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应用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0 题号:1577442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郦绩溪和诗序

[明]徐渭

①今之和人诗者,非欲以凌而压之,则且求跂而及之。未必凌且压且及也,而胜心一起,所得者少,而所失者多矣。

②古之和诗,其多莫如苏文忠公在惠州时和渊明之作,今咏其词,皆泛泛兮若白鸥,悠悠兮若萍之适相遭,盖不求以胜人而求以自适其趣。而不知者误较其工拙,是犹两人本揖让,未有争也,而眩者曰彼拳胜,此肘负,不亦可笑矣乎?

③郦君之簿绩也,取苏文定公之诗而和之,多至百四十馀首,其数几及文忠公之于渊明;其嬉游傲睨,而不屑屑于工拙,亦犹文忠公之于渊明也。盖君之所负者大,不得其大而试于小,此所以不免于鸣鸣,而负屑屑于工拙,则适以成其小矣,而岂君之意哉?

④校君诗者,不识解此意否?有不解,君当自解之也。

1.对第①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今和诗的人一旦有了求胜心,就会得不偿失。
B.古代和诗,数量之多要数苏轼和陶渊明的作品。
C.苏轼与陶渊明的文风,都飘逸自然,温文尔雅。
D.强行比较古人和诗的精巧与拙劣,是不可取的。
2.第②段中作者认为苏轼的作品“皆泛泛兮若白鸥,悠悠兮若萍之适相遭,盖不求以胜人而求以自适其趣”,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请结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加以分析。
3.诸子散文在论述道理方面自有巧妙之处。请比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节选)与本文在论证手法上的不同之处。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知识点】 应用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有删减)

文本二

臣窃观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而又公选天下之所愿以为辅相者,属之以事,而不贰于谗邪倾巧之臣。此虽二帝、三王之用心,不过如此而已。宜其家给人足,天下大。而效不至于此,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锶锶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此其故何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

今朝廷法严令具,无所不有,而臣以谓无法度者,何哉?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夫以今之世,去先王之世远,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不一,而欲一二修先王之政,虽甚愚者,犹知其难也。然臣以谓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谓当法其意而已。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余载,一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其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亦各不同,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臣故曰:当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

(节选自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B.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C.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D.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2.下列对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器,宝剑之类的神物,也指帝王的印玺。文中指帝位、国家权力。
B.疏,奏议文体的一种,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与“表”类似。
C.“二帝、三王之用心”与“用心一也”(《劝学》)的“用心”意思相同。
D.治:治理,安定。“天下大治”与“一治一乱”中的“治”的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以常见之物、常识之理设喻,引出话题,并向唐太宗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建议。
B.魏征先言“臣虽下愚,知其不可”,然后用一反诘,使文情跌宕有致,也让此疏更具针对性。
C.王安石点明北宋内外交困的深重危机,指出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法令制度不够严苛完备,并提出改革主张。
D.王安石认为,当今时代所面临的形势与先王时不同,不应照搬先王治国的具体措施,而应因时而异,与时俱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②然臣以谓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谓当法其意而已。
5.理性的声音需要理性地表达,这就要求观点鲜明,言必有据,运用合适的论证方法。王安石是如何理性表达的?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3-04-25更新 | 13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章指南》(原序)

詹仰庇

①文一而已矣,后世科举之学兴,始歧而二焉。学者遂谓古文之妨于时文也,不知其名虽异,其理则同。欲业时文者,舍古文将安法哉?虽然,尤贵得其要也。越自萧统裒集以来,群本杂出,非病于汗牛充栋,则病于鱼目混珠,甚无补于举业。迨吕、谢二公迭作,乃合群本而陶汰之,代不数人,人不数篇,或名曰《关键》,或名曰《轨范》,可谓得其要□,独惜秦汉之未备也。至若《会编》一书,自春秋而迄唐宋,文之杰然者,无不具录,亦云要矣,又惜国朝之未备焉。近虽有《续轨范》之刻,不过拾遗而已,犹非本然之善也。是以学者每以己见手录成篇,甚至读之成诵,惑于道傍之言。既辄取之,又辄去之,是何异于晬盘示儿?投彼取此,安望其有真得哉?余窃病焉

