        肆:扩张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外出的行李
2.下列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阙秦利晋,唯君图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美于徐公
B.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位尊无功,奉厚而无劳
C.不可。微夫人力不及此----             燕、赵、韩、魏闻,皆朝于齐
D.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亦去之----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
3.秦晋郑三国的地理位置是烛之武立论的根据之一,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秦晋围郑”可见郑国处在秦国和晋国之间
B.“越国以鄙远”,可知郑国与秦国不相邻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说明秦国在郑国的西面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可推知晋国在郑国之西,秦国又在晋国之西。
4.烛之武从围郑对秦、晋的利害关系劝说秦穆公退兵,下列各句全都表明“阙秦以利晋”的一组是(  )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②、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④、邻之厚,君之薄也。⑤、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⑥、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⑦、夫晋 ,何厌之有?⑧、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A.①②④⑧B.②③⑤⑦C.③④⑧D.④⑤⑥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017-12-11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