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韩愈(768-824)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6 题号:1608364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圬①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往过之,则为墟矣;有至、三至者焉,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者邪?非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抑富贵难守,薄宝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石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得而患失者,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节选自《昌黎先生集》)


【注】①垮,泥瓦工人用的抹子;也可用作动词,指抹墙。下文的“镘”与此相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B.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C.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D.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之来归”与“吾妻来归”(《伶官传序》)两句中的“归”字含义不同。
B.“取其直虽劳无愧”与“昂其直”(《促织》)两句中的“直”字含义相同。
C.“有再至、三至者焉”与“一鼓作气,再而衰”(《鸿门宴》)两句中的“再”字含义相同。
D.“吾能薄而功小”与“但以刘日薄西山”(《陈情表》)两句中的“薄”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承福在天宝之乱期间,被征兵打仗十三年,建立了功勋,本可以为官,却放弃了功劳,回来为人刷墙来养活自己,自食其力。
B.王承福有自己的一套生存理论:君王、大臣和普通百姓都有自己的职事,任何人都不能只想着吃饭而不做事,否则就受上天惩罚。
C.王承福认为自己能力低下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养活自己尚且吃力,所以不便娶妻生子,而圣人也是既不可劳力,也不可劳心。
D.王承福的经历和言论让韩愈起初感到疑惑,继而思考之后又觉得他是一个通达事理的贤者,因此为他作传,也为了让自己引以为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2)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5.韩愈对王承福的评价充满了辩证的色彩,请简要概述其评价要点。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出人也远矣             超出一般人
B.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一定
C.今之众人                    许多人
D.今其智反不能及             竟、竟然
2.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③则知明行无过矣
②欲人无惑也难矣                                                     ④冰,水为之寒于水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从句式特征看,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式相同的一项(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不拘于时
4.下列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段的分论点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因为在他看来“句读之不知”无关紧要。
C.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D.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结语是揣测语气;于其子和于其身的对比,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百工之人与士大夫的对比,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5.翻译下列句子。
(1)其皆出于此乎?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2019-11-01更新 | 1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节选自韩愈《祭十二郎文》)


注:①孥,妻和子;②十二郎,韩愈的二哥韩介之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虞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B.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C.是年/倍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D.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文辞语意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B.丞相,古代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但有的朝代不设此官。
C.京城:此处指国都,也称京师,“自言本是京城女”中的“京城”与此同义,指唐朝的国都洛阳。
D.万乘,本义指兵车万辆,常用于指代天子、帝王、国家等,本文以“万乘之公相”指高官厚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对比进行说理,如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同士大夫之族进行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B.韩愈认为,本来圣人和众人资质已经差别很大了,因为是否从师的态度截然不同,更是让圣人远超众人了。
C.韩愈一家人丁不旺,他从小就失去父亲,只有依靠兄嫂抚养,三个哥哥也是早早去世,他和十一郎都很孤苦。
D.韩愈和十二郎两人从小到大,一直聚少离多,很难见面,一家人刚在京师团聚几天,十二郎却又不幸离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2021-01-25更新 | 7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师说

人失其道,则失所以为人,犹无其身,则无以为生也,故父母生而师教,其理本无殊异。此七十子之服孔子,所以可与之死,可与之生,东西南北,不敢自有其身。经师授受,章句训诂;史学渊源,笔削义例;皆为道体所该。古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竹帛之外,别有心传,口耳转受,必明所自,不啻宗支谱系不可乱也。此则必从其人而后受,苟非其人,即己无所受也,是不可易之师也。学问专家,文章经世,其中疾徐甘苦,可以意喻,不可言传。此亦至道所寓必从其人而后受不从其人无所受也,是不可易之师也。至于讲习经传,旨无取于别裁;斧正文辞,义未见其独立;人所共知共能,彼偶得而教我;从甲不终,不妨而就乙;甲不我告,乙亦可询;此则不究于道,即可易之师也。

巫医百工之师,固不得比于君子之道,然技术之精,古人专业名家,亦有隐微独喻,得其人而传,非其人而不传者,是亦不可易之师。

嗟夫!师道失传久矣。有志之士,求之天下,不见不可易之师;而观于古今,中有怦怦动者,不觉辗然而笑,索焉不知涕之何从,是亦我之师也。不见其人,而于我乎隐相授受,譬则孤子见亡父于影像,虽无人告之,梦寐必将有警

(取材于章学诚《文史通义》)

材料二:

师说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注】①训诂:对古书字句作解释。②輾(chǎn):笑。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此亦至道A所寓B必从C其人D而后受E不从其人F无G所受也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妨去而就乙”与“别君去兮何时还”两句中,“去”字的意义用法不同。
B.“梦寐必将有警焉”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两句中,“焉”字意义用法不同。
C.说,古代一种文体。与“论”一样,以议论为主,都可针对社会上某些问题表达观点。
D.巫医,巫师和医师。古人多求助于鬼神以治病,故“巫”“医”往往并提,后才分开。
3.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生而老师教;经师讲授学业,分章析句解释词义;史学渊源,笔削义例;这些都是道家思想所包括的。
B.人们对于竹简帛书所载之外的心得传授、口耳相传的知识,一定要弄明来源,就像宗族里的谱系不可混淆。
C.韩愈用为子择师与自身耻师、巫医乐师百工与士大夫的对比,批判了当时社会“耻学于师”轻视师道的现象。
D.两则材料都针对了当时师道失传久的现象,又各有侧重;同时都借助语气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失其道,则失所以为人,犹无其身,则无以为生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5.在作者看来,从师于“不可易之师”有何作用?
2024-03-03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