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柳宗元(773-819)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6 题号:1591543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李翰林建书

[唐]柳宗元

杓直足下:州传速至,得足下书,又于梦得处得足下前次一书,意皆勤厚。庄周言,逃蓬藿者,闻人足音,则恐然喜。仆在蛮夷中,比得足下二书,及致药饵,喜复何言。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已,往时间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

永州于楚为最南,状与相类。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涉野有蝮虺、大蜂,仰空视地,寸步劳倦。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负墙搔摩伸展肢体当此之时亦以为适然顾地窥天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明时百姓,皆获欢乐,仆士人,颇识古今理道,独怆怆如此!诚不足为理世下执事,至比愚夫愚妇,又不可得,窃自悼也!

仆囊时所犯,足下适在禁中,备观本末,不复一一言之。今仆癃残顽鄙,不死幸甚!苟为人,不必立事程功,唯欲为量移官,差轻罪累;即便耕田艺麻,取老农女为妻,生男育孙,以供力役;时时作文,以咏太平。假令病尽己,身复壮,悠悠人世,越不过为三十年客耳。前过三十七年,与瞬息无异,复所得者,其不足把玩,亦已审矣。杓直以为诚然乎?

仆近求得经史诸子数百卷,尝候战悸稍定,时即伏读,颇见圣人用心,贤士君子立志之分。著书亦数十篇,心病,言少次第,不足远寄,但用自释。贫者,士之常,今仆虽羸馁,亦甘如饴矣。足下言已白常州煦仆,仆岂敢众人待常州耶?若众人,即不复煦仆矣;然常州未尝有书遗仆,仆安敢先焉?勉尽志虑,辅成一王之法,以宥罪戾。不悉。宗元白。

(有删改)


[注]①这封信为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写。李建:字杓直,曾任翰林学士。②蝮虺(hui):蝮蛇。③癃(long):疲病。④常州:李建的哥哥李逊,当时任常州刺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负墙/搔摩伸展肢体/当此之时/亦以为适/然顾地窥天/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B.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负墙搔摩伸展/肢体当此之时/亦以为适/然顾地窥天/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C.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负墙搔摩/伸展肢体/当此之时/亦以为适/然顾地窥天/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D.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负墙搔摩/伸展肢体/当此之时/亦以为适/然顾地窥天/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都用“足下”。“足下”后专用为下称上的敬辞。
B.越,文中指古族名。秦汉前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部落众多,又称“百越”等。
C.尧,文中指传说中父系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史称“唐尧”,他之后由舜继任。
D.诸子,文中指诸子百家。一般指先秦各个学派的总称。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起笔便用了庄周的话写出自己的心情,把被贬永州喻成“逃蓬藿者”,可以想到作者境遇的凄凉,思想的抑郁。
B.作者介绍永州的环境,南方秀丽的景色在作者眼中则是毒蛇出没之地,即便遇到“幽树好石”,也只能“暂得一笑”。
C.书信末尾,作者说自己在读书,写文章,聊以自慰。作者敬仰李建的哥哥李逊,表示自己要尽力照顾好李逊。
D.这封信是柳宗元向知心朋友谈谪居生活的,作者倾诉忧郁的心情,信的内容广泛,语言精练,意味深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囊时所犯,足下适在禁中,备观本末,不复一一言之。
(2)贫者,士之常,今仆虽羸馁,亦甘如饴矣。
5.文章第三段表达了作者哪些心思?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悉师欤?亟待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且求中以       益:充实
B.吾子无以韩       责:指责
C.其车,肥其马,长其策       攻:加固
D.不敢倦,不敢,不敢肆       爱:吝啬
2.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实也
B.吾子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
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礼者也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4.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2016-11-18更新 | 12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各题。

梓人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有删节)


【注】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lóng):磨刀石。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职寻引、规矩、绳墨       规矩:测量圆、方的量具
B.群材,会众工                 委:聚积
C.盈尺而曲尽其                 制:制造,建造
D.而能知体要者欤                 体要:(事物)要领,关键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如果不用我,大家就没有人能住进一间房屋。
B.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就不会有出入了。
C.彼为天下者,本于人
——那些治理国家的帝王,根本在于用人。
D.犹梓人自名其功
——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梓人自述能指挥建造大厦,作者却发现他竟然不会修理自己的床腿。
B.第二段通过描述梓人指挥修建官署的情形,引出作者大骇,知其术之高超。
C.后三段从议论梓人是匠人中的劳心者,联想到其方法值得天子和宰相学习。
D.全篇主要运用类比的写法,叙议结合,卒章显志,表现作者在政治上的见识。
4.把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
(2)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
5.作者借梓人指挥营建官署这件事,为辅佐国君的当权者提出哪些相应的建议?
2019-05-17更新 | 4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秋请,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恐,以故遂称病。夫‘察见渊中鱼,不祥’。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才,赏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

晁错数上书言吴过,可削。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景帝即位,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6处。
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系治,囚禁治罪,“治”与《谏逐客书》中“至今治强”的“治”意思不同。
B.茂才,即《陈情表》中的“秀才”,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改为茂才。
C.庶孽,妃妾所生之子女。庶出虽受到压制,但也有逆袭成功的,如李隆基。
D.陵迟,也作“凌迟”,既是一种残酷刑罚,也指渐趋衰败,在文中意指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吴太子之事,吴王称病不再朝见文帝,此举有违藩臣的礼节。文帝宽仁,吴王却得寸进尺,变本加厉。
B.晁错多次上奏文帝,陈述吴王过失,建议削藩。景帝即位后,晁错仍力主削藩,他认为吴王必然会叛乱。
C.柳宗元认识到,秦代的郡县制较分封制更具有历史的先进性,并以此论断讽谏唐王朝要削弱藩镇的力量。
D.晁错、柳宗元都肯定了分封制在天下初定时的历史意义,同时对于分封制的隐患二人也有着明晰的认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文帝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
(2)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
5.简述晁错、柳宗元对分封同姓王背景介绍的重点有何不同。
2023-07-04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