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其他明代作家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3 题号:1617247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穆公大悦,遂与烛武歃血为誓,反使杞子、逢孙、杨孙三将,留卒二千人助郑戍守,不告于晋,秘班师而去。

晋营于函陵,攻围如故。郑伯谓烛武曰:秦兵之退,子之力也。晋兵未退,如之奈何?烛武对曰:闻公子兰有宠于晋侯,若使人迎公子兰归国,以请成于晋,晋必从矣。石申父曰:武劳矣,臣愿代一行。乃携重宝出城,直叩晋营求见。文公曰:若欲我退兵,必迎立公子兰为世子,且献谋臣叔詹出来,方表汝诚心也。

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权詹对曰:臣闻‘主忧则臣辱,主辱则臣死。’今晋人索臣,臣不往,兵必不。是臣避死不忠,而遗君以忧辱也。臣请往!郑伯曰:子往必死,孤不忍也!叔詹对曰:君不忍于一詹,而忍于百姓之危困,社稷之陨坠乎?舍一臣以救百姓而安社稷,君何爱焉?郑伯涕泪而遣之。

晋侯见叔詹,喝曰:汝执郑国之柄,使其君失礼于宾客,一罪也;受盟而复怀贰心,二罪也。命左右速具鼎镬,将烹之。叔詹面不改色,拱手谓文公曰:臣见得尽言而死。文公曰:汝有何言?詹对曰:君侯辱临敝邑,臣常言于君曰:‘晋公子贤明,其左右皆卿才,若返国,必伯诸侯。’及温之盟,臣又劝吾君:‘必终事晋,无得罪,罪且不赦。’天降郑祸,言不见纳。今君侯委罪于执政,寡君明其非辜,坚不肯遣,臣引‘主辱臣死’之义,自请就诛,以救一城之难。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仁智忠勇俱全,有臣如此,在晋国之法,固宜烹矣!乃据鼎耳而号曰:自今已往,事君者以詹为戒!文公悚然,命赦勿杀,曰:寡人聊以试子,子真烈士也!不一日,郑伯立公子兰为世子,晋师方退。

(选自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B.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C.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D.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子,指古代诸侯王嗣子之称号,在明清两代为亲王嗣子的称号。
B.“解”是“解除”的意思,与“庖丁解牛”的“解”字含义相同。
C.寡人,与“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同义,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D.烈士,文中指刚强不屈、有抱负、志向高远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公不仅和烛武歃血盟誓,停止攻打郑国,还派遣自己的将领和士兵守卫郑国,共同对付晋国,衬托出烛武能言善辩的形象特点。
B.为了让晋军撤退,烛武又为郑伯出谋划策,让他接得到晋侯宠爱的公子兰到郑国做世子,从而得到晋侯的谅解,以达到最终撤军的目的。
C.晋侯认为叔詹不仅凭借职权让郑伯失礼于宾客,并且接受了盟约后却又怀有二心,要对他处以死刑,没想到叔詹却不惧刑罚,誓死力争。
D.叔詹和烛武一样,都很讲究谋略。他列举自己在不同时期对郑伯的言行,在晋侯面前树立自己仁智忠勇的形象,最终被晋侯赦免并释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郑伯谓烛武曰:“秦兵之退,子之力也。晋兵未退,如之奈何?”
(2)乃据鼎耳而号曰:“自今已往,事君者以詹为戒!”
5.叔詹说服郑伯让自己前往晋军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知识点】 其他明代作家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古称三不朽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士非此三者,无以托于世而列于士君子之林矣。兼之者,其命世之豪杰乎!道德不足,则功业、文章亦足表见。若夫希世取容,求为富贵利达而已,又何足比其数也。我朝英贤辈出,其以道德、功业、文章名世者,代不乏人。余尝窃高山之仰,景行先哲

