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83 题号:1580357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

宋·张元千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注]①管领:主管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写出了春去的内心感受:春来春又去,时光匆匆过。这最易引起一个垂老之人内心的翻腾。
B.“醉后”两句写词人虽有了白髭须,但没有丝毫的悲伤,还希望如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承接上一句的“争肯输年少”。
C.“醉后少年狂”句是借用苏轼《江城子》词中“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趣。而“管领风光处”则是化用白居易《早春晚归》“金谷风光依旧在,无人管领石家春”的诗意。
D.“插花”两句写词人晚年常插花起舞,饮酒作乐,得过且过,无所事事。
2.古人说,“真字是词骨”,请分析本词的语言风格。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即事

夏完淳

其二

战苦难酬国,仇深敢忆家?

一身存汉腊,满目尽胡沙。

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剑花。

六军浑散尽,半夜起悲笳。

其三

一旅同仇谊,三秋故主③怀。

将星沉左辅,卿月隐中台。

东阁尘宾幕,西征④愧赋才。

月明笳鼓切,今夜为谁哀。


注:①夏完淳,明末诗人,14岁随父亲夏允彝和老师陈子龙从军征战抗清,其父其师先后殉国,自己也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17岁。②腊,从周代开始的一种岁中祭祀活动。③故主,指明思宗崇祯皇帝。④西征:潘岳曾作《西征赋》。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二》选取了具有边塞特色的意象如胡沙、悲笳等,描绘出一幅边塞特有的苍凉画面。
B.《其二》颈联是战斗生活的写照,“落月、旗影、清霜、剑花”等营造出战斗的惨烈氛围。
C.《其三》颔联以“将星沉”“隐中台”等星相喻指史可法殉国,朝纲败坏,贤良不被重用。
D.《其三》中颈联批判幕僚没有潘岳那样的才能,愧对东阁之位,尾联以设问作结,引人深思。
2.两首诗分别以“悲”“哀”作结,诗歌抒发了哪些悲哀之情?请简要概括。
2021-05-28更新 | 28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冻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①,投诗赠汨罗。

注释:①冤魂:指屈原。屈原被放逐,投汨罗江而死。杜甫深知李白从永王李磷实出于爱国,却蒙冤放逐,正和屈原一样。所以说,应和屈原一起诉说冤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以凉风起兴,对景相思,不言己心,却反问远人,言浅情深,意象悠远。
B.颔联问书信何时到,想到潇湘洞庭,风波险阻,表达急盼挚友音讯之情。
C.颈联托物言志,感叹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可谓意味深长,情感真挚。
D.尾联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流寓江湘,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
2.这是一首因秋风而生感的抒情诗,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本诗蕴含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023-03-13更新 | 32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忆东山二首

李白 〔唐代〕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注]东山,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曾经隐居的地方,山旁有蔷薇洞,山上有谢安所建的白云、明月二堂。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初年在京待诏翰林时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紧扣“忆”字写作此诗,追忆往昔东山之风物,仰慕谢安之品格。
B.“白云”“明月”等意象一语双关,既切合东山之景,又暗合人物情志。
C.作者在京待诏之际生活仍洒脱自由,像谢公一样携带歌舞伎啸歌吟咏。
D.这首诗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归去来兮”的归隐之趣如出一辙。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1-08-25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