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4 题号:1591549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宣帝本始元年春,诏有司论定策安宗庙功。大将军光益封万七千户,与故所食凡二万户。自昭帝时,光子禹及兄孙云皆为中郎将,云弟山奉车都尉、侍中,光两女婿为东、西宫卫尉,昆弟、诸婿、外孙皆奉朝请,为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地节二年三月庚午,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下诏复其后世,畴其爵邑,世世无有所与。御史大夫魏相因昌成君许广汉奏封事,言:“今光死,子复为右将军,兄子秉枢机,昆弟、诸婿据权势,在兵官,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帝善之,诏相给事中。后两家奴争道,霍氏奴入御史府,欲躝大夫门;御史为叩头谢,乃去。人以谓霍氏,光夫人显等始知忧。四年,显及禹、山、云自见日侵削,数相对啼泣自怨。曰:“今魏相用事,县官信之,尽变易大将军时法令,发扬大将军过失。又闻民间讙言‘霍氏毒杀许皇后’,宁有是邪?”显恐急,即具以实告禹、山云。禹山云惊曰如是何不早告禹等县官离散斥逐诸婿用是故也此大事诛罚不小奈何于是谋令太后为博平君置酒,召丞相、平恩侯以下,使范明友、邓广汉承太后制引斩之,因废天子而立禹。会事发觉,秋七月,云、山、明友自杀,显、禹、广汉等捕得。禹要斩,显及诸女昆弟皆弃市,与霍氏相连坐诛灭者数十家。八月己酉,皇后霍氏废,处昭台宫。

班固赞曰: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财三年,宗族诛夷,哀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霍光废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禹山云惊曰/如是/何不早告/禹等县官离散斥逐诸婿/用是故也/此大事/诛罚不小/奈何/
B.禹山云惊曰/如是/何不早告禹等/县官离散斥逐诸婿/用是故也/此大事/诛罚不小/奈何/
C.禹山云惊曰/如是/何不早告/禹等县官离散斥逐/诸婿用是故也/此大事/诛罚不小/奈何/
D.禹山云惊曰/如是/何不早告禹等/县官离散斥逐/诸婿用是故也/此大事/诛罚不小/奈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庙,古代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也可做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B.封事,密封的紧急奏章。古时臣下紧急奏事,防有泄露,用皂囊封缄,故称。
C.县官,古时朝廷或皇帝的称谓,如“县官急索租。”也指一县的行政长官。
D.弃市,死刑的一种,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宣帝对安定宗庙的功臣论功行赏,霍光受赏食邑一万七千户。自昭帝以来,霍氏家族亲戚多有受封,连为一体,在朝廷盘根错节。
B.霍光死后,汉宣帝不仅亲自到霍光灵堂进行祭悼,还下诏免除其后世子孙的赋税徭役,承袭霍光的爵位和食邑,世世代代,永不改变。
C.魏相向汉宜帝建议,鉴于霍氏家族骄奢放纵的表现,宜设法削弱他们的权力,破坏他们的阴谋,以巩固万世基业,保全功臣的后世子孙。
D.霍氏阴谋造反,想要范明友、邓广汉杀掉宣帝改立霍禹为帝。不巧事情败漏,霍云等自杀,霍禹被处腰斩,受霍氏牵连被杀的有数十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显及禹、山、云自见日侵削,数相对啼泣自怨。
(2)尽变易大将军时法令,发扬大将军过失。
5.文末班固感叹说“死财三年,宗族诛夷,哀哉”,他认为加快霍光家族覆灭的原因是什么?霍光家族覆灭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夷简,字坦夫,先世莱州人。夷简进士及第,补绛州军事推官,稍迁大理寺丞。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至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又言:“盛冬挽运艰苦,须河流渐通,以卒番送。”真宗曰:“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擢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大内火,百官晨朝,而宫门不开。辅臣请对,帝御拱辰门,百官拜楼下,夷简独不拜。帝使人问其故,曰:“宫廷有变,群臣愿一望清光。”帝举帘见之,乃拜。诏以为修大内使。内成,进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辞仆射,乃兼吏部尚书。初,荆王子养禁中,既长,夷简请出之。太后欲留使从帝诵读,夷简曰:“上富春秋,所亲非儒学之臣,恐无益圣德。”即日命还邸中。太后崩,帝始亲政事,夷简手疏陈八事,曰:正朝纲,塞邪径,禁货赂,辨佞壬,绝女谒,疏近习,罢力役,节冗费。其劝帝语甚切。仁宗久病废朝。一日疾差,思见执政,坐便殿,急召二府。吕许公闻命,移刻方赴,同列赞公速行,公缓步自如。既见,上曰:“久病方平,喜与公等相见何迟迟其来?”公从容奏曰:“陛下不豫,中外颇忧。一旦急召近臣,臣等若奔驰以进,恐人惊动。”上以为得辅臣体。自仁宗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夷简之力为多。其后元昊反,四方久不用兵,师出数败;契丹乘之,遣使求关南地。颇赖夷简计画,选一时名臣报使契丹、经略西夏,二边以宁。夷简当国柄最久,虽数为言者所诋,帝眷倚不衰。然所斥士,旋复收用,亦不终废。其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后配食仁宗庙,为世名相。始,王旦奇夷简,谓王曾曰:“君其善交之。”卒与曾并相。后曾家请御篆墓碑,帝因惨然思夷简,书“怀忠之碑”四字以赐之。

