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1605314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宫之奇谏假道

左丘明 〔先秦〕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一之谓甚,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


【注】①昭:古代宗庙制度,始祖的神位居中,其下则左昭右穆。昭位之子在穆位,穆位之子在昭位。昭穆相承,所以又说昭生穆,穆生昭。大伯、虞仲、王季俱为大王之子,都是大王之昭。②桓庄: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庄伯是桓叔之子,桓叔是献公的曾祖,庄伯是献公的祖父。晋献公曾尽杀桓叔、庄伯的后代。
1.下列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虢,虞之        表:屏障、藩篱
B.寇不可               翫:即“玩”,玩弄
C.惟德是               辅:保佑。
D.神所               冯(píng):同“凭”。
2.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再乎                       还也
B.神其吐                    杳不知其所
C.以为戮                       官知止神欲行
D.宫之奇其族行             必竭诚待下
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开头只用“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接着便通过人物对话陈述了虞虢之间的紧密关系,揭露出晋侯残酷无情的本质。
B.宫之奇作出“虢亡,虞必从之”论断的理由之一是虢国、虞国有唇齿相依的关系,理由之二是晋国的野心很大,唯利是图,六亲不认。
C.宫之奇提醒虞国公国家存亡需要看国君的德行,更在于神灵的护佑。所以国君要把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
D.本文语言简洁有力,善用比喻句和反问句。如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比喻虞虢的利害关系,十分贴切、生动,很有说服力。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乃使张仪往楚。张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之。楚王怒曰:“寡人不兴师发兵得六百里地,群臣皆贺,子独吊,何也?”陈轸对曰:“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楚王曰:“有说乎?”陈轸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绝约于齐,则楚弧。张仪至秦,必负王,是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而两国之兵必俱至。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萄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楚王曰:“愿陈子闭口是复言,以待雾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于是遂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

张仅至秦,详失绥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写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泰。泰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于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想,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割地以略秦,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出地于奏,取偿于齐也,王国尚可存。”楚王不听,发兵而使将军屈句击秦。秦齐共攻楚,杀屈匀,遂取丹阳、汉中之地。

(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张仪欺楚怀王,陈轸谏言可谓善矣。然至云:“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是轸不深计齐之可绝与否,但以得地为意耳。及秦负约,楚王欲攻之,轸又劝曰:“不如因赂之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地于秦,取赏于齐也。”此策尤乖谬不义。且秦加亡道于我,乃欲赂以地,齐本与国,楚无故而绝之,宜割地致币,卑词谢罪,复求其援,而反欲攻之,轸之说于是疏矣。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乃以相印A授B张仪C厚赂之D于是遂绝约E于齐F使G一将军H随张仪。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亲,指合纵相亲,是战国时期六国合纵结为联盟,共同对抗秦国侵略的策略。
B.北,指在北方、在北边,与“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的“北”用法相同。
C.卒,是最终、最后之意,与《赤壁赋》“而卒莫消长也”中的“卒”词义不相同。
D.亡,指丢失、丧失,其中的“亡”与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亡”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为攻打齐国派张仪到楚国,张仪以六百里的土地和秦楚两国的友好关系做为诱饵,诱惑楚王与齐国断绝关系,楚王答应了张仪。
B.楚国大臣们都在庆贺时,只有陈轸看透了张仪的阴谋,他劝说楚王不要轻信张仪,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但楚王没有听从陈轸建议。
C.张仪回到秦国,假装掉下车,三个月不上朝,楚王以为张仪对自己不满,就派人辱骂齐王,齐王很生气,于是与秦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D.楚使者被张仪欺骗后,报告楚王,楚王要发兵攻打秦国,陈轸认为不能攻打,而应贿赂秦国,让秦国单独攻打齐国,楚王不听建议。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绝约于齐,则楚孤。
(2)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王国尚可存。
2023-10-07更新 | 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奚康生,河南阳翟人也。本姓达奚,其先居代,世为部落大人。祖真,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赐爵长进侯。,赠幽州刺史,曰简。康生少骁武,弯弓十石,矢异常箭,为当时所服。太和初,蠕蠕频寇,康生为前驱军主,壮气有闻,由是为宗子队主。从驾征钟离,驾旋济淮,五将未度,齐将据渚断津路。孝文募破中渚贼者,以为直阁将军。康生应募,缚筏积柴,因风放火,烧其船舰,依烟直过,飞刀乱斫,投河溺死者甚众。乃假康生直阁将军。后以勋除太子三校、西台直后。吐京反,自号辛支王,康生为军主,从章武王彬讨之。分为五军,四军俱败,康生军独全。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康生腾骑奋矛,杀伤数十人,射杀辛支。

齐置义阳,招诱边人,康生复为统军,从王肃讨之。齐将张伏护自升城楼,言辞不逊。肃令康生射之,望楼射窗,扉开即入,应箭而毙。彼人见箭,皆以为狂弩。齐将裴叔业率众围涡阳,欲解义阳之急,诏遣高聪、元衍等援之,并败退。帝乃遣康生驰往,一战大破之。及寿春来降,遣康生领羽林千人,给龙厩马两匹,驰赴之。破走其将桓和、陈伯之。以功除征虏将军,封安武县男。出为南青州刺史。

后梁郁州遣军主徐济寇边,康生破禽之。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康生便集文武,用之平射,犹有余力。观者以为绝伦。弓即表送,置之武库。后梁遣都督临川王萧宏勒甲十万规寇徐州,诏授康生武卫将军,一战败之。还京,召见宴会,赏帛千匹,赐骅骝御胡马一匹。出为华州刺史,颇有声绩。

(选自《北史》)

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梁闻康生能引强/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B.时梁闻康生能引强/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C.时梁闻康生能引强/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D.时梁闻康生能引强/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爵,即赐予爵位,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谥,即谥号,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如文中的“简”。
C.胡,指胡人,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历史上的胡人主要包括匈奴、鲜卑、氏、羌、吐蕃、蒙古、契丹、女真等民族。
D.卒,“死”之义,中国古代不同阶层人的死须依据身份地位严加区别,《礼记》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奚康生出身北方少数民族。奚康生的祖先世世代代都是部落的首领,他的祖父奚真担任过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
B.奚康生功勋卓著。奚康生一生征战无数,不仅立下了无数战功,自己也多次受到封赏,而且治理地方也很有声誉政绩。
C.奚康生箭法超群。南齐的将领张伏护出言不逊,奚康生奉王肃之命,在城下用强弓一箭就射杀了站在城楼内的张伏护。
D.奚康生作战勇敢。南齐的将士截断渡口,使得皇帝的车驾不能渡过淮河,奚康生顺风点火,杀入敌阵,使敌人投河淹死了很多。
4.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020-12-04更新 | 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元史·张养浩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毁祠三十余所淫:淫靡
B.拜住其疏入谏袖:藏在袖中
C.以其直旌:表扬
D.乃检库中未毁钞文可验者昏:模糊
2.2.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B.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C.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D.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4.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3)(课本翻译)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2016-11-18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