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2 题号:1572070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邓艾进至阴平,简选精锐,欲与诸葛绪自江油趣成都。绪以本受节度邀姜维,西行非本诏,遂引军向白水,与钟会合。会欲专军势,密白绪畏懦不进,槛车征还,军悉属会。姜维列营守险,会攻之不能克,粮道险远,欲引还。艾上言:“贼已摧折,宜遂乘之。若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出其不意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粮运将匮,濒于危殆。艾以毡自襄,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守将马邈降。诸葛瞻督诸军拒艾,至涪,停住不进。尚书郎黄崇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入平地,瞻不从。艾遂长驱而前,击破瞻前锋,瞻退住绵竹。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战不利,并引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更战,大破,斩瞻与崇。汉人不意魏兵卒至,百姓扰扰,皆迸山泽,不可禁制。汉主刘禅使群臣会议,或以为蜀吴本为与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光禄大夫谯周以为:“治政不殊,魏能并吴明矣,等为称臣,再辱之耻何与一辱!”汉主乃遣侍中张绍等奉玺绶以降于艾。汉主之子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将及,为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奈何降乎!”汉主不听,谌哭于昭烈之庙。张绍等见邓艾于雒,艾大喜,报书褒纳。汉主遣太仆蒋显别敕姜维使降会,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于艾。汉主率太子诸王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持节解缚焚榇,延请相见;检御将士,无得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依邓禹故事,承制拜汉主骠骑将军。

(节选自《资治通鉴·邓艾奇兵度而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出其不意/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
B.若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出其不意/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
C.若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出其不意/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
D.若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出其不意/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吴,指三国时期与曹魏集团鼎足而立的另外两大政权集团,他们曾联合抗魏。文中邓艾、钟会是魏名将,姜维、诸葛瞻是蜀将领。
B.昭烈,文中指先帝刘备的庙号。庙号与谥号不同,庙号起源于商朝,用于太庙祭祀;谥号起源于周朝,用于盖棺定论,评价人物生平。
C.面缚舆榇,是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面缚,指反绑着手而向胜利者;舆榇,指把棺材装在车上;二者皆表示自明有罪,放弃抵抗。
D.行,指兼任官职。古代表示这个意义的词语还有兼、领、带和判。文中“行骠骑将军”为汉主刘禅投降魏国后,魏国赐予他的官职名。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会攻打姜维,久攻不下,想要回撤,这时邓义主动献计献策,主张出奇兵冲击西蜀腹地涪城,使剑阁守军顾此失彼。
B.邓艾率领军队进攻阴平,先是精简部队,挑选精锐;其后与士兵一起逢山凿路,架设栈道,攀援树木,快速到达江油。
C.尚书郎黄崇曾多次劝说诸葛瞻快速占据险要之地,但诸葛瞻没有听取其建议,坐失良机,只能退往绵竹,最终兵败身死。
D.魏兵突至,蜀国老百姓惊恐慌张,四处逃窜,不能禁止。这时刘禅父子主张不一,群臣意见相左,最终君臣出蜀降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绪以受节度邀姜维,西行非本诏,遂引军与钟会合。
(2)治政不殊,魏并吴明矣,等为称臣,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是岁,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庭尉。释之奏当:“此人犯跸,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它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其后,人有盗高庙坐前玉环,得;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无道,______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至______族,而君______法奏之,非吾所以恭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帝乃太后许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汉张释之为廷尉,文帝出行,有人惊乘舆马,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奏当此人犯跸,罚金。上怒,释之曰:“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颜师古谓:“言初执获此人,天子即令诛之,______事即毕。”

唐柳浑为相,玉工为德宗作带,误毁一銙,工私它玉足之。帝识不类,怒其欺,诏京兆论死,浑曰:“陛下遽杀之则已,若委有司,须详谳乃可。于法,罪当杖,请论如律。”由是工不死。予谓张、柳之论,可谓善矣,然张云“上使使诛之则已,”柳云“陛下遽杀之则已”,无乃启人主径杀人之端乎!斯一节未为至当也。

