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9 题号:1580557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操在许,谋迎天子。众以为:“山东未定,韩暹、杨奉,负功恣睢,未可卒制。荀彧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父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找乱,未遑远赴。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又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韩暹、杨奉,安足恤战!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操乃遣杨武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据险拒之,洪不得进。

议郎董昭,以杨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操书与奉曰:“吾与持军闻名慕义,使推赤心。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战!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至重,事在维辅;必须众资,以清王轨,读非一人所能独建,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奉得书喜悦,语诸将军曰:“兖州诸军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遂共表操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候。

操引董昭并坐,问曰:“今孤来此,当施何计?”昭曰:“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霸之功也。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章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翼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算其多者。”操曰:“此孤本志也。杨奉近在梁耳,闻其兵精,得无为孤累乎?”昭曰:“奉少党援,心相凭结,镇东、费亭之事,皆奉所定,宜时遣使厚遗答谢,以安其意。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奉为人秀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操曰:“善!”即遣使诣奉,庚申,车驾出辕而东,遂迂都许。已巳,幸曹操营,以操为大将军,封武平候。

(选自《资治通鉴·基六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B.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C.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徒驾/不厌众心
D.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指崤山以东的地区,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山东”指的就是这个地区。
B.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缟素”指白色的丧服,也比喻质朴。在本文中是“质朴”的意思。
C.万乘:万辆兵车: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车万辆,因以“万乘”称天子或大国。
D.庚申:属于干支纪年,“干支”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如“六合正相应”中“六合”指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都相适合。
3.不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将返回旧京,曹操认为,借此时机率迎天子以顺从民心是非常合乎时势的事,秉承极为公正的态度使天下人顺从是非常正确的谋略。
B.议郎董昭认为杨奉的兵马最强,但缺少同党助己的人,就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杨奉到信后极为高兴,与诸将联名上表推荐曹操担任镇东将军。
C.曹操邀请董昭与自己坐在一起,向他问计,董昭提出只有做不同寻常的事情,才能建立不同寻常的功业,希望曹操作出利多弊少的选择。
D.曹操听从了董昭的建议,派使者拜见杨奉,天子迁都许县,天子抵达曹操军营后,任命曹为大将军,封他为武平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
(2)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始皇二十馀子,少子胡亥最爱,请从;上许之。至平原津而病。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病益甚,乃令中军府令行符玺事赵高为书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赵高所,未付使者。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故幸宦者骖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车中可其奏事。独胡亥、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之。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在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扶苏发书,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谓蒙恬曰:“父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会暑,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之。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

(节选自《资治通鉴·秦纪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在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B.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在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C.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在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D.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在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丑,为干支之一,在文中是用来纪年的一种方式,它的前一年是辛子,后一年是甲寅。
B.公子,中国古代一种称谓,敬辞,多用于青年男性,先秦时期一般称诸侯的儿子为公子。
C.骖乘,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又一人在右,称骖乘或车右,由武士充任,负责警卫。
D.禆将,官名,即副将,相对主将而言,亦称禆将军,战国秦汉时都设置。禆,助也,相副助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帝很厌恶谈论“死”,群臣中没有人敢提有关后事的安排,直到他病人膏盲,才写诏书想让扶苏参与丧事处理。
B.秦始皇驾崩于沙丘宫平台,李斯因皇帝在都城外病逝,担心皇子及天下人生异心,秘不发丧,这为赵高弄权埋下了祸根。
C.秦始皇诏书被篡改,指斥扶苏不能开疆拓土,上书诽谤父皇,还日夜抱怨不能返归咸阳,这些罪名导致了扶苏的自杀。
D.蒙恬认为秦始皇让扶苏担任监军委以重任,不能仅仅凭着一个使者的传书就轻易自杀,要严防有诈,应该再奏请证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
(2)使者数趣之,扶苏谓蒙恬曰:“父赐子死,尚安复请!”
5.试简析赵高从哪些方面入手,劝李斯同意支持胡亥继位。
2022-06-12更新 | 6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颉利益衰,国人离散。会大雪,平地数尺,羊马多死,民大饥,颉利恐唐乘其弊,引兵入朔州境上,扬言会猎,实设备焉。鸿胪卿郑元使突厥还,言于上曰:戎狄兴衰,专以羊马为候。今突厥民饥畜瘦,此将亡之兆也,不过三年。上然之,群臣多劝上乘间击突厥,上曰:新与人盟而背之,不信;利人之灾,不仁;乘人之危以取胜,不武。纵使其种落尽叛,六畜无余,朕终不击,必待有罪,然后讨之。

初,突厥突利可汗建牙直幽州之北,主东偏,奚、霫等数十部多叛突厥来降,颉利可汗以其失众责之,及薛延陀回纥等败欲谷设颉利遣突利讨之突利兵又败轻骑奔还,颉利怒拘之。十余日而挞之,突利由是怨,阴欲叛颉利。颉利数征兵于突利,突利不与,表请入朝。上谓侍臣曰:向者突厥之强,控弦百万,凭陵中夏,用是骄恣,以失其民,今自请入朝,非困穷,肯如是乎!朕闻之,且喜且惧。何则?突厥衰则边境安矣,故喜。然朕或失道,它日亦将如突厥,能无惧乎!卿宜不惜苦谏,以辅朕之不逮也。

颉利发兵攻突利,丁亥,突利使来求款。上谋于大臣曰:朕与突利为兄弟,有急不可不救命。然颉利亦与之有盟,奈何?”兵部尚书杜如晦曰:戎狄无信,终当负约,今不因其乱而取之,后悔无及,夫取乱侮亡,古之道也。

