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甘肃省张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全市联考语文试题
甘肃 高一 期末 2023-02-28 27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当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无论是实现科技强国目标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都需要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深入人民、深入实践,想党和人民之所想、赴党和人民之所需,才能让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永不枯竭。

青年常为新,青年也最能为新。毕业于专科学校的杨永修利用业余时间刻苦攻读专业知识,潜心钻研汽车自主技术,工作两年即获得技术能手称号,如今已陆续攻克130多项汽车制造领域技术难题。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攻克一项新技术是创新,打造一个新产品是创新,解决一个难题也是创新。创新的舞台宽广辽阔:从科研院所到工厂车间,从偏远乡村到改革前沿,处处都是创新的沃土。勇于创新创造,意味着必须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保持推陈出新的意识和干劲,善于捕捉创新创造的每一个机会与灵感,力争在本职岗位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新时代青年正以刻苦学习本领、大胆创新创造的奋进之姿,肩负起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历史责任。

(摘编自何娟《让青春在创造中闪光》)

材料二: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做好青年工作,对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才能成为青年朋友的知心人。新时代青年既充满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存在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局限性。尊重是沟通的基础,信任是理解的前提。要尊重青年天性,照顾青年特点,把握青年成长规律,同青年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看法、意见,真正成为青年愿意讲真话、交真心、诉真情的知心朋友。

真情关心青年、关爱青年,才能成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处于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少不了成长的烦恼,特别是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等方面还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成长之路不平坦,最是真情暖人心。既要看到压力是青年成长的动力,也要在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真心实意为青年排忧解难,努力为青年创造良好发展条件,用关爱、关怀为广大青年打造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

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才能成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青年时期,是每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拔节孕穗期,也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要坚持关心厚爱和严格要求相统一、尊重规律和积极引领相统一,既为青年成长培土浇水、铺路搭桥;也要积极教育引导,为青年成才打药整枝、把准方向。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要鼓励青年深入基层一线吃苦磨练,放手让青年在重要领域和重要岗位上施展才华,引导广大青年在火热的实践中深化认识、感悟真理、成长成才。

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认真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新时代的共青团工作大有可为。

(摘编自新华社评论员《关心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发展—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材料三: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在返乡创业、振兴乡村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少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过在市场打拼的经历,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了解市场需求,善于培育高效优质农产品,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同时,这些返乡创业年轻人善学习、肯钻研,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乡村发展的机遇,带动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这片热土。可以说,年轻人返乡创业,拓展了乡村产业,让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向农村汇聚。

如何吸引更多有抱负、有能力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考验着各个地方落实引才政策的力度和温度。凝聚政策合力,形成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才能让返乡创业青年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内在活力,让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乡村振兴,是一个呼唤人才同时造就人才的舞台。返乡创业青年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广袤乡村回馈他们以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扎根田野、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在这场乡村与返乡创业青年的双向奔赴中,青春之花必将在田间地头绚丽绽放,共同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图景。

(摘编自邹翔《青年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培养大量优秀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
B.无论国家还是个人,发展都离不开创新,而创新必须有脚踏实地的态度。
C.做好青年工作,主要依靠共青团的力量,这是党交给共青团的重要任务。
D.对出身农村的青年来说,他们在城市的经历,可以助力他们的返乡创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青年成长过程中,压力能转化为动力,也可能成为阻力,对青年的教育引导要把握好“度”。
B.做好新时代的青年工作,我们既要重视时代、国家的需要,也要重视青年们自身的需求。
C.年轻人返乡创业,既能为乡村振兴作贡献,也能在乡村中成长,这是一件可以双赢的事。
D.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在国家要把青年人才工作的重点放在乡村。
3.下列诗句中,最适合用作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B.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C.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
D.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于谦《示冕》)
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特点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5.现在,有些青年人选择了“躺平”。请根据材料内容,对“躺平青年”加以劝告和激励。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热泪盈眶

李日月

面对现实,她唯有听从丈夫的劝说,不是她拗不过,而是不得不屈从于他。是鸟也不能永远飞在天上,总有个歇息的时候。

当年二十四岁结婚不算晚,现在三十一岁还没当上母亲,不得不说拖得太久了些。不是不想早点儿要孩子,正像丈夫嗔怪的那样,是她在一线当女交警当得太久了,她快成中队里仅剩的“首批女交警”了。在一线执勤哪能那么小心,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她已经流产两次了。

所有的女子执勤岗都在市中心,大庭广众下谁都不敢有半点儿懈怠,一个班次要做上千个交通指挥手势,阳光下就是涂抹再多的防晒霜也难免被晒成古铜色。可是再苦再累她都不愿意放弃当年的选择,成了女子交警班坚守最久的一个。

这次安排你转岗是领导照顾我们,到市局的档案室工作,别人想去还去不成呢!丈夫在市政府上班,人脉不错,早就想让她离开一线,她就是不点头。现在她终于答应了,调动的事很快就有了结果。这一回她听从丈夫的安排,是她又怀孕了,是该好好安胎当母亲了。

当年身穿警服,戴着白警帽、白手套站立在执勤岗上,身材修长、漂亮大方、英姿飒爽的她是何等风光。别说是行人,连等红灯的司机也都一个劲儿地盯着她瞧呢。

离开车来人往、热闹非凡的大街到档案室上班,不知为何,她脑子里空空的没有一点儿新鲜感。宽敞的房间,雪白的墙壁,四下里寂静无声,这里完全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从老大姐那里领到一件白大褂时,她想起七年前,警校毕业后如果没当成女交警,可能她早就穿起白大褂在某分局鉴定室上班了。

