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甘肃 高一 期中 2023-08-03 7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出自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的《定盒文集·续集·尊史》。历史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的真实记录,得失的总结,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所以,出乎史,入乎道,要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返回历史中去把握。

在历史中把握大道,。文化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东西,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载体。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国家,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丰富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诸子百家的思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多种文化形式,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共生,天地涵养万物,同生共存;追求和而不同,与邻国的关系处理上讲究协和万邦,强调君子慎独、自强不息等。现今世界中,在重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达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和谐统一、解决国际冲突等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示出了超强的整合价值,其和谐、合作的优势,更能发挥包容、平衡的作用。

在历史中把握大道,。中国共产党一路带领中国人民艰苦斗争,从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富有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开启改革开放伟大进程到创造新时代伟大成就,真正让全体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在这个过程中孕育出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质的象征。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正是源于党的百年奋斗的成功实践以及这一过程中焕发出的精神气概。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深层次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一次实现了大国和平发展,这背后是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酝酿成长——这种文明不再以争夺、战争、消灭、殖民作为国家间的竞争模式,而是以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为根基,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具有超越性的方案,必将在当下及未来彰显出更大的内驱力和凝聚力。对这种未来性怀有自信和自觉,正是我们学习,把握历史的意义。

(摘编自师英杰《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材料二: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一语出自宋代学者曾巩所撰的《南齐书目录序》。以古视今,不难发现古代深厚博大的史学积累为当代中国文明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传统资源,需要进一步挖掘、汲取、品味与借鉴。

举其大且要者,中国史学致用传统有三个特质。其一,求。南宋朱熹曾言读史当观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意味着研读历史首先要立意高远,关怀宏大。无论治史还是治国,皆须从变动不居的历史进程中探寻时代之大趋势、大方向,提炼大命题,把握大脉动。如司马迁修《史记》,时间纵贯三千年,空间横跨数万里,人物遍布全阶层,体例覆盖各类型,大构思方成就大手笔,无怪乎清代学者赵翼道: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对比当前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其涉及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毫无疑问是至为关键的课题。

其二,贵。先立其大,再贯乎通。具体而言,所谓,首先要博通,即大量搜辑考察各类尤其一手材料或原始遗迹,为深入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其次要贯通,即综合研究有关材料或遗迹,通过归纳概括引出结论;再次为通识,即注重在综合贯通中求得更全面深刻的认识;最终实现会通,既把天,地、人作为整体,又将天道,地道、人道联系起来,反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思维与整体意识。这种思维意识对中华文明探源过程启示很大。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绝非一人、一学科、一团队、一时代之事,迫切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久久为功,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

其三,崇。可大可通,于是历史自然显露出德之光辉,我们的文明亦因之可亲可久。对待人类的文明历史,要能不抱偏见,不做武断,不凭主观,不谋私利,不求速达,这样我们那些最为珍贵的精神内核和思想精髓才能如玉石般温润可亲,似高山般坚韧可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这提示我们在进行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中注重揭示与阐释自身优秀的思想元素和文化基因,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求其大者,贵其通识,崇尚德性,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中展现既有史学传统之重光,并赋予其新意,这正是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的深厚意蕴所在。

(摘编自王学斌《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清代龚自珍认为研究历史是掌握大道的重要前提。
B.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因而是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国家。
C.无论治史还是治国,都需要从变动不居的历史进程中探寻时代之大趋势。
D.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可以借鉴中华民族的某些思维意识,也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强的整合价值,其优势能发挥包容、平衡作用。
B.材料二综合运用举例、引用和对比等论证方法来论证研读历史要求“大”。
C.我们学习把握历史的意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性的自信自觉。
D.不抱偏见、不谋私利地对待一国的文明历史,有益于该国文化精髓的传播。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雅各布·布克哈特说:“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
B.黑塞认为:“在这富有历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会,人类的文化应是多姿多彩的。”
C.恩格斯说:“在德国,达到正确理解的最大障碍,就是著作界对于经济史的不负责任的忽视。”
D.季羡林认为:“中国文化对其他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圈内国家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4.请在材料一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句子,以提炼出这两段的分论点。
5.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大道和治史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3-08-0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束光

李朝德

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

车窗外,最后一抹余晖落下,远山只剩下黛色的模糊轮廓。

火车大概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早就黑了,那么晚让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

火车在夜色中呼啸。望着车窗外的阑珊灯火,我一路忐忑。

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个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城际列车要穿过家乡的村庄。我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

火车夜过家乡,最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就在窗外一闪而过,近乡情更怯,兴奋激动转眼间又成远离失落,那种感觉难以描述。

十多分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坐火车去宣威,要路过村里。母亲很是高兴:去宣威做什么?大概几点钟到?我一一回答,但有些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

我理解这时的沉默。

我与母亲,如许多农村母子一样,不善于表达感情,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诸如爱与想念这类的话语,我们一句也说不出来。即便电话里经常联系,但如果不是假期或者有特殊事情,我一般很少回家,原因在于,没个理由就跑回家去,每一次母亲都会责怪我。母亲总是说:你哥你姐就住在村里,我身体好好的不用挂念,打个电话就行了,那么远,跑来跑去浪费车费!