诚意伯刘公基,少通《春秋》,长务理学,尤精兵法。会太祖定栝苍,是时吴、汉为敌,众苏湖地饶,宜先取吴。公密谋曰:“汉灭,吴直囊中物耳!宜先伐汉。”上纳其言,灭汉取吴,收中原。志在澄清天下,言于上曰:“当使纪纲振肃,而后惠政可施。”上皆嘉纳之,累欲进公爵,公固辞不受。公刚毅,慷慨有大节,遇急难,勇气奋发。与金华宋濂友善,并以功名显于世。文章二公尤著,基曰《郁离子》,濂曰《龙门子》。

宋濂始见上于金陵,问:“世乱奈何?”对曰:“愿明公不嗜杀人,天下可定。”上悦之。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侍上多所陈说,直谅不务文饰。上喜曰:“卿可参大政。”对曰:“臣少无他长,徒以文墨议论事。一旦授职不效,有负陛下。”顿首力辞。上尝廷誉公曰:“古人太上为圣,其次为贤、为君子。若濂,事朕十九年,口无毁言,身无饰行,宠辱不惊,始终无异,匪惟君子,抑可谓贤矣。”公尝自言曰:“古人为学,使心正身修,措之行事,俯仰无愧而已。”后居青萝山,闭门著述,人罕睹其面。

方孝孺,恒以明王道为己任。太祖尝召见,喜其举动端整。建文即位,召为文学博士,凡将相谋议,辄资孝孺。及靖难兵起,诏檄皆出其手。兵既渡江,坚守誓死。建文逊去,文皇召用,不屈。文皇命孝孺草即位诏,悲恸彻殿,大哭且骂曰:“死即死,诏不可草!”文皇大怒:“即死,独不顾九族乎?”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文皇大怒,竟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戮,之死靡悔。其所著述甚多,文大类苏氏,而正论过之。

此数英贤,岂非志于道德,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富贵不足以累其心者耶!迨今承平日久,今之士人非科第无以自见,故始为诸生,欣羡一举,不啻起渊谷、腾霄汉也;既推上矣,羡登甲第,汲汲不减诸生时;既成名矣,骎骎希冀显荣;位列公卿,犹思恩逮上世,赏延后裔。所谓诵法圣贤者,取陈言应制科尔,甫服冠裳,辄尽弃去。悲夫!以是立功名不可,何论道德!

余告门下举试不第者曰:“君子修身善行,睹穷达显晦,不入于心,充然喜乐在我。焉知竞进争先,戚戚穷年也!别矣,毋令世俗驰骛之态摇惑本心。以尔清才好学,何所不至?所患志不立,汩外慕而损真心。汝其以贤为师哉!”

(取材于明·张瀚《松窗梦语·士人纪》)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功业、文章亦足表见       表见:显扬
B.若夫希世取容       取容:讨好取悦
C.直谅不务文饰       直谅:宽恕
D.毋令世俗驰骛之态摇惑本心       驰骛:奔走趋赴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命世之豪杰乎       礼乐
B.众苏湖地饶       亦足畅叙幽情
C.收中原       我欲之梦吴越
D.以是立功名不可       从师而问焉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何足比其数也
又哪值得和他们相提并论呢
B.余尝窃高山之仰,景行先哲
我曾私下仰慕德行高尚的前辈先哲
C.以尔清才好学,何所不至
凭你拥有的卓越才学,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D.汩外慕而损真心
沉迷外物因而迷失了本心
4.下列评价与文中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 忠愤激发,百折不回
② 既辟一代之规模,又阐一代之文章
③ 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
A.①刘基       ②方孝孺       ③宋濂
B.①方孝孺       ②刘基       ③宋濂
C.①方孝孺       ②宋濂       ③刘基
D.①宋濂       ②方孝孺       ③刘基
5.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匪惟君子,抑可谓贤矣。
②焉知竞进争先,戚戚穷年也!
6.文中三位英贤与“今之士人”相比,在立言、立功、立德三个方面的表现有哪些不同?请以其中一位英贤为例,简要说明。
2019-04-02更新 | 9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南直上海人也。先世从宋南渡。祖母尹,以节闻。光启幼矫挚,饶天分,尝雪中蹑城雉,疾驰,纵远跳。读书龙华寺,飞陟塔顶,与鹳争处,俯而嘻。其为文层折于理、于情,进凡思五六指,乃属笔。故读之者不辞凡思五六指,猝未易识,而实可试诸行。往往顾盼物表,神运千仞之上。甲辰,成进士,选庶常。好论兵事,以为先能守而后战。光启甫释褐,与同官魏南乐不协,移病归,田于津门。盖欲身试屯田法,因就间疆理数万亩。后草《农政全书》十二卷以闻,本此。时方东顾,四路进兵。光启疏上:“此法大谬!”策杨经略镐必败,且曰:“杜将军当之,不复返矣!”及全覆,叹曰:“吾姑言之,而不意其或验也。”改训兵通州,以詹事府兼河南道御史。会神庙崩,予告回籍。天启改元,辽警。起光启知兵。一再投书辽抚熊廷弼, 有曰:“人皆天之劳子其所厚予者劳之更甚愿深体此意于烦恼中得大安慰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且曰:“足下欲空沈阳之城,并兵合势,亦无不可。第断不宜以不练之卒,浪营城外,致丧锐气,寒城守。”盖自廷弼受命而东,其指在守,与光启颇合。只以庙无成画,议论绉沓,群以党事相左,挠廷弼者众。未几,沈、辽相继失守。光启曰:“吾言之,而又不意其或验也。”光启宽仁果毅,淡泊自好,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博访、坐论,无问寝食。尝曰:“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大指率以退为进,曰:“此先子‘勇退’遗教。”因权之诸大政,无不以此。

