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房玄龄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1623065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瓢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B.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C.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D.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隶书,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阶段。
B.东床,源自袒腹东床的王羲之,从此“令袒”或“东床”就成了对女婿的尊称。“令袒”或“东床”这种称谓一般都用于称自己的女婿。
C.序,又名“序言”、“前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属于自序。
D.骠骑,意思为飞骑,也用作古代将军的名号,原指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这里指王述的官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王羲之非常喜欢鹅,会稽有个老太太为了招待他把鹅烹煮了,为此难过不已,后又遇到一个道士,不仅为王羲之抄写了《道德经》,还把鹅都送给了王羲之。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文本二: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刘祥)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摘自《晋书·李密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大诰》与凡人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志,指心意,与“余既为此志”(《项脊轩志》)中的“志”字含义相同。
B.行,指行走,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中的“行”字含义相同。
C.笃,指病重,与成语“笃行不息”中的“笃”字含义不同。
D.薄,指迫近,与“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中的“薄”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小时候孤苦无依,幸亏祖母刘氏亲自抚养;现在,祖母年老多病,于情于理李密都应照顾祖母;李密的陈情凄楚哀婉,感人肺腑。
B.地方官丝毫不考虑李密的难处,一再逼迫李密接受任命,李密不得已,直接向皇帝陈述地方官的粗暴行径,希望皇帝出面制止。
C.李密认为孝养祖母不会有碍于报效国家,只是有先后缓急,在前边反复陈情的基础上,最后提出一个情理并具的解决办法。
D.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称赞李密是一位真名士,便答应其请求;李密祖母去世后,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5.从孔明教诲的细碎来看,与哪些人说话适宜细碎?请简要分析。
2023-07-28更新 | 16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戎,字浚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采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浚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


[注]①虓(xiāo),怒吼。②赙(fù),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          奇:认为……奇异
B.籍每浑,俄顷辄去             适:往,到
C.为而不                                恃:依靠,依仗
D.以知而未纳,故得不                    坐:牵连犯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知未纳                 庶绩修理
B.阮籍与浑             司隶所纠
C.戎每与籍为竹林          而籍与
D.母忧去职                           礼法自持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表现王戎聪明睿智特点的一组是( )
①戎幼而颖悟,神采秀彻 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③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④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 ⑤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⑥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此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②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③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2017-03-14更新 | 12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十二丧父,孝思过礼,事叔父耽甚谨。及长,博学能属文,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秀才,五府交命,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寻遭母忧,长兄发又卒,毁慕寝顿十余年,以道素自居,恂恂若儒者。

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郡公,邑三千户。固让封不受,乃进本爵为侯。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岱”,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会吴人寇弋阳、江夏,略户口,诏遣侍臣移书诘祜不追讨之意。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使者不能诘。

祜寝疾,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

(选自《晋书•羊祜传》,有改动)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
B.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
C.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
D.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容量单位。官品的高低,常以俸禄的多少计算,古代年俸一千石以上的官员品级较高,因以“千石”指高官。
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古往今来,学校有“校”“序” “庠” “学” “国子监”等名称。“校”“序”“庠”,都是民间办学的性质。“学”“太学”“国子学”,是国家的高等学府。
C.“岱”是泰山的别称,在这里比喻为众人所景仰的人。在文中称“羊祜”为“羊岱”是为了表示尊敬。
D.“素服”指为哀悼死者而穿的服装。中国古代丧服自周代已用素服(素衣、素裳、素冠等),均取白色,并有五服制度,如“期”,指穿孝服服丧半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五个月,小功服丧三个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祜是一个讲情义、重孝道的人。他的岳父夏侯霸投降西蜀之后,姻亲大多与夏家绝交,而羊祜却礼遇有加;母亲与兄长去世,他居丧哀悼十余年。
B.羊祜在镇守南夏期间,采取怀柔策略征服吴人民心,率军外出打猎不越边界,凡自己的士兵得到吴人打伤的猎物,悉数归还。
C.陆抗与羊祜曾是战场上的对手,后来两人私下和解,陆抗在生病时,不顾众人的劝说,眼用了羊祜送给他的药,羊祜也曾有意不追讨吴人。
D.羊祜颇有仁德,深受皇帝看重和百姓爱戴,因此,他去世时,皇帝素服痛哭,普通百姓和戍边将士也都十分悲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博学能属文,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2)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2018-02-05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