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1589888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征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令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

太宗读《刘聪传》,谓侍臣曰:聪将为刘后起凤仪殿,廷尉陈元达切谏,聪大怒,命斩之。刘后手启请,辞情甚切,聪怒乃解,而甚愧之。人之读书,欲广闻见以自益耳,朕见此事,可以为深诫。比者欲造一殿,仍构重阁,今于蓝田采木,并已备具,远想聪事,斯作遂止。

太宗尝诏曰:侈者可以为戒,节俭者可以为师矣。朕居四海之尊,承百王之弊,未明思化,中宵战惕。户部尚书戴胄卒,太宗以其居宅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之造庙。温彦博为尚书右仆射,家贫无正寝,及,殡于旁室。太宗闻而嗟叹,遽命所司为造,当厚加赙赠。魏征宅内,先无正堂。及遇疾,太宗时欲造小殿,而辍其材为征营构,五日而就。遣中使赍素褥布被而赐之,以遂其所尚。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俭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
B.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
C.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
D.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疏,分条陈述,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策、制、檄等。
D.赙赠,古代丧葬礼极为隆重,耗财力很多,届时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常拿财物助丧家办理丧事,这一习俗,称之为赙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帝王不应为了一己私欲而劳师动众,将劳苦疲累的事情强加给百姓,而要怜爱百姓,经常做到自我节制,顺应民情。
B.魏征认为,隋炀帝亡国固然与喜欢奢侈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滥施刑罚,从另一方面对唐太宗提出劝谏,得到了唐太宗的赞许。
C.唐太宗读了《刘聪传》,对书中故事很有感触,本来已经从蓝田采办了木料,但遥想起刘聪这件事,就把这项营建工程停止了。
D.唐太宗体恤节俭的臣下,见臣子居所简陋,下令为过世的戴胄和温彦博修祭拜之庙,又用准备建造小宫殿的木材为病中的魏征造正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
(2)人之读书,欲广闻见以自益耳,朕见此事,可以为深诫。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去而就智伯,智伯宠之。

及三晋分智氏,赵襄子最怨智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悦己者。吾其报智氏之仇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之,则豫让也。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已死,无后,而其臣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

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变其容,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吾夫之甚也。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其友谓之曰:子之道甚难而无功,谓子有志,则也,谓子知,则否。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子之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豫让乃笑而应之曰:且夫委质而事人,而求弑之,是怀二心以事君也。然所以为此者,吾亦将以愧天下后世人臣怀二心者。

居顷之,襄子出,豫让伏所当桥下。至桥而马惊,襄子曰:此必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于是赵襄子面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灭范中行氏,而子不为报仇,反委质事智伯。智伯已死,子独何为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众人遇臣,故众人报之;智伯国士遇臣,故国士报之。襄子乃喟然叹泣曰:嗟乎!豫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寡人舍子,亦以足矣。子自为计,寡人不舍子。使兵环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义,忠臣不爱死以成名。君前已宽舍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故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虽死不恨。于是襄子之,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可以报智伯矣。遂伏剑而死。死之日,赵国之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

1.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     
A.始事范中行氏而不       道听而途德之弃也
B.其音何吾夫之甚也       佛印绝弥勒
C.谓子有志,则       铮铮有京都声
D.于是赵襄子面豫让曰       忽逢桃花林,夹岸百步
2.下列各项中对相关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里两个“为”都表示被动。
B.“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这是一个判断句,“也”表示判断语气。
C.“子独何为报仇之深也?”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何”是疑问代词。
D.“遂伏剑而死”这是一个省略句,在句子前面省略了主语“豫让”。
3.下列各句加点字与“其一坐于前”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一致的是(     
A.女为悦己者
B.范中行氏众人遇臣,故众人报之。
C.居顷之,襄子出,豫让伏所当桥下
D.于是襄子
4.下列各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晋分智氏,是指韩、赵、魏三家瓜分智氏的土地,进而逐步吞食了晋国。
B.涂厕:涂,以泥抹墙。文中指豫让以受刑之人的身份到宫中修整厕所。
C.漆身为厉,以漆涂身,使肌肤肿烂,像患癞病。厉,同“癞”,癞疮。
D.《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年间刘向编订的一本编年体史书。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伯被消灭后,豫让为报答智伯,乔装改扮刺杀赵襄子,失败后被擒,但赵襄子认为他是诚信之人,释放了他。
B.豫让的朋友劝说他假意投靠赵襄子再伺机刺杀,但豫让认为那是不义的行为,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做法。
C.赵襄子指责豫让既然易主侍奉智伯,就不该一再为其报仇。而豫让认为智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表达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
D.第二次行刺失败被擒,豫让明知必死还是要求刺赵襄子的衣服以了却心愿,赵襄子为成全他的志节,满足了他的要求。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智伯已死,无后,而其臣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
(2)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2022-11-25更新 | 4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胡综字伟则,汝南固始人也。少孤,母将避难江东。孙策领会稽太守,综年十四,留吴与孙权共读书。策薨,权为讨虏将军,以综金曹从事。权为车骑将军,都京,召综还,为书部,与是仪、徐详俱军国密事。刘备下白帝,权以见兵少,使综料诸县,得六千人。吴将晋宗叛归魏,魏以宗为蕲春太守,去江数百里,数为寇害。权使综与贺齐轻行掩袭,生虏得宗,加建武中郎将。

