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广东省江门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三 一模 2023-03-23 121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文化自信属于在认识和实践、言论和行为相结会的基础上,展示出来的一种精神面貌,它的主体是民族、国家、政党及其成员。有三层内涵:

一是文化自知。领悟自身历史发展精髓,尊重自身优良传统禀赋,肯定自身有价值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自信的前提,是要知道昨天创造了什么样的文化,今天承享着什么样的文化,明天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文化。文化自知,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自觉。

二是文化自行。努力在日常行为和社会实践中从容躬行和实践被自己认可的文化规范,具体展示其风貌特征。文化自信不只是个理论认识问题,自信的表现也不光在如何讲、怎样看,关键还在怎样行。文化犹如空气,人们时时呼吸而不觉,对某种文化的自信,必然潜移默化于做人做事的态度和风格当中。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三是文化自新、文化自信与重复式的墨守成规不是一回事情。要根据时代条件、与时俱进地对既有文化规范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自信之所以可贵。在于它能激发原有文化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由此,文化自信不是固定人群对既有文化规范的被动承担,而是一种科学态度。不经消化,不顾条件,简单拿来别人的、西方的东西照搬使用,不是文化自信;不经辨别,不顾时代,简单照搬运用古人的、古代的东西,被动地接受承传统,也未必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路向应该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文化自信的基本要义在于它能激发原有文化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文化自知、文化自行和文化自新,目的是高扬文化自觉,推动文化自强。

(摘自陈晋《文化自信:历史由来和重塑之路》)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中心主义”盛行,中医被贴上“迷信、愚昧、不科学”的标签,西方压倒性的共识认为,西医才是世界医学道路的单程票。国人对于如何传承与发展中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近百年来,中医将废问题成为学界及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与热点问题,主要形成了两种错误的评价论,即“中医非科学论”和“中医超科学论”。中西医论争最终形成“中医次位,西医主位”的医学上元格局。“中医超科学论”的实质是由于国人感情偏重及认识局限所导致的妄自尊大及盲目自信。“中医非科学论”的实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凸显了中医药赖以生存的土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式微。而中医危机是中华文化危机的历史性显现,但导致中医文化危机的关键,是始于西方入侵历史场域下民族文化危机意识的产生。起初,受“科学”思潮的影响,中医共同体面对西医挑战所带来的窘境,只着重于从技术层面找寻其原因,而并没有从文化品性上诠释中医。从文化层面对中医进行解读,是国人正视民族文化危机,在文化自觉的推动下所进行的文化救赎和自我觉醒。从文化品性上诠释中医,中医具有中国原创思维的特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望者,保存着最纯正、最完整、最丰富、最具活力的传统文化内容,凸显中华文明的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当下,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场域,中医文化界提出“以中医文化助力中华文化复兴”的建议,彰显出中医文化的高度自信。以此为契机,我们亟待确立中医文化在他域文化圈及全球医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而中医文化自信是根基。

中医文化自信的含义,是指对中医文化(如理念、思维、价值、医学知识等)和医学能力的肯定与认可,在此基础上,一是以现代科学的眼光自我审视、自我反省,对自我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客观地分析优劣;二是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批判吸收西医的精华,进而融汇、创新、超越,实现中医历史性的跨越发展。

那么“科学”应如何界定呢?学界主要形成以下几个判断:思维形式论认为,科学是应用定理、范畴、定律等思维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各种物质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知识体系论认为,科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关于客观世界中万事万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一整套知识体系;实践范畴论认为,科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范畴,是系统化的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虽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定义,但公认衡量“科学”与否的标准离不开“数字描述、逻辑推理、实践检验”这三个最基本的判定指标。应该说,前三种观点是广义的“科学”,而公认衡量标准是狭义的“科学”。

就广义的“科学”而言,中医是科学。它是研究中医的基本观点、概念、原理、规律、原则等系统化、理论化的一门学科。中医学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维方式为指导,主要吸纳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形神观”“天人合一”“和合致中”“道法自然”等重要的哲学思想,运用“扶正祛邪”“辨证论治”“三因制宜”“因时而变”“立象尽意”等来解释中医中遇到的问题。这些理论和思想也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医理论体系中法、药、理、方比较成熟和完备,这些由古人发现和总结的人体及自然规律经过上千年的临床实践及检验,其疗效和作用是确凿无疑的。