节选自《容斋五笔》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人犯跸,罚金                 当: 应当
B.是法不于民也                    信:取信
C.帝乃太后许之。                 白:告诉
D.工私它玉足之                    市:买
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盗先帝器                  ②吾属廷尉者欲至
③而君 法奏之              事即毕
A.                        B.                          
C.                        D.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B.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C.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D.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4.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释之和柳浑作为执法者都能贯彻有法必依、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张柳二人据理力争能够成功,还因为都遇到了贤明的君主,可见,封建社会皇权凌驾于法令之上。
B.张释之认为即使犯同样的罪,也要根据情节轻重量刑。
C.柳浑认为,皇上当时可以杀了玉工,如果把他交给有司,有司一定会佯装调查才行。
D.《容斋五笔》 认为张柳二人依法论处的行为固然可敬,但言语上也有失当之处。
5.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
(2)帝识不类,怒其欺,诏京兆论死。
(3)柳云“陛下遽杀之则已”,无乃启人主径杀人之端乎!
2017-06-09更新 | 6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甲寅,魏人百道攻城。帝入东竹殿,命人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将自赴火,宫人左右共止之。又以宝剑斫柱令折。叹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乃使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谢答仁、朱买臣谏曰:城中兵众犹强乘暗突围而出贼必惊因而薄之,可渡江就任约。于谨征太子为质,帝使王褒送之。谨子以褒善书,给之纸笔,褒乃书曰:柱国常山家奴王褒。有顷,黄门郎裴政犯门而出。帝遂去羽仪文物,白马素衣出东门。魏军士度牵其辔,至白马寺北,夺其所乘骏马,以驽马代之,遣长壮胡人手扼其背以行,逢于谨,胡人牵帝使拜。梁王萧詧使铁骑拥帝入营,囚于乌幔之下,甚为所诘辱。乙卯,于谨令长孙俭入据金城。帝绐俭云;城中埋金千斤,欲以相赠俭乃将帝入城。

帝性残忍,且惩高祖宽纵之弊,故为政尚严。及魏师围城,狱中死囚且数千人,有司请释之以充战士;帝不许,悉令接杀之,事未成而城陷。

十二月,丙辰,徐世谱、任约退戍巴陵。于谨逼帝使为书召王僧辩,帝不可。使者曰:王今岂得自由?帝曰:我既不自由,僧辩亦不由我。或问:何意焚书?帝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世祖性好书,常令左右读书,昼夜不绝,虽熟睡,卷犹不释,或差误及欺之,帝辄惊寤。作文章,援笔立就。常言: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论者以为得言。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元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非破万卷而不能。于其时也,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疲役于此,义不能振,机不能乘,则与耽酒渔色,又何以异哉?夫人心一有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梁元帝》)

