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1623272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明史·列传四十八

王彰,字文昭,郑人。洪武二十年举于乡,补国子生。使山东平籴,以廉干称,擢吏科源土。逾年,革源士,改给事中,累迁山西左参政。永乐五年召为礼部侍郎。父丧,服除,改户部。陕西大疫,奉使祀西岳。新安民鬻子女偿赋。彰奏为蠲除,赎还所鬻。改右副都御史。陕西金事马英激肃州番为变,杀御史及都指挥。章劾英,置极典。又劾御史陈孟旭受赇枉法、文献盗银课、及金吾指挥李严逐母不养,皆坐死。他所论劾甚众。十一年从帝北巡。彰有母年八十余矣,命归省,赐其母冠服金币。谕之曰君子居官不忘亲居家不忘君凡所过民安否吏贤不肖悉以闻彰还奏事称旨久之,进右都御史。十九年,帝遣廷臣二十六人巡抚天下,彰与给事中王励往河南。终明世,大臣得抚乡土者,彰与叶春而已。河南水灾,民多流亡,长吏不加恤。彰奏黜贪刻者百余人,罢不急之征十余事。招复流民,发廪振贷,多所全活。还朝,命督饷北征。仁宗即位,河溢开封,命彰与都指挥李信往振恤。宣德元年五月,命彰自良乡抵南京巡抚军民。寻以所言率常事,降敕切责,令详具利病以闻。复谕侍臣曰:“两京相距数千里,驿使往来为扰,或遇水旱,小民失所,朝使还及御史巡历皆不以告,故遣彰往视。今所奏多细故。大臣如此,朕复何望。卿等当悉朕意,君臣同体,勿有所疑。”寻召还,命与都督山云巡山海至居庸诸关隘。逾二月还,奏将士擅离者,帝命逮治。遂命兵部三月一遣御史、给事中点阅。明年四月卒于官。彰严介自持,请托皆绝,然用法过刻。其母屡以为言,不能改。时刘观为左都御史。人谓“彰公而不恕,观私而不刻”云。

(节选自《明吏·卷一百六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谕之曰君子/居官不忘亲/居家不忘君/凡所过民/安否吏/贤不肖/悉以闻/彰还/奏事称旨/
B.谕之曰/君子居首不忘亲/居家不忘君/凡所过/民安否/吏贤不肖/悉以闻/彰还/奏事称旨/
C.谕之曰君子/居官不忘亲/居家不忘君/凡所过民/安否吏/贤不肖/悉以闻彰/还奏/事称旨/
D.谕之曰/君子居官不忘亲/居家不忘君/凡所过/民安否/吏贤不肖/悉以闻彰/还奏/事称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除,意思是服从朝廷任命,此处指王彰因父亲丁忧回朝接受任命。
B.银课,明代政府因银矿开采和煎炼而得的收入,相当于采矿的赋税。
C.流民,文中指因黄河以南受水灾而流亡到外地、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D.驿使,古代驿站传送朝廷文书的人,文中指往来于两京的朝廷信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彰为官清廉,很有才干,在出使山东平价收购粮食时,获得了好评,并因此被提拔为吏科源士。
B.王彰很孝顺,曾在跟随皇上北巡时向皇上请示,回家探望已八十余岁的老母,得到皇上许可和赏赐。
C.王彰很受皇上的信任,整个明朝自始至终,大臣得以巡抚本人家乡的,只有王彰和叶春两个人。
D.王彰对自身要求很严,从不搞请托、拉关系,但执法过于严苛。他的母亲多次劝说他,他也没有改变。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以所言率常事,降敕切责,令详具利病以闻。(《明史·卷一百六十》)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薛侃,字尚谦,揭阳人。性至孝,正德十二年成进士,即以侍养归。师王守仁于赣州,归语兄俊。俊大喜,率群子侄宗铠等往学焉。自是王氏学盛行于岭南。

世宗立,侃授行人。母讣,陨绝,五日始食粥。嘉靖七年起故官。闻守仁卒,偕欧阳德辈为位,朝夕哭。已,进司正。十年秋疏言:祖宗分封子弟,必留一人京师司香,有事居守,或代行祭飨。列圣相承,莫之或改。至正德初,逆瑾怀贰,始令就封。乞稽旧典,择亲藩贤者居京师,慎选正人辅导,以待他日皇嗣之生,此宗社大计。帝方祈嗣,讳言之,震怒,立下狱廷鞫,究交通主使者。侃为是疏已一年,初以示光禄卿黄宗明,劝勿上,又以疏示彭泽。泽为吏部郎,无行。因议礼附张孚敬遂与为腹心后京察被黜孚敬奏留之复引为谕德至太常卿。泽与侃及少詹事夏言同年生,而言是时数忤孚敬。泽默计储副事触帝讳,必兴大狱,诬言同谋可祸也,绐侃稿示孚敬,因报侃曰:张公甚称善,此国家大事,当从中赞之。与为期,趣之上。孚敬乃先录侃稿以进,谓出于言,请勿先发以待疏至。帝许之。侃犹豫,泽频趣之乃上。拷掠备至,侃独自承,累日狱不具。泽挑使引言,侃嗔目曰:疏,我自具。趣我上者,尔也。尔谓张少傅许助之,言何豫?给事中孙应奎、曹汴请孚敬避。孚敬怒。应奎等疏闻,诏并下应奎、汴、言诏狱命郭勋、翟銮及司礼中官会廷臣再鞫,具得其实。帝乃释言等。斥孚敬忮罔,令致仕。侃为民,泽戍大同。泽在朝专为邪媚,及败,天下快之。

