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写景抒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 题号:1585911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歌子

孙光宪

泛流萤,明又灭,夜凉水冷东湾阔。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杜若洲,香郁烈,一声宿雁霜时节。经霅水中,过松江,尽属侬家风月。


【注】①杜若:香草名,又称“杜衡”。②霅(zhà)水:即霅溪,在浙江吴兴县,东北流入太湖。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泛流萤,明又灭”写词人在湖边看到的夜景:萤火点点,忽明忽灭。此处着一“泛”字,极写流萤之多。
B.“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这几句以萧萧的风声,凄清的笛声,反衬出湖边的寂静。词人眼前展现的是一望无垠、波光点点的湖面,都让作者沉醉。
C.下阕“杜若洲,香郁烈”这两句作者通过想象微风送来杜若草散发出浓烈的香气来表达自己闲适和惬意的心境。
D.“尽属侬家风月”表达的豪兴与苏轼“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景物描写颇具特色,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该词是如何写景的。
【知识点】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

玉蹀躞·从军过庐州作

南宋·曹勋

红绿烟村惨淡,市井初经虏。舍馆人家,凄凄但尘土。依旧春色撩人,柳花飞处,犹听几声莺语。

黯无绪。匹马三游西楚。行路漫怀古。可惜风月,佳时尚羁旅。归处应及荼蘼,与插云鬓,此恨醉时分付。


【注释】
①荼蘼:植物名。蔷薇科悬钩子属,落叶小灌木。苏轼曾有“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庐州刚刚遭受金人掳掠,到处都是风烟尘土, 一片凄凉惨淡之象。开篇让人油然而生“黍离之悲”。
B.本词上片结尾三句以乐景写哀情,这与《扬州慢》中用“尽荠麦青青”描写扬州城的美景作用相同。
C.《红楼梦》中有“开到荼蘼花事了”,以此推测作者归家时应该是春天将尽的时候。
D.“依旧春色撩人”与“映阶碧草自春色”有相通之处,都是以自然事物之无情来衬人之有情。
(2)“依旧春色撩人,柳花飞处,犹听几声莺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最后一句的“恨”中蕴含了哪些情感?
2022-06-04更新 | 28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眼中

元好问

眼中时事亦纷然,拥被寒窗夜不眠。

骨肉他乡各异县,衣冠今日是何年?

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

何处青山隔尘土,一庵吾欲送华颠。


【注】元好问:金末元初著名诗人,金亡后拒绝仕元。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拥被不眠”主要是因为夜晚天气寒凉。
B.“衣冠今日是何年” 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此句意蕴丰富,与《桃花源记》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有相似的意蕴。
C.“枯槐聚蚁” 使用了典故,指的是南柯梦中的槐安国蚁民。在此用以比喻弱国微名。
D.元好问“诗似杜甫”,其诗歌风格沉郁苍凉。全诗批判意识与悲怆情怀相融合,使诗作增加了历史深度。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17-03-14更新 | 18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下列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词的一项是(     
A.《宋代长调选》B.《浪漫主义诗歌选》
C.《唐宋辞赋精编》D.《宋人长短句菁华》
2.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碧云天,黄叶地”两句描写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色彩暗淡。
B.上片结尾三句,将眼前所见的景物连缀在一起,层次分明。
C.“黯乡魂,追旅思”写思乡情感和羁旅愁绪,重叠相续。
D.下片结尾两句,欲借酒消愁却都化作相思之泪,更添苦情。
3.本词《苏幕遮》的题目,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怀旧》,另一个版本是《秋词》,你认同哪一种?为什么?
2022-12-27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