(自毛志强、熊官旭《中医文化自信的根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懂得自身历史发展精髓,不懂得尊重自身优良传统禀赋,不能肯定自身有价值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就做不到文化自信。
B.文化自信不只是个理论认识问题,还要在行动上践行被自己认可的文化规范,具体展示其风貌特征,这样才可能做到文化自信。
C.文化自新关键在于要根据时代条件,与时俱进地对既有文化规范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D.中医是科学,因为它符合狭义科学“数字描述、逻辑推理、实践检验”这三个最基本的判定指标。
2.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文化自信的问题。材料一是宏观描述,材料二是谈及具体的中医文化自信。
B.文化自信有三层内涵,文化自知、文化自行和文化自新紧密联系,缺失任一层都不是完整的文化自信。
C.中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望者,保存着最纯正、最完整、最丰富、最具活力的传统文化内容。所以,中医不需要考虑吸收西医的精华。
D.中医是符合科学的。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我们要传承好中医文化,要发扬好中医文化。
3.下列材料,能综合体现“文化自信”三层内涵的一项是(     
A.德国科学家、哲学家布尼在《中国近事》一书中说:“在实践学方面,欧洲人如中国人。”
B.法国百科全书派的伏尔泰赞叹,“中国为世界最公正最仁爱之民族”,他甚至把自己的书房名为“孔庙”,发表文章的笔名有时则用“孔庙大主持”。
C.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式把中国农历传统二十四节融入科技感十足的倒计时环节。
D.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讲到,“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4.中西医论争最终形成“中医次位,西医主位”的医学二元格局。请你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5.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中医共同体怎样才能做到中医文化自信。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细腰楚王

陈敏

楚国的军队旌旗招展,在滚动的尘烟中徐徐推进。囚禁着陈、蔡两国国君及其他王族的囚车列着长龙一般的队伍隆隆地向楚国的国都驶来。

楚灵王坐在雄伟的章华台上,丝竹之音不绝于耳,轻歌曼舞萦绕左右。他斜倚白玉砌成的栏杆,捋了捋唇上的两撇美须,拾头望天,轻轻地启动了两片薄薄的嘴唇:苍天不负我也!灵王走到“银波”大镜跟前,挺胸收腹,端详自己灵活的身躯,对身边的一个细腰王妃问道:“爱妃看本王身段如何?”

“美极了!我王一向气宇非凡,今天更是玉树临风啊!”细腰王妃细细甜甜的嗓音听得楚王如沐春风。

“本王今天将大会诸侯,举行得胜之师的凯旋仪式,本王高兴啊,来,起鼓,且让本王和你们共舞一曲《天上人间》吧!”

乐声响起,如行云流水,灵王在舞女环绕的庭台中心翻旋如飞,恰似游龙戏凤。

一曲舞毕,忽报各国诸侯已齐聚台下,等候召见。

细腰王妃轻轻地拭去灵王额头上渗出的一层细汗。灵王缓步登上镶金的宝座。

“哈哈哈!”灵王跷起长长的下巴,转身环顾各国诸侯,说道:“列位看我楚国将士如何?果真是能征善战之士吧!我大楚将士多来自江河湖海,善于搏击风浪,身手灵活,四肢矫健,完全不像你们中原大汉,肥硕粗鄙,行动不便。看!我的楚国将军伍奢、启疆、弃疾个个都是狼腰猿臂的壮士,人人可敌万军。哈哈哈!来,为我无敌的楚国将士们先干一杯。”

灵王一边干杯,一边示意伴舞。一时铜鼓、铃铛之音乍起,一列列细腰粉黛袅袅而出婀娜多姿地摇动身肢。灵王和诸侯们在楚国艳舞的香风吹拂下,开怀畅饮了起来。醉意朦胧中官人来报:越王常寿过姗姗来迟。肥胖的越国国君终于攀上章华台,他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地向灵王道歉。

