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东 高一 期中 2023-06-29 8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一位深受唐诗影响的诗人,再加上曾奉旨刊刻《全唐诗》,唐诗从曹寅开始成为曹家的家学。受此影响,曹雪芹将唐诗之美融入小说创作,把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推上了顶峰。

小说《红楼梦》和唐诗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首先,学界诸多学者认为《红楼梦》书名是从唐诗中来,只是具体从哪一首唐诗而来,则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从白居易《秦中吟》的诗句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而来,也有人认为是从李商隐《春雨》红楼隔雨相望冷而来,我认为韦庄《闺月》中的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也十分切合小说基调。不论哪首唐诗,可以肯定的是小说的书名深受唐诗红楼意象的影响。

小说中对唐诗的引用更是不胜枚举。据统计,《红楼梦》前八十回直接引用各代诗文共90处,其中唐诗占了近40%。如果作者自身才识不够,引用诗歌就容易画蛇添足。但是《红楼梦》中的唐诗引用恰到好处,对小说情节的帮助作用巨大。

小说前八十回中直接引用最多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诗句,其次是中晚唐,唯独没有直接引用初唐诗歌。不过小说中有些诗歌模仿初唐诗早已为学界所认同。小说更有多处化用晚唐诗句。他经常使用知名度不太高的晚唐诗人的诗句,并能够做到信手拈来,如第十七至十八回宝玉所说蓼汀花溆蓼汀二字当从晚唐诗人罗邺的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雁》)想来。曹雪芹用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发现了这些不为普通大众读者所熟知的好诗,使得《红楼梦》不落俗套,超出一提唐诗则李杜等名家名作的格局。即使是引用较少的中唐诗,曹雪芹也十分欣赏,化用在小说情节之中,如史湘云醉眼芍药裀一节就是化用了卢纶的《春词》。

甲戌本第一回侧批说: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传诗之意包含了传作者的诗学观念。在小说中最为直接体现诗学观念的就是小说中出现许多人物的诗论。虽然《红楼梦》中的诗论不能完全等同于曹雪芹本人的诗学理论,但是我们也不能将它与曹雪芹的审美观念分开来,小说人物的诗论或多或少都有作者自己的感情倾向。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和唐诗的渊源极深,他的诗学观大体上是宗唐派,但是他又并不否定宋诗,在把唐诗标举为最高典范的同时,也赞许那些能够突破唐诗藩篱的后世诗歌。

(摘编自陶然、李能知《曹雪芹与唐诗的渊源》)

材料二:

对真正的诗人之诗与小说中的诗要分别来看。如果说把《红楼梦》的诗词放在杜甫,李白、苏东坡写的诗词中去衡量,它实在不能说是很好的作品。而如果作为小说里面的诗词来看待,《红楼梦》中的诗词又是了不起的。《红楼梦》中的诗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别。第一类诗词是作为一种暗示的性质,要介绍小说的人物,预先用诗词来介绍。金陵十二钗的正副册判词,用了很多拆字、谐音的方法来总括小说里主要女性的平生。这一类作品非常巧妙恰当地来掌握每个人的性格和命运,可是不是很好的诗词。

《红楼梦》中还有另外一类诗词。小说中的女孩子往往组织一些诗社、词社。比如在菊花开时,组织菊花的诗社,大家都写菊花诗。作为一个男性,曹雪芹要设身处地设想人物的境遇、性情,按照她们的个性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来,这是很了不起的地方。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写结社来填写柳絮词。一篇是林黛玉的《唐多令》,其中写到: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毯。漂泊亦人如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这是林黛玉眼中的柳絮。粉堕百花洲,在中国大陆的北方,每到春天,常随风飘舞着很多柳絮。在诗词里面,柳絮是非常美的,蒙蒙乱扑行人面,但我们若真是生活在柳絮中也很烦恼的。我上大学时的辅仁大学女校校舍在恭王府。每到春天,教室敞开门和窗户,柳絮飘飞在庭院之中,卷成一团,又飘到讲堂之中,真是一团团逐队成球。正如苏东坡的一首柳絮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你说它是花吗?它不像别的花开在枝头上。漂泊亦如人命薄,柳絮之没有人珍惜,柳絮之随风飘落,正与林黛玉相似,她母亲死了,后来父亲也死了,所以她不得不只身一人寄居在贾府。缱绻是一种徘徊、缠绵不断的样子,可是空缱绻,没有人珍惜它。这完全是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的生平。这些诗词配合了角色的性格命运,写出不同风格来。