黄武八年夏,黄龙见夏口,于是权称尊号,因瑞改元。又作黄龙大牙,常在中军,诸军进退,视所向,命综作赋。

蜀闻权阼,遣使重申前好。综盟文,文义甚美,语在《权传》。

权下都建业,详、综并为侍中,进封乡侯,兼左、右领军。时魏降人或云魏都督河北振威将军吴质颇见猜疑,综伪质为作降文三条……此文既流行,而质已入为侍中矣。

二年,青州人隐蕃归吴,上书曰:“臣闻纣为无道,微子先出;高祖宽明,陈平先入。臣年二十二,委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臣至北有日,主者同之降人,未见精别,使臣徽言妙旨,不得上达。于邑三叹,曷惟其已。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权即召入。蕃谢答问,及陈时务,甚有辞观。综时侍坐,权问何如。综对曰:“蕃上书,大语有似东方朔,巧捷诡辩有似祢衡,才皆不及。”权又问可何官?综对曰:“未可以治民,且试以都辇小职。”权以蕃盛论刑狱,用为廷尉监。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称蕃有王佐之才,普尤与之亲善,常怨叹其屈。后蕃谋叛,事伏诛,普见责自杀。据禁止,历时解。拜综偏将军。辽东之事,辅吴将军张昭以谏权言辞切至,权亦大怒,其和协彼此,使之无隙,综有力焉。

性嗜酒,酒后欢呼极意,或推引杯觞,搏击左右。权爱其才,弗之责也。

凡自权统事,诸文诰策命,邻国书符,略皆综之所造也。初以内外多事,特立科,长吏遭丧,皆不得去,而数有犯者。权患之,使朝臣下议。综议以为宜定科文,示以大辟,行之一人,后必绝。遂用综言,由是奔丧乃断。

赤乌六年卒。

(取材于陈寿《三国志》)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是仪、徐详俱军国密事        典:掌管
B.蜀闻权                              践:登临
C.权又问可何官                       堪:可以
D.事伏诛                                觉:败露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综金曹从事                  盟文
B.视所向                           后必绝
C.综伪质为作降文三条       历时
D.主者同之降人                 才皆不及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龙见夏口,于是权称尊号。
从黄龙能够看到夏口,在这个时候孙权被人们称尊号。
B.赖蒙天灵,得自全致。
幸亏受天灵保佑,自己才能够安然到来。
C.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
谨此前来拜求,呈递奏章,请求能蒙您引见。
D.且试以都辇小职。
姑且试着在京都安置一个小职务。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综在父亲去世后,跟从母亲避难江东,在孙策府中陪同孙权读书,受到孙权的重视。
B.胡综以文才见称,亦有武略,在现有兵员不多时,能征集士兵,后又与贺齐生擒叛将。
C.胡综在吴定都建业后,因假托吴质之名而写的三篇投降书广为流传后,被授予侍中。
D.胡综能够客观评价他人的才能,能制定并严格执行律令,不足是性嗜酒,且酒后打人。
2024-01-18更新 | 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尝从其父至京师,时天下宁晏,论者咸以国祚方永,玄龄乃避左右告父曰:“隋帝本无功德,但诳惑黔黎,不为后嗣长计,混诸嫡庶,使相倾夺,诸后藩枝,竞崇淫侈,终当内相诛夷,不足保全家国。今虽清平,其亡可翘足而待。”彦谦惊而异之。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父终,酌饮不入口者五日。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救遣名医敕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玄龄因谓诸子曰:“吾自度危笃,而恩泽转深,若孤负圣君,则死有余责。”后疾增剧,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寻薨,年七十。谥曰文昭,陪葬昭陵。玄龄尝诫诸子以骄奢沉溺,必不可以地望凌人,又云:“袁家累叶忠节,是吾所尚,汝宜师之。

(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B.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C.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D.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黔黎,黔首、黎民的合称,泛指百姓。古代百姓的常见称呼还有布衣、庶民、黎庶、氓等。
B.春宫,也称东宫,古代宫殿,后指储君。因“东”时属春,色属“青”,故又称“青宫”。
C.太子少师,古代官名。与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简称“三少”,多为虚衔无实职。
D.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祭祀、宴餐、科举、官员选拔和外事活动的大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乔聪敏异常,对国家大事有独到的看法,意识到隋朝存在的隐患,并对局势做出预判。
B.房乔侍亲至孝,父亲生病衣不解带侍疾,父亲去世哀伤异常,五日不思饮食。
C.房乔处理政务尽心竭力,明晰练达,因才取士,不苛求别人,审订法令,意在宽严相济。
D.房乔与太宗君臣相得,感情深厚。房乔病重,太宗遣使派医,问候诊治,甚至亲自探望,握手叙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自度危笃,而恩泽转深,若孤负圣君,则死有余责。
(2)袁家累叶忠节,是吾所尚,汝宜师之。
2021-06-28更新 | 1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