灵王轻蔑地瞥了一眼常寿过肥硕的大肚子,半晌才说:“你肥胖如猪,一定是猪行而来,本王本不该怪你。不过,我们的庆会也快要结束了,要是不想和陈侯、蔡侯同列的话你还是先行而去吧!猪嘛,就得爬着出!”灵王的话引起诸侯们迎合的肆意大笑,喘着粗气的常寿过血涌如潮,眼睛里滴出了两滴殷红的血。他只得伏下肥硕的身躯,爬出章华大殿。

灵王导演的这出戏,着实让各国诸侯和众位文武大臣惊出一头冷汗,个个不由自主地摸起了自己的脸、头和肚子,那些肚子稍微凸出的人下意识地做起了深呼吸,企图让肚子看起来稍小一些。

章华台会盟以后,楚灵王被推举为盟主,主持仲裁各国战和事宜,于是他安排精锐之师开始攻打东方的吴国。

一日,宫里闲来无事,灵王下令做了一面大镜安置在宫殿外,他颁布了一条“举凡今后,用仕以腰肥者罢黜”的新旨意。于是宫廷内外掀起了一场罢肥运动,肥胖的官员一律罢免。稍微有点发胖迹象的大臣开始千方百计地实施减肥,拼命地使自己的腰身变细。人们不约而同地节制饮食,强迫自己一天只吃一顿饭或者只喝水不吃饭,为此经常饿得头昏眼花,有的人在小便时掉进厕所活活淹死,有的需要扶住墙壁才能站起身来;还有的大臣更摸出了一套减肥绝招……尽管他们挖空心思地实施减肥以投灵王所好,可楚国王宫里十之八九的大臣还是被罢免了,一番番的折腾之后,楚国上下所有机构里都是清一色的窃窕男女,只是个个面黄肌瘦,弱不禁风。

一天忽有快马来报:20万楚军主力在吴国东南遭到十面伏击,已经全军覆没。沉浸在歌舞声中的灵王一时惊诧不已。他匆忙组装了一支10万人的蜂腰部队赶赴前线。可是,越王常寿过伙同那些因为肥胖而被罢免的王族们闯进皇宫,占领了楚国的都城。

灵王的饿殍之师很快就被兵强马壮的吴军彻底击溃。灵王落荒而逃。

衣衫褴褛的灵王逃到故臣申亥的故乡鄢都。

是夜,刚刚出浴的灵王换上申亥呈上来的衣服,他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之后依窗而立。

窗外,月明星稀,灵王看见江流沙滩和荒山莽岭之间,满是晃动的火把。火把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繁多,楚灵王一时分不清哪里是天空。哪里是江河,灵王正要问及,门外忽然卷进一股冷风,但见越王常寿过手持宝剑冲了过来,身后站着两排袒胸露腹的肥硕壮士。灵王轻蔑地扫视了一眼满堂的彪形大汉,习惯性地紧了紧腰带问:“申亥,再看看,本王腰身尚灵活否?“我王身似蛟龙,动若疾风矣。”申亥声泪俱下地说。“申亥,意欲观王舞乎?”申亥已泣不成声。

常寿过逼近秀骨玉肌的灵王,未等灵王扭动身姿,便将锋利的柳叶剑一挥,楚王的细腰片刻就成了两段。

江风吹过,火苗歪斜,常寿过仔细查看剑刃,竟无一滴血迹沾在上面。

(原文有删改)