我理解母亲的本意,儿子好不容易在城里立足,她希望我小心翼翼走好每一步路,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不要有半点闪失,因此,她不愿意耽搁儿子的时间。母亲总是把孩子看得重于泰山,却把自己看得轻于鸿毛。

但是,车过村庄,母子相距几百米却不能相见,对我来说终究是一个大大的遗憾。于是,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会向你招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了。

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夜色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这算是怎么一回事?但是母亲很高兴,一口答应了下来。

火车一过沾益县城,我就给母亲打电话让她去道口等着。沾益县城离老家松林村不到二十公里,估计不到十分钟我就可以看见母亲。

此时一明一暗,车里车外仿佛两个世界。我把脸贴在7号车门的玻璃上,努力寻找熟悉的山川轮廓。

正纳闷这是哪条路呢?远远的路上放着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白色大字突然出现了。我心里一阵酸楚,施家屯已是隔壁村庄,火车刚在一分钟前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与站在路口的母亲。

我颓然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还没等看见你,火车就已经到了施家屯。

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是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了。

我不甘心,对母亲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个小时就到家了,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

电话里,母亲慌忙阻止,语气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如果这样做,都是她引起的。我没有办法,告诉母亲,那明晚还是在这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招手,我们一定可以看见对方。

翌日返程,我早早地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里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的我把眼睛使劲睁大,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任何景物。

这时候,我又看见了施家屯这几个字。

车内外温差大,窗户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我终于能看见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还看见了如萤火样的村庄里的昏黄灯光。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却又过了!

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了。

母亲在电话里说:我也看见你了。

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作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等我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写出了“我”意识到自己考虑不周而生发出的悔意。
B.“我理解这时的沉默”是因为母子之间不善于表达感情,而且似乎彼此之间已经适应了这种不用言表的感情,也是因为作者从这沉默中感受到深沉的母爱。
C.文段交代了“我”不经常回家的原因,为下文“我”和母亲约好“见面”作铺垫,也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体贴。
D.文章多次提到母亲不愿意让“我”回家看望她,是因为“我”家境贫困,母亲担心路费太贵,来回的路上又耽搁时间而执意不让我探家。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我”的视角叙事,写了出差旅程中,在黑暗的夜晚,“我”在疾驰的火车上与等在道口的母亲短暂的“见面”。感情深挚,感人至深。
B.文章运用倒叙手法,开篇“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C.“母亲总是把孩子看得重于泰山,却把自己看得轻于鸿毛。”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D.从文章结尾看,母亲没有看见“我”,“我”也只是看到那束光,没有看清母亲,但心灵的默契让母子“看见”了对方。
8.请从细节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9.文章以《那一束光》为题,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穆公大悦,遂与烛武歃血为誓,反使杞子、逢孙、杨孙三将,留卒二千人助郑戍守,不告于晋,秘班师而去。

晋营于函陵,攻围如故。郑伯谓烛武曰:秦兵之退,子之力也。晋兵未退,如之奈何?烛武对曰:闻公子兰有宠于晋侯,若使人迎公子兰归国,以请成于晋,晋必从矣。石申父曰:武劳矣,臣愿代一行。乃携重宝出城,直叩晋营求见。文公曰:若欲我退兵,必迎立公子兰为世子,且献谋臣叔詹出来,方表汝诚心也。

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权詹对曰:臣闻‘主忧则臣辱,主辱则臣死。’今晋人索臣,臣不往,兵必不。是臣避死不忠,而遗君以忧辱也。臣请往!郑伯曰:子往必死,孤不忍也!叔詹对曰:君不忍于一詹,而忍于百姓之危困,社稷之陨坠乎?舍一臣以救百姓而安社稷,君何爱焉?郑伯涕泪而遣之。

晋侯见叔詹,喝曰:汝执郑国之柄,使其君失礼于宾客,一罪也;受盟而复怀贰心,二罪也。命左右速具鼎镬,将烹之。叔詹面不改色,拱手谓文公曰:臣见得尽言而死。文公曰:汝有何言?詹对曰:君侯辱临敝邑,臣常言于君曰:‘晋公子贤明,其左右皆卿才,若返国,必伯诸侯。’及温之盟,臣又劝吾君:‘必终事晋,无得罪,罪且不赦。’天降郑祸,言不见纳。今君侯委罪于执政,寡君明其非辜,坚不肯遣,臣引‘主辱臣死’之义,自请就诛,以救一城之难。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仁智忠勇俱全,有臣如此,在晋国之法,固宜烹矣!乃据鼎耳而号曰:自今已往,事君者以詹为戒!文公悚然,命赦勿杀,曰:寡人聊以试子,子真烈士也!不一日,郑伯立公子兰为世子,晋师方退。

