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 《新序》(《战国策》整理)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4 题号:1615514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于齐。怀王,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日与之。”子良出,昭常入见。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B.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C.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D.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古代派往敌国或他国做人质,质子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外交策略之一。
B.薨,是古人对死的一种讳称,《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薨,诸侯死曰崩。”
C.上柱国,保卫国都之官,自春秋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后引申为一种荣誉称号。
D.万乘即一万辆兵车。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乘。“千乘”,“万乘”是军事实力的象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襄王欲返回楚国,齐王阻挠并且趁机索取楚国东部五百里土地。楚襄王向慎子问计,慎子建议楚襄王割地回国,这也是无奈之下做出的暂时让步。
B.齐国派兵车五十乘,来楚国索取五百里东地。子良认为楚襄王作为国君,说话一言九鼎,割让承诺的土地是诚信,再攻打齐国体现楚国的不示弱。
C.昭常不同意楚襄王割地与秦,他认为土地广大辽阔的国家才可以称得上万乘之国;景鲤认为楚国力量过于单薄,需要借助秦国军事力量威胁齐国。
D.子良向齐国表明楚国信守承诺的态度,而昭常假托王命守卫东地,加上秦军压境并指责齐国行为不当,齐王心生畏惧,最终无功而返,楚国保全东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
(2)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
5.慎子建议楚襄王采用三子建议,请问子良、昭常和景鲤三人职责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众,卒无子。

赵人李园,持其女弟,欲进之楚王,闻其不宜子,恐又无宠。李园求事春申君为人。已而谒归,故失期。还谒,春申君问状。对曰:齐王遣使求臣女弟,与其使者饮,故失期。春申君曰:聘入乎?对曰:未也。春申君曰:可得见乎?曰:可。于是园乃进其女弟,即幸于春申君。

知其有身,园乃与其女弟谋。园女弟承间说春申君曰:楚王之贵幸君,虽兄弟不如。今君相楚王二十余年,而王无子,即百岁后将更立兄弟。即楚王更立,彼亦各贵其故所亲,君又安得长有宠乎?非徒然也,君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奈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之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而进妾于楚王,王必幸妾。妾赖天而有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封尽可得,孰与其临不测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园女弟谨舍,而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为太子,以李园女弟立为王后。楚王贵李园,李园用事。

李园既入其女弟为王后,子为太子,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阴养死士,欲死春申君以灭口,而国人颇有知之者。

春申君相楚二十五年,考烈王病。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崩,李园果先入,置死士,止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后入,止棘门。园死士夹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而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新生子者,遂立为楚幽王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四》,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奈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
B.君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奈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
C.君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奈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
D.君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奈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指豪门贵族的门客,“舍”与“锲而不舍”(《荀子·劝学》)的“舍”字含义不同。
B.承间,意思是使离间计,“间”与“道芷阳间行”(《鸿门宴》)的“间”字含义相同。
C.百岁,意思是死亡,是古代避讳用语之一,与后来用作祝福的“百岁”含义不同。
D.益骄,意思是更加骄纵,“益”与“是故圣益圣”(《师说》)的“益”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园想把他的妹妹献给没有儿子的楚考烈王,却既担心妹妹不能给楚考烈王生子,又担心妹妹不会得到楚考烈王的宠幸,就先把妹妹献给了楚考烈王宠信的春申君。
B.等到妹妹怀上了春申君的孩子,李园让妹妹劝春申君把她献给楚考烈王,将来她的儿子被立为楚王,就是春申君的儿子做了楚王,春申君认可了这条计策。
C.春申君把李园的妹妹献给楚考烈王后,李园的妹妹生下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她被立为王后;可李园不愿与春申君分享权力,就暗中养刺客想杀死春申君。
D.楚考烈王病死后,李园率先入宫布置刺客埋伏在棘门内;当春申君来到棘门时,李园的刺客从门两边跳出来杀死了春申君,还灭了春申君的整个家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春中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众,卒无子。
(2)即楚王更立,彼亦各贵其故所亲,君又安得长有宠乎?
5.李园是怎样无所不用其极地攫取楚国权力的?请简要概括。
2023-08-17更新 | 4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替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材料二: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注】①行李:出使的人,使者。②版:指版筑的工事。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既东封A郑B又欲C肆其D西封E若不F阙秦G将焉取之?
2.下列对画线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B.长跪,古人席地而坐,文中长跪就是把腰挺直,以示怒意。
C.秦伯,春秋有公、侯、伯、子、男爵位,据功劳大小分封。
D.执事,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塑造的人物都是勇敢、机智、善辩、爱国的谋士。
B.两篇文章都只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通过人物对话从正面刻画人物形象。
C.唐雎善于抓住对方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不辱使命。
D.烛之武以“利”攻心理,以“害”析形势,以“史”施离间,能言善辩,有勇有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2)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2023-12-11更新 | 7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王哙既立苏秦死于齐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苏代为齐使于燕,燕王问之曰:齐宣王何如?对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对曰:其臣。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厚任子之也。于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遗苏代百金,听其所使。

鹿毛寿谓燕王曰:不如以国让子之。人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由必不受,有让天下之名,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燕王因举国子之,子之大重。

或曰: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今王言属国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人者,是名属子之,而太子用事。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子之。

子之三年,燕国大乱,百姓恫怨。将军市被、太子平谋,将攻子之。储子谓齐宣王:因而仆之,破燕必矣。王因令人谓太子平曰: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立公,饬君臣之义,正父子之位。寡人之国小,不足先后。虽然,则唯太子所以令之。

太子因数党聚众,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将军市被及百姓乃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已殉,国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燕人恫怨,百姓离意。

孟轲谓齐宣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王哙死。齐大胜燕,子之亡。

(节选自《战国策·燕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燕王哙既立/苏秦死于齐/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
B.燕王哙既立/苏秦死于齐/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
C.燕王哙既立苏秦/死于齐/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
D.燕王哙既立苏秦/死于齐/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信任的意思,与《屈原列传》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信”含义相同。
B.相,指古代辅佐君主的大臣,与《论语·侍坐》“愿为小相焉”的“相”字含义不同。
C.属,意思是托付,与《赤壁赋》“举匏樽以相属”的“属”字含义不相同。
D.都,指大邑、城市,与《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都”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代替齐国到燕国出使,借燕王哙打听齐宣王的机会,对燕王哙说齐宣王不可能称霸,因为他不信任自己的大臣,其目的是让燕王哙重用子之。
B.鹿毛寿建议燕王哙让出王权给子之,说尧让出天下而许由不接受,结果尧得美名;如果让出王权而子之一定也不敢接受,燕王哙也会得到美名。
C.有人建议燕王哙,说禹让启做伯益的官吏,名义上是把天下传给伯益,实际上却让启自己夺取天下;现在把王权交给子之,实际上是让太子执政。
D.燕王哙听从劝告,把王权让给了贤臣子之,并表现出对他的充分信任,但是太子平和将军市被却争权夺势,引来齐国相攻,给燕国带来了灾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子之。
(2)寡人之国小,不足先后。虽然,则唯太子所以令之。
5.燕国为什么会被齐国打败?请简要说明。
2024-04-10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