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99 题号:1599497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博望侯既以通西域尊贵,其吏士争上书求使。其使皆贫人子,私县官赍物,欲贱市以私其利。外国亦厌汉使,度汉兵远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汉使。匈奴闻贰师征大宛欲遮之贰师兵盛不敢当即遣骑因楼兰候汉使后过者欲绝勿通时汉军正任文将兵玉门关,捕得生口,知状,以闻。上诏文便道引兵捕楼兰王,将诣阙簿责。王对曰: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上直其言,遣归国。自大宛破后,西域震惧。楼兰王死,匈奴先闻之,遣其质子安归归,得立为王。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楼兰最在东垂,近汉,当白龙堆,乏水草,常主发导,负水担粮,送迎汉使。又数为吏卒所寇,惩艾,不便与汉通。后复为匈奴反间,数遮杀汉使。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龟兹。皆谢服。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复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诛王,当更立弟尉屠耆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自令灭国矣!介子遂斩王安归首,驰传诣阙,县首北阙下。乃立尉屠耆为王,更名其国为鄯善,为刻印章,备车骑辎重。丞相率百官送至横门外,而遣之。

臣光曰:王者之于戎狄,叛则讨之,服则舍之。今楼兰王既服其罪,又从而诛之,后有叛者不可得而怀矣。必以为有罪而讨之,则宜陈师鞠旅,明致其罚。今乃遣使者诱以金币而杀之,后有奉使诸国者复可信乎!论者或美介子以为奇功,过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

文本二:

人与人相与,信义而已矣;信义之施,人与人之相与而已矣;未闻以信义施之虎狼与蜂虿也。楼兰王阳事汉而阴为匈奴间,傅介子奉诏以责而服罪。夷狄不知有耻,何惜于一服,未几而匈奴之使在其国矣。傅介子诱其主而斩之,以夺其魄,而寒匈奴之胆,讵不伟哉!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闻贰师征/大宛欲遮之/贰师兵盛/不敢当/即遣骑因楼兰候汉使后过者/欲绝勿通/
B.匈奴闻贰师征大宛/欲遮之/贰师兵盛/不敢当/即遣骑因楼兰候汉使后过者/欲绝勿通/
C.匈奴闻贰师征大宛/欲遮之/贰师兵盛/不敢当/即遣骑因楼兰候汉使/后过者欲绝勿通/
D.匈奴闻贰师征/大宛欲遮之/贰师兵盛/不敢当/即遣骑因楼兰候汉使/后过者欲绝勿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口,文中指俘虏。统治者多以俘虏充作奴隶,故也用来称奴隶。
B.质子,派往敌方或他国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
C.祖,古代送别时的一种仪式,祭祀祖先,祈求祖先保佑一路平安。
D.鞠旅,向军队发出出征号令,犹如誓师。“鞠”此处意为“告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望侯张骞因出使西域而尊贵,所以申请出使的人增多,而这些使者重小利,私自将官府交给他们的财物据为己有。
B.楼兰处在汉与匈奴间,两边依附,常为汉朝充当向导,送水担粮,送迎使者。后因受到匈奴离间,多次截杀汉使。
C.匈奴抢先一步拥立安归为楼兰王,汉朝命新王入朝,新王推辞不去,于是皇上下诏书捕捉楼兰王,押送长安审讯。
D.傅介子以利诱杀楼兰王,并当众宣告背叛汉朝之罪,而后汉朝改立尉屠耆为王,更改国名为鄯善国,并刻制印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即出金币以示译。
(2)介子遂斩王安归首,驰传诣阙,县首北阙下。
5.对于傅介子斩杀楼兰,司马光与王夫之观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或云:白,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