代州都督张公谨上言突厥可取之状,以为颉利纵欲逞暴,诛忠良,昵奸佞,一也。薛延陀等诸部皆叛,二也。突利、拓设、欲谷设皆得罪,无所自容,三也。塞北霜旱,糇粮乏绝,四也。颉利疏其族类,亲委诸胡,胡人反覆,大军一临,必生内变,五也。华人入北,其众甚多,闻所在啸聚,保据山险,大军出塞,自然响应,六也。上以颉利可汗既请和亲,复援梁师都,丁亥,命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讨之,以张公谨为副。

十二月,戊辰,突利可汗入朝,上谓侍臣曰:往者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常痛心,今单于稽颡,庶几可雪前耻。

(《资治通鉴·唐纪》)

【注】梁师都,夏州朔方人,曾割据称帝,建立梁国,后勾结突厥,受封大度毗伽可汗,前后长期反叛隋、唐,怂恿突厥南侵中原。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及薛延陀□回纥等□败欲谷设□颉利遣突□利讨之□突利兵□又败□轻骑□奔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意为“辈,等”,与《过秦论》中“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的“属”同意。
B.戎狄,我国西部少数民族泛称为戎,北方的部族泛称为狄。文中泛指西北部少数民族。
C.比,意为“近来”,与《项脊轩志》中“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意思相同。
D.太上皇,又称太上皇帝,是皇帝父亲的尊号,通常指的是仍然在世但己禅让的皇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胪卿郑元认为突厥羊马瘦弱,百姓饥饿,是灭亡之兆,诸大臣也劝谏乘机攻打突厥。但唐太宗认为攻打突厥要师出有名,待其罪而击之。
B.突利可汗最终率部投降,太宗从突厥的由盛转衰看到治理一个王朝的教训。司马光记录了这个细节,体现了“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宗旨。
C.突利向唐王朝请求出兵教援,太宗对此感到为难。兵部尚书杜如晦认为戎狄不守信用,违背了约定,应该立即出兵攻取,以免将来后悔不及。
D.太宗认为颉利可汗之前已经派人来请求与唐朝和亲,却又出兵援助唐朝的敌人梁师都,便派兵部尚书李靖、代州都督张公谨率兵讨伐突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选自《种树郭橐驼传》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引兵入朔州境上,扬言会猎,实设备焉。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5.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代州都督张公谨认为可以攻取突厥的原因。
2023-07-30更新 | 9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后既废,太子强意不自安。郅恽说太子曰:久处疑位,上违孝道,下近危殆,不如辞位以奉养母氏。太子从之,数因左右及诸王陈其恳诚,愿备藩国。上不忍,迟回者数岁。六月,戊申,诏曰:《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

袁宏论曰:夫建太子所以重宗统一民心也非有大恶于天下不可移也世祖中兴汉业宜遵正道以为后法今太子之德未亏于外,内宠既多,嫡子迁位,可谓失矣。然东海归藩,谦恭之心弥亮;明帝承统,友于之情愈笃;虽长幼易位,兴废不同,父子兄弟,至性无间。夫以三代之道处之,亦何以过乎!

帝以太子舅阴识守执金吾,阴兴为卫尉,皆辅导太子。识性忠厚,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帝敬重之,常指识以敕戒贵戚,激厉左右焉。兴虽礼贤好施,而门无游侠,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俱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

上以沛国桓荣为议郎,使授太子经。车驾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辨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又诏诸生雅歌击磬,尽日乃罢。帝使左中郎将汝南钟兴授皇太子及宗室诸侯《春秋》,赐兴爵关内侯。兴辞以无功,帝曰:生教训太子及诸王侯,非大功邪?兴曰:臣师少府丁恭。于是复封恭,而兴遂固辞不受。

秋季,九月,马援自交趾还,平陵孟冀迎劳之。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是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东汉光武中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建太子/所以重宗统/一民心也/非有大恶/于天下不可移也/世祖中兴汉业/宜遵正道以为后法/
B.夫建太子/所以重宗统/一民心也/非有大恶于天下/不可移也/世祖中兴汉业/宜遵正道以为后法/
C.夫建太子/所以重宗统/一民心也/非有大恶/于天下不可移也/世祖中兴汉业/宜遵正道/以为后法/
D.夫建太子所以重宗统/一民心也/非有大恶于天下/不可移也/世祖中兴汉业/宜遵正道以为后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藩国,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在地方分封的王国。“藩”即篱笆、藩篱,像篱笆一样在周围保卫中央,藩国的统治者被称为“藩王”。
B.沛国,地名。置于人名之前,表示人物的籍贯,是古代称呼人的一种方式。后文中“汝南钟兴”中“汝南”即钟兴的籍贯。
C.博士,古代的一种官职。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编撰的主要记录鲁国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史书。写于宋代的《资治通鉴》的体例与之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光武帝犹豫数年还是改换了太子。袁宏既指出其过失,又称道其父子兄弟重情重义。
B.阴识虽为太子舅并守执金吾,但为人低调、忠厚,从不谈论国事,深得光武帝的敬重。
C.钟兴奉旨教授皇太子及宗室诸侯《春秋》,被赐关内侯,但他以己无功坚决推辞不受封。
D.马援征战四方,不觉辛劳,他认为男儿就应该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不能病死在家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从之,数因左右及诸王陈其恳诚,愿备藩国。
(2)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
5.从文中看出,汉光武帝任用人才的首要标准是什么?体现在哪些地方?
2021-09-26更新 | 2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