侃至潞河,遇圣寿节,焚香叩祝甚谨。或报参政项乔曰:小舟中有民服而祝圣者。乔曰:必薛中离也。迹之,果然。中离者,侃自也。归家益力学,从游者百余人。隆庆初,复官,赠御史。

(节选自《明史·卷九十五》,有删改)


注释:①逆瑾:逆贼刘瑾。②京察:明代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因议礼附/张孚敬遂与为腹心/后京察被黜/孚敬奏留之/复引为谕德/至太常卿
B.因议礼附张孚敬/遂与为腹心/后京察被黜/孚敬奏留之/复引为谕德/至太常卿
C.因议礼附/张孚敬遂与为腹心/后京察被黜/孚敬奏/留之/复引为谕德/至太常卿
D.因议礼附张孚敬/遂与为腹心/后京察被黜/孚敬奏/留之/复引为谕德/至太常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我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B.嘉靖,明朝的年号。年号由汉武帝首创,皇帝遇到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更改年号。文中正德、隆庆也是年号。
C.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也指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
D.号,古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都是由自己起的,与名、字无联系。而名和字一般是他人取的,名和字之间有联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侃事亲至孝,事师至敬。母亲去世,他五日之后方食粥;王守仁老师去世,他朝夕为之哭泣。
B.薛侃刚直质正,坚守节操。对皇嗣之事直言不讳,即使因此受刑,也不受人引诱,随意攀污他人。
C.薛侃忠于君主,遵守礼制。他虽然被贬为民,但并不怨恨君主,遇圣寿节仍然很恭敬地叩祝焚香。
D.薛侃师从名师,传播文化。师从王守仁,在辞官归家后致力于传播学问,使王氏学说在岭南盛行。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疏,我自具。趣我上者,尔也。尔谓张少傅许助之,言何豫?
(2)命郭勋、翟銮及司礼中官会廷臣再鞫,具得其实。帝乃释言等。
5.皇帝看到薛侃的奏疏后,为什么“震怒,立下狱廷鞫”?请简要说明。
2021-05-05更新 | 20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章纶,字大经,乐清人。正统四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纶见国家多故,每慷慨论事。尝上太平十六策,反复万余言。中官兴安请帝建大隆福寺成,将临幸。纶具疏谏。河东盐运判官济南杨浩除官未行,亦上章谏。帝即罢幸。浩后累官副都御史,巡抚延绥。纶又因灾异请求致变之由,语颇切至。

代宗五年五月,钟同上奏请复储。越二日,纶亦抗疏陈修德弭灾十四事。其大者谓:“内官不可干外政,佞臣不可假事权,后宫不可盛声色。凡阴盛之属,请悉禁罢。”疏入,帝大怒。时日已暝,宫门闭。乃传旨自门隙中出,立执纶及钟同下诏狱榜掠惨酷,逼引主使。濒死,无一语。会大风扬沙,昼晦,狱得稍缓,令锢之。明年杖廖庄阙下。因封杖就狱中杖纶、同各百。同竟死,纶长系如故。

英宗复位,郭登言纶与廖庄、林聪、左鼎、倪敬等皆直言忤时,宜加旌擢。帝乃立释纶。命内侍检前疏,不得。内侍从旁诵数语,帝嗟叹再三,擢礼部右侍郎。纶既以大节为帝所重,而性亢直,不能谐俗。石亨贵幸招公卿饮,纶辞不往,又数与尚书杨善论事不合。亨、善共短纶。乃调南京礼部,寻改吏部。

宪宗即位,有司以遗诏请大婚。纶言:“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日从吉心宁自安陛下践阼之初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原于此乞俟来春举行。”议虽不从,天下咸重其言。

成化元年,两淮饥,奏救荒四事。皆报可。四年秋,子玄应以冒籍举京闱。给事中朱清、御史杨智等因劾纶,命侍郎叶盛勘之。纶亦屡疏求罢。帝不听。既而盛等勘上玄应实冒籍。帝宥纶,而所奏他事,亦悉不问。未几,复转礼部。纶性戅,好直言,不为当事者所喜。为待郎二十年,不得迁,请老去。

