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1623065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怀雪蓬姚希声使君   其二

戴复古

有感中来不自禁,短长亭下短长吟。梅花差可强人意,竹叶安能醉我心。

世事无凭多改变,仕途相识半升沉。摩挲老眼从头看,只有青山无古今。


【注】①姚希声,戴复古好友姚镛,字希声,号雪丝。②戴复古,南宋江湖诗派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对友人姚希声的思念不能自己,不由得想起当年分别时在亭中吟诗送别的场景。
B.颈联写世事变化无常,让人无法捉摸,自己与友人境遇相似,都在经历人生的沉浮。
C.戴诗中的“青山”与李白“青山横北郭”中的“青山”都表达了离别时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D.本诗语言平易流畅,融怀友、感遇于一体,体现了南宋时期的文人风骨,颇为耐人寻味。
2.本诗表达了诗人许多复杂的心绪,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

黄庭坚

壮气南山若可排,今为野马与尘埃。

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

周鼎不酬康瓠价,豫章元是栋梁材。

眷然挥涕方城路,冠盖当年向此来。

[注]①方城,在南阳境内。七叔祖:黄注,黄庭坚的叔祖父,曾为南阳主簿。②康瓠:破瓦壶,多喻庸才。③豫章:大木,樟类乔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黄注意气不凡,仿佛可以压倒南山。
B.“野马”“尘埃”指游动的雾气,运用典故,叹息如今黄注的功业已烟消云散。
C.五、六两句对仗工整,语句深沉蕴藉,表达诗人对黄注的怀才不遇感到愤懑
D.尾联描写了黄注因为当年来方城的豪情壮志落空而只能挥泪离开的落寞悲伤。
2.黄庭坚《登快阁》中的“青眼聊因美酒横”与本诗中的“白眼举觞三百杯”,都写了“眼”和“酒”,试分析两句不同的表达意义。
2023-09-13更新 | 19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中诵潘老

韩淲

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高茫。


【注】潘老:北宋诗人潘大临,字邠老,其诗句“满城风雨近重阳”名闻遐迩。后世多有借此句续诗成篇者。②韩淲:南宋诗人,南渡后迁居江,西上饶。曾短期出仕,因当政者力主议和,被斥免后家居二十年。③吴山:在浙江杭州城内。④行藏:出处,行止。语出《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后多指出仕及归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在重阳节前登吴山,正逢风雨,前人的诗意与自己眼前的景象恰相吻合,于是即景生情,落笔成章,虽直引前人成句入诗,但妙合无垠,别成佳作。
B.诗歌首联既说明了节令、天气和地点,更通过满城风雨的环境烘托,独上吴山远眺大江的行为展现,突出了抒情主人公孤独黯然、满腹忧郁的形象特征。
C.第三句写自己年届晚境。老眼昏花,既然健忘到记不清行路的地步,索性不再把远近放在心上,既有岁月催人、老之将至的悲慨,又有不戚戚于此的超然。
D.第三联写自然风光每每让人诗兴大发,而眼前这派秋景,却只带给作者无尽的痛苦感伤。两句一放一收延续上联的跌宕之势,颇有杜诗顿挫之风。
2.论者谓此诗尾联有“文已尽而意无穷”之妙,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2022-10-16更新 | 7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①该诗是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四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②景:同“影”,日光。③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④卧龙跃马: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冬日寒冷孤寂的图景,虽无一词提到作者的心境,但是作者彻夜难眠、感慨万千的心境已经蕴含其中。
B.“催”“寒”二字既是写景,又暗含作者的人生感受。“岁暮”催,日影短,有韶光易逝之感:“天涯”寒,霜雪霁,有自伤飘零之意。
C.颔联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鼓角悲壮,星影动摇,突出了局势动荡、战争频仍的时代气氛。
D.尾联写幸而有音乐和书籍与自己相伴,任凭世事不定,也不会感到寂寥。
2.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发出“艰难苦恨繁霜鬓”的慨叹,本诗也有类似的感情,请结合本诗鉴赏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023-11-17更新 | 1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