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汉 > 班固(32-92) > 《汉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1165497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

沛公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良曰:“沛公诚欲倍项王邪?”沛公曰:“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奈何?”良因要项伯见沛公。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王,所以距关者,备它盗也。

汉六年,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未尝有战斗功,乃言于高帝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良从上击代,出奇计下马邑,及立萧相国,所与从容言天下事甚众。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道,欲轻举。高帝崩,吕后德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强听食。后六岁薨,谥曰文成侯。及良死,子不疑嗣侯。

(选自《汉书•张良传》)


【注】①厩(jiù)将:主管马匹的军官。②缟素:白色的衣服。这里是朴素之义。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匿下邳                      亡:逃跑
B.地下邳                      略:侵略
C.沛公欲背项王邪        诚:果真
D.欲从赤松子            游:出游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B.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C.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D.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
(2)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王。
(3)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上亦欲用之。安世闻之,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怜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太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与通。有郎功高不调,自言于安,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节选自《汉书·张安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怜哀/以全老臣之命/
B.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怜哀/以全老臣之命/
C.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怜哀以全老臣之命/
D.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怜哀以全老臣之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休沐,休息洗沐,犹休假。在古代朝廷官员休假的时间都是十天休一天,因此也叫作“旬休”。
B.封事,汉代的奏章都不封口,在奏陈秘密事项的时候,为防止泄露,才用黑色口袋,贴上双重封条呈进,称为封事。
C.“安世大恨”的“恨”是遗憾的意思,和《长恨歌》里的“恨”意思相同。
D.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时期的史学家班固编纂,是“二十四史”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巡视河东的时候,曾经丢失过三箱书,只有张安世记住了书的内容,并把书中的内容写了出来。
B.霍光死后,有人奏请皇上让张世安接任大将军之职,张世安得知此事,不喜反忧,再三推辞,未能成功。
C.张世安因为父子两人都地位尊贵显耀,内心不安,便请求让自己的儿子调离京城,到北地去做太守。
D.张世安生病以后,曾请求退休,但是皇上认为他是先帝重臣,可向他征求意见,所以并未同意,张世安就又勉强主持事务,直到去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
(2)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
5.请举例说明张世安“匿名迹远权势”的具体表现。
2023-08-25更新 | 5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故罪。”举倒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区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到拟之,武不动。律曰:“律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者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两主。”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乃幽武置大窖中,武绝不饮食,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常愿肝脑涂地。”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使者如惠语以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汉使曰:“武等实在。”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车骑将军韩增,皆敬重武。

数年,昭帝崩。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以武著节老臣,命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武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卫将军张安世A荐武B明习C故事D奉使E不辱F命G先帝H以为遗言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斗,使相斗,与《石钟山记》“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中的“鸣”用法相同。
B.足下,是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如《鸿门宴》“再拜献大王足下”。
C.让,文中指责备、责问,与成语“当仁不让”中的“让”意思不一样。
D.谢,指道歉,与《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中的“谢”词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听说卫律威逼利诱苏武失败后,就将苏武拘禁在大窖中逼他投降,但苏武以绝食相抗,毫不动摇。
B.李陵置酒设乐劝降苏武,苏武念及二人交情深厚,对李陵的态度相对委婉,不像对卫律那样恼怒愤恨。
C.汉朝寻求苏武等人,匈奴谎称苏武已死;后来汉朝使者听了常惠汇报又出使匈奴,苏武等才得以归汉。
D.苏武仗义疏财,他将朝廷赏赐的财物全都分给他的兄弟和朋友,家中不留一点资产,得到众人的尊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2)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5.阅读本文时,有同学借用孟子的三句话概括了苏武的大丈夫气质,你认为可能是哪三句话,试写出。
2023-07-06更新 | 21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建元三年,武帝微行,东游宜春。入山驰射,蹈禾稼稻粳之地,又欲扩宜春以西为上林苑,属之南山。时朔在傍,进谏曰:务苑囿之大,奢侈僭制,不恤农时,非所以强国富人也。上乃拜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

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隆虑公主尝以金千斤为昭平君豫赎死罪,上许之。隆虑卒,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廷尉上请请论。上曰: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属我。徘徊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朔前上寿曰:臣闻圣王为政,赏不避仇雠,诛不择骨肉。陛下行之,是以四海之内元元之民各得其所,天下幸甚!臣朔奉觞,昧死再拜上万岁寿。上乃起,入省中,夕时召让朔,曰:传曰: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今先生上寿,时乎?朔免冠顿首曰:臣朔所以上寿者,明陛下正而不阿。愚不知忌讳,当死。

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尝问朔曰:先生视朕何如主也?朔对曰:臣伏观陛下功德,陈五帝之上。非若此而已,诚得天下贤士,公卿在位咸得其人矣。譬若以周、邵为丞相,孔丘为御史大夫,太公为将军,管仲为冯翊。上乃大笑。

朔尝至太中大夫,后常为郎,与枚皋、郭舍人俱在左右,诙啁而已。久之,朔上书陈农战强国之计,欲求试用。辞数万言,终不见用。朔因著论,设客难己,其辞曰: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今子修先王之术,悉力尽忠,以事圣帝,然官不过侍郎,其故何也?东方先生喟然长息曰:夫苏、张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今则不然圣帝流德诸侯宾服贤不肖何以异哉使其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节选自《汉书·东方朔传》)


〔注〕①弟:古代亦称妹为弟。②著论:撰文以阐述自己的论点。东方朔作的是《答客难》,“其辞曰”下即其中的文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室大坏/诸侯不朝/今则不然/圣帝流德/诸侯宾服/贤不肖何以异哉/使其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B.周室大坏诸侯/不朝/今则不然/圣帝流德/诸侯宾服/贤不肖何以异哉/使其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C.周室大坏/诸侯不朝/今则不然/圣帝流德/诸侯宾服贤不肖/何以异哉/使其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D.周室大坏诸侯/不朝/今则不然/圣帝流德/诸侯宾服贤不肖/何以异哉/使其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主,是中国古代对帝王女、诸侯王女、宗室女的称号,简称为主,迎娶公主称“尚公主”。
B.顿首,古代一种跪拜礼仪,头碰地即起,也是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用于开头或结尾。
C.五帝,我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D.御史大夫,秦汉御史府的长官,主管弹劾、纠察及掌管图籍秘书,与丞相、廷尉合称三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微行射猎,践踏农田,还想要扩建上林苑,东方朔向武帝进谏说,帝王兴建苑林不应超越礼制。
B.武帝虽然准许廷尉给昭平君定罪,但内心依然悲伤,东方朔此时称颂武帝此举圣明,遭到武帝责备。
C.武帝问东方朔自己作为帝王的成就,他在夸赞武帝的同时,也暗含了委婉建议他要重用人才的苦心。
D.东方朔上疏万言陈述农战强国之策,却始终未被武帝重用,有客人因此责难他时,他对此十分淡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务苑囿之大,奢侈僭制,不恤农时,非所以强国富人也。
(2)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
2022-02-23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