(节选自查继佐《徐光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皆天之劳子/其所厚予者/劳之更甚/愿深体此意/于烦恼中得大安慰/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
B.人皆天之劳子/其所厚/予者劳之更甚/愿深体此/意于烦恼中得大安慰/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
C.人皆天之劳子/其所厚/予者劳之更甚/愿深体此意/于烦恼中得大安慰/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
D.人皆天之劳子/其所厚/予者劳之/更甚愿深体此/意于烦恼中/得大安慰/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辰”是以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把天干和地支按一定的顺序搭配以纪年的方式。
B.“释褐”指脱下粗毛或粗麻织的短衣,即换下平民的衣服,一般用来指始任官职。
C.“神庙”原指帝王的宗庙,可以用来代指朝廷,文中“神庙崩”就是指朝廷灭亡。
D.“足下”是旧时交际中称呼对方的敬辞,可以用来以下称上,也可以用于同辈之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光启为人果毅,奉行先人“勇退”的遗教。他曾因与同僚不协而告病辞官,屯垦津门,在边地打理数万亩田地。
B.徐光启好论兵事,曾写信给辽抚熊廷弼,提出自己对辽地战事的建议。熊廷弼拒用其策,以致沈辽相继失守。
C.徐光启为人恬淡寡欲,断绝一切不良嗜好,一生都在追求有用之学,注重实用,他认为农业对于富国非常重要。
D.徐光启对战争形势常常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对战事发展的前景往往能审时度势作出预判,后来多次得到验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为文层折于理、于情,进凡思五六指,乃属笔。
(2)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攻伐,何以得主约!(《史记·高祖本纪》)
2020-01-15更新 | 3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①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不得以为陋也。

②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予比。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列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③嗟夫!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搜抉钩絷之术穷,而狡匿谲诈,无所不至,浑朴尽矣!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虽然,典章文物,则亦胡可以无讲?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三)

[注]①上国:指京城。②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指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习俗。结题:结发于额;羝服:指用羊皮做的衣服。③信,通“伸”,伸张。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之
B.其
C.以
D.而
2.对文中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夷人妆扮奇特、言语动听,有种别致的风情。
B.夷人没有高车大殿和繁密的礼仪,缺少教化。
C.最为难得的是,夷人保留了质朴纯正的天性。
D.判断夷人“陋”与“不陋”,重在看其本性。
3.分析作者命名“何陋轩”的原因。
4.第③段说理逐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
2019-12-20更新 | 1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