而《红楼梦》里真正好的诗词是写出作者自己内心的一份真正的感情和感慨。开篇第一首诗词是《顽石偈》: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青埂峰下那块石头是当时女娲炼石补天时留下的。这个顽石整天悲叹,那些石头都有补天的作用,独有我是荒废了,于是它就要求道士僧人带它到红尘中去。可是它来到红尘又怎么样?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要有用,唯一的路子就是学仕途经济之学,走仕途经济之路。贾宝玉追求的落空,正是曹雪芹对人生的失望。这些借书中情事写作者自己悲慨的诗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类诗真正表现了作者写作《红楼梦》的内心感情和动机,是作者真正地从内心中抒写出来的,是他自己生活的经历,是透过他自己对于生命的体验写出来的作品。

(摘编自叶嘉莹《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作者不认同《红楼梦》书名出自白居易、李商隐,认为韦庄的《闺月》才是其出处。
B.《红楼梦》中人物的诗论以体现作者的诗学观念,所以可以将作品中的人物诗论看作作者的诗学理论。
C.叶嘉莹认为《红楼梦》诗词的艺术水平比不了古代名家作品,但她并不否认其存在的价值。
D.《红楼梦》所引的苏轼柳絮词中,以柳絮的随风飘落、无人珍惜,暗示了林黛玉的生活遭遇。
2.依据两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黛玉的《唐多令》是曹雪芹依照林黛玉的遭遇和性情而为其量身定制的,内容符合她的个性特点。
B.盛唐诗句在《红楼梦》中直接引用最多,可见盛唐诗歌对曹雪芹的影响远超其他时期的诗歌。
C.叶嘉莹将《红楼梦》中的诗词分为三类,认为其中真正好的是借书中情事写作者自己情感的诗。
D.两则材料均写到《红楼梦》中的诗词,而探究的方向各不相同,体现了作者不同的写作目的。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十三回黛玉想起的诗句“水流花谢两无情”引自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
B.现代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认为,“黛玉跟香菱谈诗,不妨看作悼红轩(曹雪芹的书室名)的诗话”。
C.小说第五十回探春在芦雪庵的联句“价高村酿熟”是化用了晚唐诗人郑谷的诗句。
D.小说第二十三回中,黛玉和宝玉一起阅读《会真记》(《莺莺传》),“但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
4.叶嘉莹对《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唐多令》的品读方法,对我们学习诗歌鉴赏有何启发?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5.在《红楼梦》的诗词运用方面,曹雪芹自身的才识学养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活着(节选)

余华

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了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

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凤霞死后躺到了那间小屋里,我去看她,一见到那间屋子就走不进去了,十多年前有庆也是死在这里的。我站在雪里听着二喜在里面一遍遍叫着凤霞,心里疼得蹲在了地上。雪花飘着落下来,我看不清那屋子的门,只听到二喜在里面又哭又喊,我就叫二喜,叫了好几声,二喜才在里面答应一声,他走到门口,对我说:

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

我说:我们回家吧,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这里。二喜,我们回家吧。

二喜听了我的话,把凤霞背在身后,我们三个人往家走。

那时候天黑了,街上全是雪,人都见不到,西北风呼呼吹来,雪花打在我们脸上,像是沙子一样。二喜哭得声音都哑了,走一段他说:

爹,我走不动了。

我让他把凤霞给我,他不肯,又走了几步他蹲了下去,说:

爹,我腰疼得不行了。

那是哭的,把腰哭疼了。回到了家里,二喜把凤霞放在床上,自己坐在床沿上盯着凤霞看,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那晚上我在二喜他们灶间坐到天亮,外面的风呼呼地响着,有一阵子下起了雪珠子,打在门窗上沙沙乱响,二喜和凤霞睡在里屋子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寒风从门缝冷嗖嗖地钻进来,吹得我两个膝盖又冷又疼,我心里就跟结了冰似的一阵阵发麻,我的一双儿女就这样都去了,到了那种时候想哭都没有了眼泪。

有庆死时,家珍差点也一起去了,如今凤霞又死到她前面,做娘的心里怎么受得住。第二天,二喜背着凤霞,跟着我回到家里。那时还下着雪,凤霞身上像是盖了棉花似的差不多全白了。一进屋,看到家珍坐在床上,头发乱糟糟的,脑袋靠在墙上,我就知道她心里明白凤霞出事了,我已经连着两天两夜没回家了。我的眼泪唰唰地流了出来,二喜本来已经不哭了,一看到家珍又呜呜地哭起来,他嘴里叫着:

娘,娘。…

家珍的脑袋动了动,离开了墙壁,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二喜背脊上的凤霞。我帮着二喜把凤霞放到床上,家珍的脑袋就低下来去看凤霞,那双眼睛定定的,像是快从眼眶里突出来了。我是怎么也想不到家珍会是这么一副样子,她一颗泪水都没掉出来,只是看着凤霞,手在凤霞脸上和头发上摸着。二喜哭得蹲了下去,脑袋靠在床沿上。我站在一旁看着家珍,心里不知道她接下去会怎么样。那天家珍没有哭也没有喊,只是偶尔地摇了摇头。凤霞身上的雪慢慢融化了以后,整张床上都湿淋淋了。