当同伴们换上白大褂,为从事没有风吹日晒的工作而满心欢喜时,不想穿白大褂的她突然听说市里正在筹备首个女子交警中队,就连忙悄悄找领导坚决要求去当女交警。领导问,为什么要当女交警啊?她说,我就是特别羡慕女交警能在大街上工作,在阳光里,在风雨里。我这人整天闷在办公室里会憋屈死的。

她也没有抱太大希望,刚毕业的警校女生,什么贡献都没有,有什么资格挑拣工作?可是刚巧因为对体型、身高等条件的要求太高,女子交警中队真还有一个名额空缺者。领导就上上下下打量她一番,轻描淡写地说,那就写一份书面申请。写了,交了,竟真成了。

丈夫后来断言,即便她不当女交警,她也会争取干刑侦什么的,反正她不会甘心像别的女孩子那样从事那些风吹不着、雨淋不到的办公室工作。知妻莫如夫,她没有否定过这个论断。她从小就爱爬树,爱玩弹弓,比男孩子还淘气。她喜欢当交警,可以风风火火,车水马龙中定海神针一般的潇洒。

穿起白大褂的时候,老大姐提起好像除了警服从来没见过她穿裙子。女警官节假日都喜欢穿便服的,喜欢穿上没有多少机会穿的各式各样的裙子。老大姐说这话时,脸上尽是遗憾的表情。

除了当新娘那天穿过一次红裙子,她几乎没穿过裙子。丈夫买给她的裙子都让她压了箱底。她们也发过裙装警服的,但执勤的时候有跑动和蹲下等动作,还是穿长裤更方便。就是节假日,她也不愿意穿裙子,她更喜欢穿牛仔裤、紧身裤。她还喜欢把头发全都扎起来,只让一抹刘海在前额飞动,略微打卷,显露她特有的风采。若不是她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和脑后高高翘起的马尾辫,谁都当她是精干的小伙子。

七年来,丈夫为她收藏了十多个证书和奖状。青春飞逝,算不算虚度光阴?她常想起丈夫吹给她的枕边风,女性干到这地步就不易了,是鸟也该歇口气别再飞了。再说还有个生孩子的大问题呢。

许多问题她无法回避,女同志干什么都不容易呢!

头一天上班,老大姐让她先熟悉一下情况。上午随便翻阅了一些新到的报纸杂志,下午跟老大姐到档案库看看。老大姐把她领到一张巨大的宣传画面前,说,你一直是我的偶像呢。看,那年机关搞宣传板宣传女交警的事迹,我特地选了你的这张照片送去放大,过后我又让他们送回来保存。这是报纸上发表过的照片,你给我们女人长了多少志气啊!

她眼睛一亮。那是她刚到市中心上岗执勤不久,报社的记者采访她给她拍的照片,印在报纸上没见多么的醒目,但被精心放大复制竟然会如此大放异彩。略显陈旧的画面记录了她靓丽多彩的从前:在白云蓝天的映衬下,女交警英姿飒爽地指挥着交通,宛如展翅搏击风浪的海燕……

凝视着让她感到万分亲切的照片,联想到自己的身体情况,忽地就热泪盈眶。照片上的她还是那样年轻潇洒,完全不知岁月的变化。而她本人不可能永远活在画面上,永远英姿飒爽、无忧无虑……

她一下子拥到大姐的怀里哭出声来。

(选自《啄木鸟》2022年第1期)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之所以选择当交警,除了理想之外,其实是和她的性格有一定关系,她是一个爱动的女孩子,交警的工作适合她。
B.本文着重描写了她的外貌,“白警帽、白手套、身材修长、扎着马尾、额前一抹刘海”,突出了她工作时的精神面貌。
C.照片上的她像海燕,将她比做海燕,是因为她和海燕有一样的风度和精神,英姿勃发,勇于拼搏,不惧大风大浪。
D.“不可能永远活在画面上”这句话表明她成熟了,懂得为自己进行全面考虑了,这其实是她对过去生活的一个告别。
7.文末关于“热泪盈眶”这一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看到照片后忽地热泪盈眶,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她非常感慨岁月的流逝。
B.热泪盈眶是她情感发展的必然,她通过流热泪来表达对过去的复杂情感。
C.从热泪盈眶到拥到大姐怀里哭出声来,表现了她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
D.热泪盈眶这一情节充分表现了她的形象和小说主题,所以文章以它为标题。
8.小说中对她的照片的描写是重头戏,请结合文章分析“照片”在文中承载的深刻内涵。
9.本文从丈夫的视角和大姐的视角塑造“她”的形象,有很好的文学效果。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14.根据上下文,分析卒母“闻而哭之”的原因。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本诗为杜甫客居成都所作。②梁甫吟:《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躬耕南亩时,好为《梁甫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名题意,提挈全篇,“花近高楼”是眼中所见,以乐景写哀情;“登临”二字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文的种种观感。
B.颔联描写锦江春色,是登楼所见,锦江流水挟着春色从天边汹涌而来,玉垒山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是登楼所想,北极象征大唐政权,但君主昏庸;后句是对入侵者的警告,忧虑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D.杜诗格律谨严,意境雄浑。诗中以“天地”对“古今”,“北极”对“西山”,时空相应,对仗工整;意境宏阔悠远。
16.“伤”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谈谈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