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咏物言志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4 题号:16184310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咏梅花二首

王初

其一

靓妆才罢粉痕新,递晓风回散玉尘。

若遣有情应怅望,已兼残雪又兼春。

其二

青帝来时值远芳,残花残雪尚交光。

隔年拟待春消息,得见春风已断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第一句用写实手法,描写春天来临之际,梅花逢雪后银装素裹的美丽形象。
B.其一第二句,“散”字写出了寒风劲吹、雪花飞扬的状态,刻画出梅花生存的环境。
C.其二第一、二句,两个“残”字与“远芳”形成对比,表现了梅花开放的环境的恶劣。
D.两首诗诗句朴素流畅,都是“以我观物”,使得春日梅花有“我”的主观色彩。
2.两首诗的三、四句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个修辞在两首诗中又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1-22高一下·重庆秀山·期中 查看更多[3]
【知识点】 咏物言志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滋,当“繁”解释。荣:犹“花”
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
B.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这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
C.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有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自我安慰。
D.整首诗围绕着折花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2.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奇树”的象征意义。
2021-10-28更新 | 8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先总写荷花“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拟人的手法,写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的悲哀。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2-05-02更新 | 11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梅花百咏(其四十)

于谦

极目园林一惨神,繁花照眼似非真。

初疑积雪寒凝树,陡觉清香远袭人。

自是孤高偏近水,纵然零落不污尘。

淡中剩有无边趣,红紫从教妩媚春。


【注】①《明史》赞其曰:“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及时遘艰虞,缮兵固圉。景帝既推心置腹,谦亦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对句中的“照”字写出了梅花盛开,洁白耀眼,给人亦真亦幻的感觉。
B.颔联运用比喻和想象的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梅花的洁白和清香。
C.颔联中,“陡觉”照应“初疑”,突出了梅花的香气给诗人带来的心理变化。
D.全诗把对梅花的形象描绘和诗人的人格节操融合起来,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2.古人写咏物诗,往往托物言志。请结合诗歌后两联,分析诗人寄托的情感。
2020-07-31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