1.下列断句正确的是(     
A.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B.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C.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D.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2.下列对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是(     
A.“长庚星”即“金星”,在东方叫“启明星”。
B.“飞燕”即飞翔的燕子。飞燕轻灵,而贵妃丰腴,贵妃因此生气。
C.“夜郎”是古代地名。“夜郎自大”说的就是这里。
D.“黄老”是道家的代称,与黄帝老子有关。
3.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李白少年聪慧,文武全才。后与“竹溪六逸” 隐居徂徕山中,饮酒为乐。
B.李白投作品于贺知章,因《蜀道难》被称为“谪仙人”,后被荐于玄宗。
C.在答华山县令、自采石至金陵、并州见郭子仪的经历中,李白都表现出了孤高傲世的性格。
D.李白被永王召为幕僚,后来李璘谋反,李白受牵连获罪。
4.翻译下面句子。
(1)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
(2)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
2020-10-15更新 | 7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之为王三年,国内大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攻子之。齐王令人谓燕太子曰:寡人闻太子将饬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虽小,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党聚众,使市被攻子之,不克。市被反攻太子。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人,百姓恫恐。齐王令章子将五都之兵,因北地之众以伐燕。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齐人取子之,醢之,遂杀燕王哙。齐王问孟子曰:或谓寡人勿取燕,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诸侯将谋救燕。齐王谓孟子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齐王不听。已而燕人叛。齐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曰:王无患焉。乃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陈贾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畔也。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陈贾曰:然则圣人亦有过与?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是岁﹐齐宣王薨,子湣王地立。

(节选自《资治通鉴·赧王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B.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C.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D.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万乘,原指一万辆兵车。战国时,诸侯国小者称“千乘”,大者称“万乘”。
C.《书》,又称《尚书》《书经》,与《诗》《礼》《易》《春秋》合称“儒家五经”。
D.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也可是王室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国将军市被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他原本与太子平合谋要一起反抗子之,但是发现不能攻克子之时,就反过来攻打太子平。
B.燕国发生内乱之时,齐国趁机攻打燕国,但是燕国的士兵都不做抵抗,连城门都不关闭。可见燕国军民都渴望由齐王来统治自己的国家。
C.齐王认为自己攻占燕国是得到上天的庇佑,因为双方都是万乘之国,而齐国仅用了五十天就攻下了燕国,这不是单凭国力强盛可得到的。
D.孟子认为是否要去消灭一个国家不是由国君或上天来决定的,而是看百姓是否愿意“箪食壶浆”来迎接其他国家的军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闻太子将饬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虽小,唯太子所以令之。
(2)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畔也。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
5.孟子认为“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对待犯错是不一样的。请简要概括。
2021-10-17更新 | 9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袁)绍遂领冀州牧,承制以韩馥为奋威将军,而无所将御。引沮授为别驾。魏郡审配、钜鹿田丰,并以正直不得志于韩馥。绍乃以丰为别驾,配为治中,甚见器任。左将军刘备杀徐州刺史车胄,据沛以背曹操。操惧,乃自将征备。田丰说绍曰:“与公争天下者,曹操也。操今东击刘备兵连未可卒解今举军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兵以动,斯其时也。”绍辞以子疾,未得行。丰举杖击地曰:“嗟乎,事去矣!夫遭难遇之几,而以婴儿病失其会,惜哉!”绍闻而怒之,从此遂疏焉。

②曹操畏绍过河,乃急击备,遂破之。备奔绍,绍于是进军攻许。田丰以既失前几,不宜便行,谏绍曰:“曹操既破刘备,则许下非复空虚。且操善用兵,变化无,众虽少,未可轻也。今不如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丰强谏忤绍,绍以为沮众,遂械系之。

③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性矜愎自高,短于从善,故至于败。及军还,或谓田丰曰:“君必见重。”丰曰:“公貌宽而内忌,不吾忠,而吾数以至言许之。若胜而喜,必能赦我,战败而怨,内忌将发。若军出有利,当蒙全耳,今既败矣,吾不望生。”绍还,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

(选自《后汉书·袁绍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兵以   (     ) (2)不吾忠   (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变化无   (     )
A.方向   B.方法   C.策略   D.常规
(2)宽雅有局度   局度(     )
A.才能   B.气度   C.规格   D.限度
3.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丰强谏忤绍,绍以为沮众,遂械系之。
4.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操今东击刘备兵连未可卒解今举军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
5.有人认为袁绍战败在于不听田丰的谏言,所以田丰战后一定会被重用,但是田丰却认为袁绍战胜,自己可以保命,如果战败,自己必定被害。请梳理田丰这样分析的逻辑。
6.从选文看,袁绍与田丰关系不断恶化,从“甚见器任”,到“疏焉”,再到“系之”,最后“杀之”,请从中分析袁绍败于曹操的根源。
2021-12-23更新 | 1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