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1 题号:1581398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

黄中辅

炎精中否?叹人材委靡,都无英物。胡马长驱三犯阙,谁作长城坚壁?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草庐三顾,岂无高卧贤杰?

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河海封疆俱效顺,狂虏何劳灰灭?翠羽南巡,叩阍无路,徒有冲冠发。孤忠耿耿,剑铓冷浸秋月。

注释:①黄中辅:是抗金名将宗泽的外甥,时秦桧炳国,诬害忠良,粉饰太平,不思北进。②炎精:太阳的别称,引申为国运。③曾孙周发:指周武王姬发,继承文王未竞之业,灭商兴周。④翠羽南巡:历史上指宋高宗赵构南逃之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谁作长城坚壁”,运用借代手法,表达了词人对能挽狂澜于既倒的抗金之士的企盼,也表达了对尸位素餐的文武百官的不满。
B.“草庐三顾,岂无高卧贤杰”,运用典故,委婉地劝诫朝廷要像刘备三顾茅庐延请诸葛亮出山一样,延揽人才,中兴宋室天下。
C.上片多用问句,“炎精中否?”“此恨何时雪?”等表达了词人对国势衰颓及雪耻无望、恢复无期的忧虑悲愤之情。
D.全词感情“高”而不“亢”,“愤”而含“悲”,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词人当时那种被压抑的豪放和深沉的悲凉之感。
2.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渚宫乱后作

郑谷

乡人来话乱离情,泪滴残阳问楚荆。

白社已应无故老,清江依旧绕空城。

高秋军旅齐山树,昔日渔家是野营。

牢落故居灰烬后,黄花紫蔓上墙生。


【注】①白社:在今湖北省荆门市南,诗人年轻时曾居于此。②牢落:稀疏零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既呼应标题又总领全诗,一“来”一“问”,交代了写作缘由,奠定了沉郁忧伤的情感基调。
B.颔联紧承乱后楚荆境况之问,写诗人未及乡人回答就早已有所预料,借江水依旧衬托人事无常。
C.颈联两句笔锋一转,先写驻守军队齐如山树,再写当地渔家戒备森严,意在表现他们的杀敌斗志。
D.本诗结构清晰完整,乡人所述内容由家乡周围状况渐说至诗人故居,场景转换有序,情感愈浓。
2.有诗家评论这首诗“家国之痛弥合无间”,请结合诗句,谈谈该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2022-01-30更新 | 34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

黄庭坚

把酒花前欲问溪,问溪何事晚声悲?名利往来人尽老,谁道,溪声今古有休时。

且共玉人斟玉醑,休诉,笙歌一曲黛眉低。情深长溪长不断,君看,水声东去月轮西。


【注】①本词写于黄庭坚被贬黔州之时。②诉:推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把酒问溪,与苏轼《水调歌头·中秋》中的“把酒问青天”异曲同工,营造一种内心悲郁而无处倾诉的苦闷氛围。
B.词人将追求名利的人与从未停歇的溪声作比较,天下之人为了功名利禄四处奔波,一直到老,更体现人生的短暂庸碌。
C.下阕由先前的沉郁转为豁达,词人完全放下心中因贬谪而起的“悲”情,与眼前的美酒玉人一起,共赏眼前夜景。
D.下阕的最后一句借景抒情,月轮西斜,流水不断向东流去,也是作者内心如水流般连绵不断的情思,含蓄委婉。
2.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2-02-15更新 | 11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村居书喜

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注:①坊场:指官设之专卖场。②贱:质量低劣。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
B.颔联从嗅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C.颈联写酒非好酒,亦能醉人;人虽年老,仍能耕地,体现了乡村生活之惬意。
D.“贫犹醉”的深沉感叹与杜甫《登高》中的“潦倒新停浊酒杯”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请简要赏析颔联中“袭”和“穿”字。
2022-01-26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