(选自《明史·章纶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日从吉/心宁自安/陛下践阼之初/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原于此/乞俟来春举行
B.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日从吉/心宁自安/陛下践阼之/初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原于此/乞俟来春举行
C.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日从吉/心宁自安/陛下践阼之初/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原于此乞俟/来春举行
D.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日从吉/心宁自安/陛下践阼之初/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原于此/乞俟来春举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户籍赋税等事宜,长官为礼部尚书。
B.中官本为古官名,自唐以后,掌天文历法;后又指宫内、朝内之官,此指宦官。
C.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
D.京闱是指科举时代在京城举行的考试,“闱”是科举时代对考场、试院的称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纶一心为国,谏言论事不厌其烦。他曾呈上太平十六策,总共达一万余言;大降福寺建成后,皇上要临幸该寺,章纶上疏劝谏。
B.章纶做事品行刚直,曾因直言忤逆过代宗。英宗即位后想要释放他,却找不到以前上奏给朝廷的奏章,幸好旁边的内待能口诵出来。
C.章纶为官节操高远,不入流俗。石亨受宠富贵后召公卿饮酒,章纶推辞不去;又多次与尚书杨善议论政事,虽意见不合,亦不苟同。
D.章纶说话直言不讳,常受排挤。国家多事,他常慷慨陈辞,虽一时得到当政者的欢心,但做侍郎二十多年仍不得升迁,终因年老离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榜掠惨酷,逼引主使,濒死,无一语。
(2)亨、善共短纶,乃调南京礼部,寻改吏部。
2021-12-21更新 | 2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耿裕,字好问。景泰五年进士。历国子司业、祭酒。侯伯年幼者皆肆业中,裕采古诸侯、贵威言行可法者为书授之,帝闻而称善。大学士万安与裕不协,而李孜省私其同乡李裕,欲使代裕,相与谋中之,坐以事,夺裕俸。言官复交劾,宥之。裕入谢,既出,帝怒曰:“吾再宽裕罪,当再谢。今一谢,以夺俸故,意鞅鞅耶?”孜省等因而倾之,遂调南京礼部,而以李裕代。逾年,孝宗嗣位,转南京兵部参赞机务。

②弘治改元,召拜礼部尚书。时公私侈靡,耗费日广。裕随事救正,因灾异条上时事及申理言官,先后陈言甚众,大要归于节俭。给事中郑宗仁疏节光禄供应,裕等请纳其奏。巡视光禄御史田渊以供费不足累行户,请借太仓银偿之。裕等言,疑有侵盗弊,请敕所司禁防,帝皆从之。南京守备中官请增奉先殿日供品物,裕等不可,帝方践作,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礼部公廨火,裕及侍郎倪岳、周经等请罪,被劾下狱,已,释之,停其俸。

③初,撇马儿罕及土鲁番皆贡狮子,甘肃镇守太监傅德先图形以进,巡按御史陈瑶请却之。裕等乞从瑶请,而治德违诏罪,帝不从。后番使再至,留京师,频有宣召。裕等言:“番人不道,因朝贡许其自新。陛下优假其使,适遇倔强之时,彼将谓天朝畏之,益长桀骜。”帝即遣其使还。

④寻代王怒为吏部尚书。裕为人坦夷谅直,语习朝章,九年正月卒,年六十七.赠太保,谥文恪。

(节选自《明史·耿裕传》)


[注]①斋醮:请僧道设斋坛,祈祷神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
B.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
C.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
D.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泰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用年号,此后形成制度。
B.监,文中指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有的朝代还兼为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C.礼部,是我国古代六部之一, 主要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官吏考核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
D.巡按,职官名,明朝诏命巡按御史到各地考核吏治,审理大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耿裕与人不和,遭人中伤。大学士万安与耿裕不和,而李孜省又偏私自己同乡李裕,想让李裕代替耿裕担任尚书,于是万安与李孜省合谋中伤耿裕。
B.耿裕熟知国事,崇尚节俭。 孝宗继位后,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十分奢靡,耗费一天天增加,耿裕就条陈上奏天下发生的灾祸以及为蒙受冤屈的谏官申诉。
C.耿裕实事求是,敢于直谏。巡视光禄御史以费用不足请求用太仓银两补充,耿裕等疑有侵盗弊。南京守备中官请求增加奉先殿日供物品,耿裕没有准许。
D.耿裕认为番人不行正道,陛下对待番国使者,态度强硬,这会增加他们的暴戾。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遣送番国使者回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与谋中之。坐以事,夺裕俸。言官复交劾,宥之。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20-10-09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