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汉 > 班固(32-9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2 题号:1628104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横阳宫,扶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式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
B.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
C.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
D.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辇,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文中指天子坐的车子。
B.爵,指爵位。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后代爵位制度不尽相同。
C.和亲,指中原王朝战败之后被迫与外族或者外国统治者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
D.始元,是西汉汉昭帝的第一个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与李陵曾经是同僚,两人交情深厚。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单于派李陵游说苏武,希望苏武能够听从老朋友的劝告而投降。
B.苏武被困匈奴,家庭亲人处境艰难。从李陵口中,苏武得知自己母亲去世,妻子改嫁,女儿和儿子存亡未知,家里只剩下苏武的妹妹和弟弟两人。
C.苏武对汉武帝忠心耿耿,宁死不降。苏武认为自己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就算蒙受极刑,牺牲自己,也心甘情愿。
D.苏武坚守气节,最终生还回到汉朝。匈奴一开始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听从常惠的计策,迫使匈奴单于说出实话,才让苏武能够回归汉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2)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5.李陵第一次设酒招待苏武时,是如何劝说苏武投降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韩破,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后十年,陈涉等起,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沛公入薛,共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为韩王,以良为韩司徒。汉元年,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烧绝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良归至韩,闻项羽以良从汉王故,不遣韩王成之国,与俱东,至彭城杀之。良乃间行归汉。汉王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良多病,未尝特将兵,常为画策臣,时时从。五年冬,五年冬,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乃封良为留侯。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而不决,未得行封。良曰:“陛下起布衣,与此属取天下,今陛下已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平生仇怨。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又恐见疑过失及诛,故相聚而谋反耳。”上乃忧而问计于良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有故怨数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功多不忍良曰:“今急光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先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且侯,我属无患矣。”高帝,吕后德良,乃强食之。后六岁薨,曰文成侯。

(节选自《汉书·张良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乃忧而问计于良/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有故怨数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功多不忍/
B.上乃忧而问计于良/良日/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有故怨数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功多不忍/
C.上乃忧而问计于良/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有故怨/数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功多不忍/
D.上乃忧而问计于良/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有故怨/数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功多不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指宫殿的台阶下,也是对帝王的尊称。帝王自称可用“予一人”“朕”。
B.御史,春秋战国时期掌文书及记事。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专司纠弹。
C.崩,古代称帝王的死为崩,诸侯、王后之死不可称为崩,大夫之死可称为“卒”。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谋划刺杀秦王,为韩报仇。秦国灭韩后,张良以全部家财谋刺秦王,他联合一位大力士在博浪沙伏击秦始皇,虽未成功,却令人敬佩。
B.张良竭力辅佐刘邦,深受器重。陈涉起兵后,张良半路偶遇刘邦,便一见如故,一直留在刘邦身边,尽心辅佐,屡立功勋,深得刘邦赏识。
C.张良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张良虽未专门率兵打过仗,也未立过战功,但他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受到刘邦称赞。
D.张良建议先封雍齿,安定人心,刘邦平定天下之初,朝中大臣人心浮动,张良献计先封赏雍齿,群见雍齿都被封赏了,就不再担心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2)闻项羽以良从汉王故,不遣韩王成之国,与俱东,至彭城杀之。
5.请举出在刘邦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的两个例子。
2021-07-02更新 | 10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惟平独吊。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

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为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①貣②以自污?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待前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

(选自《汉书•萧何传》,有改动)


【注】①贳(shì):赊买。     ②貣(tè):向人求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毋收稿为兽食     稿:禾杆B.矢石之难       被:蒙受
C.惟平独            吊:忧虑D.君自       谢:谢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民所上书皆与何——封闭府库,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B.后何民请曰——如今人方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上暴露外,而君守于内——樊哙覆其盾
D.陛下奈何疑相国受贾人钱乎——度我至军中,公
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设计帮助除掉韩信后,汉高祖“益封置卫”,“拜丞相为相国”,给予萧何很多的封赏。
B.萧何在汉高祖率军平乱之时,坐镇关中,安抚百姓,为高祖解了后顾之忧。
C.萧何之所以受到汉高祖的猜忌,是因为他身居高位,功高震主。
D.汉高祖虽然生性多疑,但知过能改,释放萧何,让出上林空地给百姓耕种。
2018-11-14更新 | 4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陵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天汉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诏陵以九月发。

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节选自《汉书·李陵传》)


【注】①酒泉、张掖:地名。②贰师: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故号为贰师将军。③辎(zī)重:粮草。④浚(jùn)稽山:在今蒙古喀尔喀境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B.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C.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D.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人对自己名字的解释和补充,又称“表字”。《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
B.“胡”,这里指中原以北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C.“天汉”,和下文的“元平”一样,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D.陛下:对帝王的尊称。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为国效力。他向汉武帝提出率领五千步兵出征,牵制单于的兵力,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B.李陵非常勇猛。面对三万强敌,毫不胆怯,杀死很多敌人。单于又召集八万骑兵,李陵愈战愈勇,匈奴一时难以取胜。
C.李陵军队死伤惨重,没有武器和匈奴继续作战,李陵在夜里率众突围,韩延年战死,四百多人逃回塞内,李陵被迫投降。
D.听说李陵投降,文武百官都归罪李陵,只有司马迁高度评价他;而汉武帝则认为司马迁所言不实,将司马迁施腐刑下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
(2)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
2023-09-17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