【注】①梁元帝萧绎,南朝梁第四位皇帝(552年—555年在位),死后追尊为元帝,庙号世祖。②于谨:时为西魏柱国大将军,封常山公。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城【A】中【B】兵【C】众【D】犹【E】强【F】乘【G】暗【H】突【I】围【J】而【K】出【L】贼【M】必【N】惊【O】因【P】而【Q】薄【R】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堑,文中指“护城河,壕沟”,与俗语“吃一堑,长一智”的“堑”意思不同。
B.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官吏为“有司”,如“授之于有司”的“有司”。
C.丙辰,文中指丙辰年,我国古代以天干与地支配合记录时间,包括年月日时。
D.披,文中指“翻阅”,与《促织》中“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的“披”意思不同。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军围城时,元帝焚烧藏书,将赴火自杀,遭到侍从阻止;当他准备投降时,受到大臣们的劝阻。
B.元帝派王褒去送太子当人质,于谨的儿子要求王褒当面展示书法,王褒自称“家奴”,以表忠心。
C.元帝崇尚严酷,不但惩处高祖时放纵舞弊的官员,甚至在魏军围城时,下令处死狱中数千名死囚。
D.王夫之认为沉溺读书不理家国事,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那和沉湖于饮酒美色是一样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绐俭云:“城中埋金千斤,欲以相赠。”
(2)虽熟睡,卷犹不释,或差误及欺之,帝辄惊寤。
5.针对元帝读书误国一事,王夫之认为应该怎样读书?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023-06-12更新 | 18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帝遣亲卫大都督长安屈突通往陇西检覆群牧,得隐匿马二万余匹,帝大怒,将斩太仆卿慕容悉达及诸监官千五百人。通谏曰:“人命至重,陛下奈何以畜产之故杀千有余人!臣敢以死请!”帝目叱之,通又顿首曰:“臣一身分死,就陛下千余人命。”帝感寤,曰:“朕之不明,以至于此!赖有卿忠言耳。”于是悉达等皆减死论,擢通为左武候将军。

秦王俊,幼仁恕,喜佛教,尝请为沙门,不许。及为并州总管,渐好奢侈,违越制度,盛治宫室。俊好,其妃崔氏,弘度之妹也,性妒,于瓜中进毒,由是得疾,征还京师。上以为奢纵,丁亥,免俊官,以王就第。崔妃以毒王,废绝,赐死于家。左武卫将军刘升谏曰:“秦王非有它过,但费官物,营廨舍而已,臣谓可容。”上曰:“法不可违。”杨素谏曰:“秦王之过,不应至此,愿陛下详之!”上曰:“我是五儿之父,非兆民炎父?若如公意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以周公之为人尚诛管蔡我诚不及周公远矣,安能亏法乎?”不许。

九月,甲申,上至自仁寿宫。何稠之自岭南还也,宁猛力请随稠入朝。稠见其疾笃,遣还钦州,与之约曰:“八九月间,可诣京师相见。”使还,奏状,上意不怿。冬,十月,猛力病。上谓稠曰:“汝前不将猛力来,今竟死矣!”稠曰:“猛力与臣约,假令身死,当遣子入侍。越人性直,其子必来。”猛力临终,果戒其子长真曰:“我与大使约,不可失信,汝葬我毕,即宜登路。”长真为刺史,如言入朝。上大悦曰:“何稠著信蛮夷,乃至于此!

(《资治通鉴•隋纪•隋纪二》)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A如B公C意D何E不F别G制H天I子J儿K律L以M周N公O之P为Q人R尚S诛T管U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丐,请求、乞求的意思。丐千人命,就是请求宽恕千人的性命,不要处死他们。
B.内,通假字,同“纳”,与《鸿门宴》中的“毋内诸侯”的“内”都是放入、让人进到里面的意思。
C.卒,此处是“最终”的意思,同后文“猛力病卒”的“卒”意思不同。
D.嗣,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儿子叫做嗣,也可以解释为“继承”。原则上,我国古代采取嫡长子嗣位制度。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突通受委派到陇西检查牧马情况时发现有隐瞒,皇帝要处死有关责任人,他冒死劝谏,最后救下了所有人的性命。
B.秦王杨俊想做和尚没有被批准后,做并州总管就奢侈无度,皇帝就因此把他叫回京城,免去他的官职,只做亲王。
C.刘升和杨素都先后为秦王杨俊求情,刘升的理由是杨俊多花费一些官物不是什么大事,杨素觉得杨俊虽有错,但是处罚太重。
D.宁猛力受到何稠的影响,虽然自己重病没有能够入朝,临终特地嘱咐儿子长真履行与何稠的约定,文帝因此很高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命至重,陛下奈何以畜产之故杀千有余人!臣敢以死请!
(2)何稠著信蛮夷,乃至于此!
5.根据上述材料,请你给隋文帝一个简要的评价。
2023-06-03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