【注】“楚王好细腰”出自《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腰,灵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魏黑之色。”(从前,楚灵正弃欢男子有纤细的腰身,所以朝中一班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等到第二年,满朝文武官员险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楚灵王会盟诸侯前还和舞女翩翩起舞,意在表现他的性格特征,为后文楚灵王悲剧命运做铺垫。
B.文中对雄伟章华台、白玉栏杆、镶金宝座的描写,以点带面,以小见大,表现了楚灵王生活奢靡。
C.楚灵王颁布“用仕以腰肥者罢”的旨意,大们为投灵王所好,千方百计地减肥,预示了楚国由盛转衰。
D.楚王看到常寿过手持剑带士兵进来,依然扭动细腰,不顾眼前的安危,表现了他临危不惧、宁死不屈的性格。
7.关于文楚灵王与诸侯会盟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中楚灵提议“为我无敌的国将们先一杯”,体现了他胜利后的高傲自满。
B.先详写了楚灵王会盟的盛况,再略写其遇害的过程,先扬后抑,繁简对比,详略得当。
C.楚灵王羞辱越王引起诸侯肆意大笑,又使他们惊出冷汗,意在表现文中看客群体丑态。
D.文中对越王常寿过的描写形象生动,细致入微,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8.“细腰”是小说写作着力点,围绕这一着力点楚灵王人物形象逐渐丰满起来,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9.本文体现了郭沫若提出的“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023-03-11更新 | 3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江门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隋氏末年,求采无,至于离宫别馆,非幸御之所,多聚宫人。此皆竭人财力朕所不取且洒扫之余更何所用今将出之任求伉俪非独以省费兼以息人亦各得遂其情。”于是后宫及掖庭前后所出三千余人。

贞观二年,关中旱,大饥。太宗谓侍臣曰:“水旱不调,皆为人君失德。朕德之不修,天当责朕,百姓何罪,而多遭困穷!闻有鬻男女者,朕甚愍焉。”乃遣御史大夫杜淹巡检,出御府金宝赎之,还其父母。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人言作天子则得自尊崇,无所畏惧,朕则以为正合自守谦恭,常怀畏惧。昔舜诫禹曰,‘汝惟不矜,天不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又《易》曰‘人道恶盈而好谦’。凡为天于,若惟自尊崇,不守谦恭者,在身傥有不是之事,谁肯犯颜谏奏?联每思出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群臣。天高听卑,何得不畏? 群公卿士,皆见瞻仰,何得不惧?以此思之,但知常谦常惧,犹恐不称天心及百姓意也。”魏征曰:“古人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愿陛下守此常谦常惧之道,日慎一日,则宗社永固,无倾覆矣。唐、虞所以太平,实用此法。”

贞观七年,襄州都督张公谨卒。太宗闻而嗟悼,出发哀。有司奏言:“准《阴阳书》云:‘日在辰,不可哭泣’此亦流俗所忌。”太宗曰:“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中,安避历日?”。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