(节选自《宋史吕夷简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中,正确的一项是(     
A.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至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
B.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至/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
C.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至/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
D.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至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真宗,北宋皇帝赵恒的庙号。中国帝王驾崩后都取有庙号,如“汉武帝”即为西汉刘彻的庙号。
B.春秋,指年龄“富春秋”即年华正盛。其与《苏武传》中“陛下春秋高”中的“春秋”意思相同。
C.同列,即同一班列的,地位相当的。其与《屈原列传》中“上官大夫与之同列”的“同列”同义。
D.配食,即附祭,配享。文中指夷简受赏袝祀于帝王宗庙。配享太庙是古代臣子很高的一项荣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开始荆王子在皇宫中生活,吕夷简却建议让他离开皇宫,这与太后的想法出现了矛盾。吕夷简以侍读之人应为儒士作借口陈述了理由,最终王子还是离开了皇宫。
B.宋仁宗有一次病愈后召见有关官员。吕夷简奉旨入宫却没有立刻动身,路上又故意缓步而行。皇帝不解,他从稳定政局和人心的角度解释了原因,受到宋仁宗赞赏。
C.宋仁宗登基后的多年间,天下太平,吕夷简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他推选人才回复契丹治理西夏收效甚好。尽管如此,他也曾经多次被诋毁,甚至被皇帝所斥受贬。
D.吕夷简为臣、为官可谓鞠躬尽瘁而又能屈能伸、舒卷自如,在当世即被称为名相。他去世后,王曾家族请求皇帝为之题写墓碑,皇帝凄然动情,亲题了“怀忠之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分别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旦奇夷简,谓王曾曰:“君其善交之。”卒与曾并相。
(2)陛下不豫,中外颇忧。一旦急召近臣,臣等若奔驰以进,恐人惊动。
(3)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4)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2023-05-06更新 | 2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侃,字希正,东安人。正统七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景帝监国,陈简将才、募民壮、用战车三事。也先逼京师,议者欲焚城外马草。侃言敌轻剽,无持久心,乞勿焚,免复敛为民累。皆报许。时父母在容城,侃晓夜悲泣,乞假,冒险迎之。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忤旨,被诘,尚书胡濙为解,乃已。