②乙丑春,震川归先生登进士第,余辱附骥尾,诸年家唯先生爱余笃至。每日相与追论举业利病,先生深谓读古文有益,余意其必有善本。少之,果出古文一帙示余,曰:“余之幸至今日者,赖有此耳。”余阅有得,辄叹获睹之晚,于是录之以为继武者之的也。

③后余授南海县尹,道经维扬,适鸣岐黄契友在焉。余晋谒之,款寓月余。鸣岐旧尝共业南雍,至是具告以所闻,兼以是帙示之,庶余之迷于既往者,冀其知所用心也。鸣岐志欲嘉惠天下,命余芟其鲁鱼亥豕之讹。且曰:欧阳不好杜诗,东坡不好史迁,人之好尚不同如此。是帙虽录于词林之宗匠,安必其悉投人意耶,盍各为篇章以便其去取可也。余嘉其言,遂析为单篇,合为五卷,且题曰《文章指南》。盖欲同志之士循途守辙,以达圣贤之域,岂徒曰骋殊轨者必攀逸驾,欲其步归先生之后尘而已哉!噫!兹予僭妄之罪,无所逃矣。若夫要总于前,而大纲以举;类分于后,而细目以张;又增附录,以补其缺略,则仍先生之旧也。记其则,则六十六条;记其文,则百十八篇。是虽作文之法未必尽于斯也,然染指亦可知鼎味也。况操纵阖辟,出入变化,自有真机,又岂言之所能尽、则之所能拘耶?是为序。


注释:①晬盘:旧俗于婴儿周岁日,以盘盛纸笔刀箭等物,听其抓取,以占其将来之志趣。②震川归先生:归有光,字熙甫,江苏昆山人,学者称他震川先生。③鲁鱼亥豕:指书籍在撰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最恰当的是(       
A.哉B.焉C.矣D.乎
2.作者认为可供从事举业的学者选用的古文选本存在着以下缺陷,与作者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A.早期选本太杂,数量太多
B.早期的选本质量良莠不齐
C.国家缺少优秀杰出的作者
D.续选本拾遗补漏,非善本
3.简析作者将归有光先生所示一帙古文编辑为《文章指南》的意图。
4.归有光先生评点李斯《谏逐客书》:“借人扬己,以小喻大,另是一种巧思。”试结合《谏逐客书》内容对此加以阐释说明。
2022-11-18更新 | 11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材料二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韩彭葅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辜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节选自《文选·答苏武书》)


注:始元六年,苏武得归,修书劝李陵归汉,李陵以此书作答。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陵先将军A功略盖天地B义勇C冠三军D徒失贵臣之意E刭身绝域之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是匈奴人对其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始创于冒顿,沿袭至匈奴灭亡。
B.子卿,苏武的字。字用于小辈、平辈对自己的称呼,名一般用于家中长辈和平辈对自己的称呼,以示亲昵。
C.万乘,在文中指能出兵车万乘的大国,与《过秦论》“致万乘之势”中的“万乘”意义相同。
D.稽颡,古代的一种礼节,屈膝下跪,双手朝前,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后世称为“五体投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投降后,因叛国感到羞愧,受派劝降苏武言辞谦和,借人生苦短,守节也没人看见,不如安享富贵来劝降。
B.苏武面对李陵劝降岿然不动。虽家庭屡遭变故,内心对汉帝也有怨恨,但依然保持坚定的忠君爱国立场。
C.在回复苏武的信中,李陵例举萧何等人为汉朝立下功勋,却遭不公待遇来针锋相对地反驳“汉与功臣不薄”。
D.李陵认为苏武功劳卓著,但受到的封赏太低,深为苏武鸣不平。相比之下,如果自己归汉更不会有好结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2)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五代史伶官传序》)
5.从选文部分看,苏武拒降与李陵拒归的理由有何不同?
2024-01-20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