(节选自《贞观政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皆竭人/财力朕所不取/且洒扫之余/更何所用/今将出之任求/伉俪非独/以省费/兼以息人/亦各得遂其情/
B.此皆竭人/财力朕所不取/且洒扫之余/更何所用/今将出之/任求伉俪/非独以省费/兼以息人/亦各得遂其情/
C.此皆竭人财力/朕所不取/且洒扫之余/更何所用/今将出之任求/伉俪非独/以省费/兼以息人/亦各得遂其情/
D.此皆竭人财力/朕所不取/且洒扫之余/更何所用/今将出之/任求伉俪/非独以省费/兼以息人/亦各得遂其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采无已”的“已”与《劝学》中的“学不可以已”的“已”词义相同。
B.掖庭,亦作“掖廷”,文中“掖庭”指宫中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
C.“出次发哀”的“次”指处所,与《兰亭集序》中“列坐其次”的“次”词义相同。
D.太牢,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七年,襄州都督张公谨去世,唐太宗知道后悲极而泣,要前去悼唁,有关部门上书说要避讳辰日,太宗反对,不予理会。
B.昔日舜帝告诫禹,不夸耀不骄傲,天下就没有人和你争能争功。太宗向大臣提及此言,是认为天子应该保持谦逊恭谨,心怀畏惧。
C.魏征认为,尧舜时代之所以太平,是因为君谦逊恭谨。他希望君王坚守这种态度,那么国家社程就会永远巩固。
D.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征战高丽,在定州经常抚慰士兵。有一士兵生病,太宗亲自去到他的床前探望,还命令县官给他治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百姓何罪,而多遭困穷!闻有鬻男女者,朕甚愍焉。
(2)若惟自尊崇,不守谦恭者,在身傥有不是之事,谁肯犯颜速奏?
14.仁恻者,仁爱怜悯之意也。请简要概括三件能表现太宗仁恻之心的事情。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乌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赐金放还”,离开京城,已漫游十年之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歌情景交融,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了诗入喜清厌浊的情怀。
B.诗的首句描写了自己的感受,赋予客观景物主观化特性,突显出清溪水色的特异。
C.诗的领联借问新安江,用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
D.此诗的诗眼是“行”,围绕诗入在清溪的行踪表现他对消溪的喜爱,情由境出。
16.日本汉学家近藤元粹在《李太白诗醇》一书中点评此诗“五、六笔有画致,七、八使人凄然”,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赏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7. 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古人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2)面对朋友的考试失利,我们可以借用《将进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安慰他,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要相信自己。
(3)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使用“空”字,营造不同的意境氛围,或空旷清新,或萧瑟悲伤或孤寂无奈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3-11更新 | 4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江门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是选择奔赴人生的理想,还是选择优厚的待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一个     ① 的问题。陈冬读高中时就已做了选择,那就是奔赴“我要成为飞行员,飞上祖国的蓝天”的理想。1997 年8月,陈冬如愿成为一名飞行学员,为了实现飞天梦想,陈冬在远离繁华的航天城里全身心地投入训练。整整6年,几乎 ②     ,直到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时,才被媒体公布于大众视野。加入航天员队伍后,迎接陈冬的是更加严酷的训练,尤其是离心机训练,像一只巨大的铁钳的离心机在圆形的超重实验室里紧紧夹住旋转舱飞速旋转。超重值逐渐加大到自身重量的 5倍,6倍,直至 8.5 倍,在这泰山压顶一般的“人造重力”压迫下一般人会感觉眼前发灰、发黑,意识逐渐丧失,甚至危及生命。“战胜不了自己,怎能征服太空?”抱定这个信念,陈冬毅然闯过重重难关。经过一场场     ③     的考验,陈冬终于登上天梯,拿到前往“天宫”的入场券。2022 年6月4日,神舟十四号飞行组名单公布,作为指令长的陈冬,更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终于实现了自己邀游苍穹的理想。

任何一种崇高的人生选择,都是以牺牲某些方面的个人利益为代价的。在面临入生选择的时候,陈冬选择了什么?他选择了奔赴太空,选择了远离亲人,选择了风险和奉献,远择了随时都要听从党和国家的召唤。陈冬爱家人,但是更懂得从事的事业对国家的意义。关键时刻,他选择抛下家庭,勇往直前。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领先世界,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者的鼎力支撑!

18.请在文中三道横线处分别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改成几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         ①          。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品茶之风仍然盛行,汉族还有以茶代礼、以茶会友的习俗,潮州工夫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古典流派,集中了中国茶道文化的精粹,作为中国茶道的代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的煎茶道、中国台湾地区的泡茶道都来源于中国广东潮州的工夫茶。

中国的饮茶文化尤为注重          ②           ,当客人来访,可在征求客人意见后选用合适的茶叶和最佳茶具待客,泡茶前要认真清洗茶具。以茶敬客时,要注意茶叶的适当拼配。主人在陪客人饮茶时,要注意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随喝随添,使茶水水温适宜,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一杯茶水,凝聚了中国饮茶文化的待客之道。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因而,中国人热衷于茶艺,不仅是喜爱茶的味道,          ③         

21.下列句子中的“风”和文中画横线的“风”含义相的一项是(     
A.中央号召向孔繁森学习后,全国各地闻风而动。
B.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C.作家水运宪在长沙雨花区采风,用独特视角探寻雨花创新发展的文化价值。
D.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山水画,往往始于寻常景物,成于匠心创作,终于精神灵魂。元代著名山水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选材于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用多种笔墨技法创作,从构思动笔到绘制完成用时七年。这幅画不是自然风光的简单描幕,而是画家精神的追求。

以上材料对我们做人、做事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2023-03-28更新 | 2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江门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其他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李白(701-762)  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变换句式  情境补写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1-220.65一般词语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人生感悟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