再迁都给事中。军兴,减天下学校师儒俸廪。侃奏复之。户部尚书金濂违诏征租,侃论濂,下之吏。石亨从子彪侵民业,侃请置重典,并严禁勋戚、中官不得豪夺细民,有司隐者同罪。帝宥亨、彪,余如其请。时给事中敢言者,林聪称首,侃亦矫抗有直声。廷议易储,诸大臣唯唯。侃泣言东宫无失德,聪与御史朱英亦言不可,时议壮之。擢詹事府丞。

天顺元年改太常丞,进太仆卿。明年复设山西巡抚,迁侃右佥都御史任之。奏言:“塞北之地,与穷荒无异。非生长其间者,未有能宁居而狎敌者也。今南人戍西北边,怯风寒,闻寇股栗。而北人戍南,亦不耐暑,多潜逃。宜令南北清勾之军,各就本土补伍,人情交便,戎备得修。”时不能用。奏发巡按李杰罪,杰亦讦侃。按杰事有验,除名。侃无赃罪,获宥。六年考察属吏,奏罢布政使王允、李正芳以下百六十人。因言:“诸臣年与臣若、不堪任事者,臣悉退之,臣亦当罢。”诏不许。侃性刚方,力振风纪,贪墨者屏迹。其年冬以母丧归,军民拥泣,至不得行。服除,遂不出,家居十余年卒。

侃事亲孝,好学安贫,殁几不能殓。弘治初,国子生江纪等言,前祭酒胡俨,都御史高明、李侃学行事功,彰著耳目,并乞赐谥。寝不行。侃二子:德恢,严州知府;德仁,河东盐运使。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B.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C.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D.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古代科举四级考试最后一级考试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殿试合格者共分为三个等级,称一甲、二甲、三甲。
B.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等。
C.天顺是年号,年号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用以表示年份。
D.祭酒是古代学官名,为太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是古代主管教育的官员,另还有教授、博士、侍讲、侍读、司业等主管太学生、监生的教育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帝代理朝政,李侃曾上书建议选拔将才、招募士兵、使用战车等三事件。当蒙古部落首领也先逼近京师,朝中议事者想焚毁城外粮草,李侃独持己见,最终得到批准。
B.户部尚书金濂、石亨的侄子石彪违反诏令,征收租税,侵占百姓产业,李侃上书请用重法处治。皇上宽宥了石亨和石彪,严惩了金濂。
C.天顺六年,李侃上奏罢免了布政使王允、李正芳以下等一百六十人,并请求皇帝将自己罢免。当他因母亲去世归家服丧,军民围着他哭泣,以至于难以走动。
D.李侃安贫乐道,死后几乎无法装殓。到弘治初年,国子监生江纪等人上书,认为应该赐给像他这样的人谥号。但这种建议被压下,最终也没有执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廷议易储,诸大臣唯唯。侃泣言东宫无失德,聪与御史朱英亦言不可,时议壮之。
(2)奏发巡按李杰罪,杰亦讦侃。按杰事有验,除名。侃无赃罪,获宥。
2020-12-11更新 | 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

(节选自《史记·货殖列传》)


【注】①废著:犹“废举”“废居”,买贱卖贵。②货殖:指商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
B.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
C.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
D.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子贡的名。子贡善于雄辩,办事通达,还善于经商之道。
B.糟糠,原指酒糟谷皮等粗劣食物。文中指曾经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
C.束帛,将帛捆成一束,作为聘问、婚丧等相馈赠的礼品,帛一束为五匹。
D.分庭抗礼,指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人上至天子下到平民,都担忧贫穷,司马迁肯定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合理追求。
B.计然认为,应该了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购用,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
C.范蠡功成身退后择陶邑隐居,借陶邑的位置优势与时逐利,富有后行仁德之事。
D.子贡经商有道,故能家财饶益,平交诸侯。与他的老师孔子相得益彰,先后都名扬于天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2)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5.根据文意,概述勾践能够灭吴称霸的原因。
2023-10-06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