凤霞和有庆埋在了一起。那时雪停住了,阳光从天上照下来,西北风刮得更凶了,呼呼直响,差不多盖住了树叶的响声。

文本二:

活着(节选)

张先   许绿伦

[舞台一片漆黑,隐约可见二喜和福贵矗立在台上。]

福贵谁料凤霞会出事呢,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

[幕后一个婴儿的啼哭传来。随即,婴儿的哭声变成了一个稚嫩的声音(苦根的声音):我记得我出生后,爹的表情很奇怪,我被紧紧地抱着。旁边还有一个白头发红眼睛的人。你们说我不可能记得这种事,我不是乱说的,是真的记得呦!因为,爹在哭!爹和那个人喊着‘凤霞!凤霞!’,凤霞是谁呢?凤霞是我娘,我的眼睛睁开了,娘的眼睛却永远地闭上了。]

[灯光亮起。二喜拉着板车,凤霞被放在车上。福贵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跟在后面。田野里传来一片蛙鸣。]

福贵   我的外孙出生了,我的闺女凤霞却死了。我的女婿二喜变成了单亲爸爸,我的家人只剩下家珍,我的亲人越来越少了。我爹和我娘最先熟了,如果他们都算是枯黄的老叶子,那么有庆和凤霞,他们是还泛着青色光泽的嫩枝,他们怎么也像是被割下的稻谷一样,与田野断开联系,被踩进泥沼。而我,只能像一只傻头傻脑的青蛙……所能做的,只是围在他们身边呱呱地叫。(模仿青蛙叫)呱呱,呱呱!

二喜   (停住脚步)爹,您上车吧。

福贵   呱呱,呱呱!

二喜   您怎么了,肚子疼?

福贵   我太重,二喜,你都几天没合眼了,撑不住。

二喜   多费些力气,就会少想些凤霞。

福贵   二喜呀,人世间有很多事都强求不来的,人要是有缘,就应该惜福了。

[抱在福贵怀中的苦根突然哭了起来。福贵手忙脚乱。]

二喜   没娘的娃娃哭了!

福贵   我上去,我上去。娃娃离他的娘近了,就不会哭。(上板车)

[苦根的啼哭停止,二喜艰难地拉车前行。]

[苦根的声音:那天晚上,风吹得很冷,我被一个人紧紧地搂在怀里,脸上感到一滴滴的凉意,外公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直落到我的口中。咸咸的,还带着烟味。]

二喜   爹,别再伤心了。

福贵   我对不住你,二喜,我们都被老天爷骗了!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就死在这,凤霞也死在这,是爹没找对地方。

二喜   爹,徐家没对不住我,我们有了儿子,我们都算是有福的人,惜福,惜福哦!(蹲下)爹,我只是走不动了,腰疼得不行。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除了写凤霞的离世之外,还写到有庆的死亡,这种死亡元素的重复出现,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活着的艰难、生命的可贵。
B.在妻子凤霞难产之际,二喜向医生求救“大的”,可以看出他俩夫妻情感深厚,也表现出二喜在悲剧命运笼罩之下的无奈选择。
C.文本二开头福贵的两次独白,流露出福贵因凤霞突然去世而产生的痛苦与无奈之情,也反映出福贵对二喜的同情与怜爱之心。
D.“我”看到家珍在家眼睛呆滞,也不掉泪水,可见她的灵魂没有“活着”,对生无所依,对死无所惧,对凤霞的死亡表现淡定。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凤霞去世和埋葬的当天都出现雪,这营造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氛围,前后形成照应,显示出作者颇具匠心的构思。
B.文本二中舞台说明是戏剧的组成部分,为福贵和二喜的对话提供时空和布景的说明,还可以解释他们的表情和动作。
C.两个文本的语言都形象生动,采用丰富的比喻、典型的自然环境描写等手法,充分体现出小说和戏剧的表达追求。
D.襁褓中的苦根会说话,这一内容并非实写,而是剧本的想象,剧本借助想象表现出凤霞去世给家人带来的巨大伤痛。
8.结合文本一、二,请从语言和情节两方面概括分析剧本改编的特点。
9.余华在《活着》的一篇序言中坦言:“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写作时无法前进,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作后竟然没有任何阻挡。”请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没有任何阻挡”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文段二:

贞观七年,魏征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战?良治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御为良工。虽有疾,来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庶人承乾在春宫,不修德业;魏王泰宠爱日隆,内外庶察,成有疑议。太宗闻而恶之,谓侍臣曰:当今朝臣,忠謇无如魏征,我遣傅皇太子,用绝天下之望。十七年,遂授太子太师,知门下事如故。征自陈有疾,太宗谓曰:太子宗社之本,须有师傅,故选中正,以为辅弼。知公疹病,可卧护之。征乃就职。

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於石。太宗后常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任贤第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B.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C.所以虚已/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D.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驱,古人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B.豫游,出游,游乐。帝王春天出巡为“豫”,秋天出巡为“游”。
C.太宗,中国古代帝王常见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立的名号。
D.谥,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十思”是这则奏章的主要内容,意在警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B.“十思”是与帝王治国兴邦有关的十个问题,魏征直言进谏,毫不避讳,他不但指出了问题,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内容丰富。
C.魏征被封为郑国公后,以病为由请求辞去所任官职,只做个散官,但太子行为不检点,唐太宗想让其辅佐太子,因此拒绝了他的请求。
D.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亲自到他的灵柩前痛哭,还亲自给他撰写碑文,并亲笔书写在石碑上,唐太宗很是怀念魏征,常在大臣面前提及他。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
14.唐太宗的语言很有艺术性,他善用比喻来说理传情,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023-06-2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

苏轼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注]王文度:《世说新语·方正》说王文度的父亲王兰田(名述之),“爱念文度,虽长大,犹抱置膝上。”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化用王维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其意而用之。
B.下片前三句写张元康想象自己到家时的情景,长安落英,故关飘絮,兵士列队相迎。
C.词末借用王文度的典故描绘出一幅感人的画面,用反问语气强化了表达的情感。
D.全词以人物行为作为结构线,谱写了一首动人心弦的送别诗,发自肺腑,情真意切。
16.词的开头写到“一曲阳关情几许”。确实如此,本词揭示了人世间多种美好珍贵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对比来论证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从而说明能否以诚相待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关键,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无尽剥削和掠夺之上、秦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房宫赋》中,作者在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6-2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预制菜是指经过洗、切、搭配、加工,采取冷冻或真空等方式进行包装保存,消费者购买后只需要简单烹调的新兴菜品。预制菜产业前景广阔,但广阔的蓝海下,也有挑战的暗流。生活中,对预制菜的顾虑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

小作坊、添加剂,是对安全的怀疑。食以安为先,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是关系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然而长期以来预制菜行业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没有完整的产品标准体系和操作规范流程,导致一些产品质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不符、缺斤两,是对品质的诟病。诚信经营是市场主体起码的行业操守,然而一些平台商家以次充好、甚至挂羊头卖狗肉;一些线下商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着现炒的幌子欺骗顾客。这些是对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的侵害。

由此看来,想要飘久远,预制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需要产品研发的不懈攻关,需要行业标准的不断落地,需要行政监管的有力倒逼,需要餐饮行业的自省自律,需要你我这些消费者做出的每一次选择。

毕竟,预制菜到底,消费者最有发言权。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4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         ①          。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品茶之风仍然盛行,汉族还有以茶代礼、以茶会友的习俗,潮州工夫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古典流派,集中了中国茶道文化的精粹,作为中国茶道的代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的煎茶道、中国台湾地区的泡茶道都来源于中国广东潮州的工夫茶。

中国的饮茶文化尤为注重          ②           ,当客人来访,可在征求客人意见后选用合适的茶叶和最佳茶具待客,泡茶前要认真清洗茶具。以茶敬客时,要注意茶叶的适当拼配。主人在陪客人饮茶时,要注意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随喝随添,使茶水水温适宜,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一杯茶水,凝聚了中国饮茶文化的待客之道。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因而,中国人热衷于茶艺,不仅是喜爱茶的味道,          ③         

21.下列句子中的“风”和文中画横线的“风”含义相的一项是(     
A.中央号召向孔繁森学习后,全国各地闻风而动。
B.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C.作家水运宪在长沙雨花区采风,用独特视角探寻雨花创新发展的文化价值。
D.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人民日报》在评论网上“新集体生活”时说:网络交流,不是在自家客厅里自说自话,需要尊重议事规则;公共空间,也不是锁在抽屉里的日记本,需要保持公共理性。有表达就有责任,有自由就有担当,有言论就有边界。

材料二:太过重视行为规则与拘泥形式,以致在事业上坐失良机,那损失是很大的。

——培根

上述材料能引发我们对“规则”的思考,请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余华(1960-)  《活着》  戏剧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双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苏轼(1037-1101)  赠友送别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变换句式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1-220.65一般词语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法律 人情  引语式材料  规则 秩序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