(选自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B.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C.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D.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子,指古代诸侯王嗣子之称号,在明清两代为亲王嗣子的称号。
B.“解”是“解除”的意思,与“庖丁解牛”的“解”字含义相同。
C.寡人,与“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同义,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D.烈士,文中指刚强不屈、有抱负、志向高远的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公不仅和烛武歃血盟誓,停止攻打郑国,还派遣自己的将领和士兵守卫郑国,共同对付晋国,衬托出烛武能言善辩的形象特点。
B.为了让晋军撤退,烛武又为郑伯出谋划策,让他接得到晋侯宠爱的公子兰到郑国做世子,从而得到晋侯的谅解,以达到最终撤军的目的。
C.晋侯认为叔詹不仅凭借职权让郑伯失礼于宾客,并且接受了盟约后却又怀有二心,要对他处以死刑,没想到叔詹却不惧刑罚,誓死力争。
D.叔詹和烛武一样,都很讲究谋略。他列举自己在不同时期对郑伯的言行,在晋侯面前树立自己仁智忠勇的形象,最终被晋侯赦免并释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郑伯谓烛武曰:“秦兵之退,子之力也。晋兵未退,如之奈何?”
(2)乃据鼎耳而号曰:“自今已往,事君者以詹为戒!”
14.叔詹说服郑伯让自己前往晋军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

苏轼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注]王文度:《世说新语·方正》说王文度的父亲王兰田(名述之),“爱念文度,虽长大,犹抱置膝上。”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化用王维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其意而用之。
B.下片前三句写张元康想象自己到家时的情景,长安落英,故关飘絮,兵士列队相迎。
C.词末借用王文度的典故描绘出一幅感人的画面,用反问语气强化了表达的情感。
D.全词以人物行为作为结构线,谱写了一首动人心弦的送别诗,发自肺腑,情真意切。
16.词的开头写到“一曲阳关情几许”。确实如此,本词揭示了人世间多种美好珍贵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一致的。
(2)春水初融,春风拂面,让人不禁想起《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为我们描绘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时,在春天到来之际,人们总是像这样沐浴祈雨,冀望一年的风调雨顺。
(3)古人写诗词讲究炼字,既用“空”字写景状物,如“____________”,又用“空”字表达情感,如“____________ ”。
2023-08-0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世间》由文学跨界影视,从专业阅读扩展为社会阅读,从文艺作品延伸为一种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

小说《人世间》既是一部厚重温暖的百姓奋斗生活史,也是一部的改革开放发展史。它的讲述不回避坎坷,敢于直面且战胜困难。让现实题材创作昭示出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写适了一个时代的精气神,写出了国家和民族进步发展的气与魄。

电视剧《人世间》与原著既          也添彩加戏,成功地将有力量的文学转化为有魅力的光影。这源自创作团队高度契合的艺术追求与的专业精神。诸多实力派演员为塑造好角色下了苦功夫,以二度创作为电视剧添光加彩。《人世间》的热播为当下文艺工作者重中一个“常识”:贴着时代的脉搏、贴着人民的心跳让文艺创作天高地阔。

文学和影视的联姻是优良传统。文学与影视在双向赋能中共同构筑了中国文艺的璀璨繁荣。

18.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让现实题材创作彰显出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写出了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气与魂,写活了一个时代的精气神。
B.让现实题材创作昭示出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写活了一个时代的精气神,写出了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气与魂。
C.它写活了一个时代的精气神,写出了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气与魂,让现实题材创作昭示出艺术魅力和生命力。
D.它写活了一个时代的精气神,写出了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气与魂,让现实题材创作彰显出艺术魅力和生命力。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文学和影视的联姻是优良传统”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种草还是种韭菜?广告植入值得管一管。

时下,随着种草社交平台以及短视频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在消费之前,通过平台搜索别人的分享笔记做功课,有的通过短视频博主的分享了解产品的好坏。然而有媒体调查发现,部分平台给素人博主提供植入软广的内容,正让种草平台成为韭菜平台     ①     

种草也好,测评也好,本质上是从消费者的视角来提供产品更为客观全面的信息,因此,     ②     。这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行为,成为连接产品和消费者的一种新方式,本该成为各方皆大欢喜的良性循环。然而当越来越多品牌方安排素人博主发软广,营造有大量普通人在使用的虚假氛围;当越来越多的博主瞄准不菲的推广费,在笔记内容、视频作品中夹带私货,令人真假难辨;更有甚者,由于一些博主没有专业能力对产品功效进行甄别,一些三无商家便见缝插针,过分渲染夸大功效,诱导消费者。凡此种种,不仅污染了互联网生态,     ③     

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画波浪线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劝学》强调“学不可以已”,看似平淡实含至理。
B.“通讯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
C.眼、耳、口、手、脚、脑这6部“机器”同时开动。
D.荷兰被称为“风车之国”,是因为一年四季盛吹西风,提供了利用风力的资源。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15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也是一种精神。

全面理解材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进行立意,文题自拟,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政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其他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其他明代作家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苏轼(1037-1101)  赠友送别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220.65标点符号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