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古代文化常识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6 题号:1925652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征,巨鹿人也。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御忠诚奉国,何能若是!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御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后复固辞,听解侍中,授以特进,仍知门下省事。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说,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服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烦,难触龙蜂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真言无隐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注】①《管子·小匡》: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B.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C.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D.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马:汉为东宫官属,太子外出,则导威仪;晋以后职掌图籍。
B.阴,是暗中的意思,与“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中的“阴”字含义不同。
C.寻,是不久的意思,与“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中的“寻”字含义相同。
D.佩刀,古代皇族腰间佩带的刀,主要作装饰和防意外之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性情刚强正直。太宗杀了隐太子以后,曾责备魏征挑拨自己与隐太子的关系,魏征说皇太子如果听从他的话,必定没有现在的灾难。
B.魏征作为谏官尽职尽责,他一生所谏二百余事,皆称皇帝的心意;见到太宗的过错,没有不谏诤的,太宗因此把他比作一面镜子。
C.魏征曾因病请求辞职,太宗认为魏征虽然有病,但还不衰老,就没有同意他的要求,后来他又坚决请求,太宗才同意解除他侍中的职务,任为特进。
D.魏征病逝,太宗亲自到他家哭悼,追赠他为司空,太宗还亲自撰写碑文,又亲手将它写在碑石上,还特别赐给魏征家享用九百户的租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2)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5.从材料看,唐太宗有哪些优秀品格?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渊藻,字靖艺,少立名行,志操清洁。齐永元初,释褐著作佐郎。天监元年,封西昌县侯,食邑五百户。出为益州刺史。时天下草创,边徼未安,州民焦僧护聚众数万,据郫、繁作乱。藻年未弱冠,集僚佐议,欲自击之。或陈不可,藻大怒,斩于阶侧。乃乘平肩舆,巡行贼垒。贼弓乱射,矢下如雨,从者举楯御箭,又命除之,由是人心大安。贼乃夜遁,藻命骑追之,斩首数千级,遂平之。进号信威将军,征为太子中庶子。藻性谦退,不求闻达。善属文辞,尤好古体,自非公宴,未尝妄有所为,纵有小文,成辄弃本。六年,为军师将军,与西丰侯正德北伐涡阳,辄班师,为有司所奏,免官削爵土。大通元年,迁侍中、中护军。时涡阳始降,乃以藻为使持节、北讨都督、征北大将军,镇于涡阳。高祖每叹曰:“子弟并如迦叶,吾复何忧。”迦叶,藻小名也。入为安左将军、尚书左仆射,藻固辞不就,诏不许。藻独处一室,床有膝痕,宗室衣冠,莫不楷则。常以爵禄太过,每思屏退,门庭闲寂,宾客罕通,太宗尤敬爱之。恒布衣蒲席,不食鲜禽,非在公庭,不听音乐。高祖每以此称之。侯景乱,藻遣长子或率兵入援。据京口,藻因感气疾,不自疗。或劝奔江北,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因不食累日。太清三年,薨,时年六十七。

(《梁书•列传卷二十三》)

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因不食累日
B.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因不食累日
C.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因不食累日
D.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因不食累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亦称“解褐”,始任官职,意思是脱去平民衣服开始做官;也指进士及第授官,宋代进士一登第即释褐,待遇远较唐代为优。
B.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古代国君、士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食邑。食邑原为世袭,战国时食邑主相互兼并,世袭制度废弛。
C.平肩舆:古代的一种轿子,起初作为山行的工具,后走平路也以之为代步工具。初期的肩舆为二长竿,中置椅子以坐人,其上无覆盖。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诸葛亮《出师表》中“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也是这个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渊藻智勇双全,置安危于不顾。焦僧护发动叛乱,他力排众议,到自己军营里巡视督战,最终稳定军心,平定了叛乱。
B.萧渊藻谦逊退让,不求闻达显名。他擅长作文赋,尤其爱好古体诗,平时不曾妄有所为,即使有小文章,一旦写成就会扔掉底稿。
C.萧渊藻身居高位经赏自我反省。他经常认为自己所得到的爵位太高俸禄太多,就想隐退,与宾客们也少有往来。此举深得太宗敬重喜爱。
D.萧渊藻尽忠报国,誓言掷地有声。“侯景之乱”发生后,他镇守京口染疾,也不去治疗,有人劝他投降,为此,他几天没有吃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天下草创,边徼末安,州民焦僧护聚众数万,据郫、繁作乱。
(2)藻独处一室,床有膝痕,宗室衣冠,莫不楷则。
2020-06-22更新 | 6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抗字幼节,孙策外孙也。(陆)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永安三年,假节,孙皓即位,加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

抗闻都下政令多阙,忧深虑远。乃上疏曰:“臣闻德均则众者胜寡,力侔则安者制危,盖六国所以兼并于强秦,西楚所以北面于汉高也。今敌跨制九服,非徒关右之地。割据九州,岂但鸿沟以西而已。国家外无连国之援,内非西楚之强,庶政陵迟,黎民未乂。而议者所恃,徒以长川峻山,此乃守国之末事,非智者之所先也。臣每虑此,常中夜抚枕,临餐忘食。”

凤皇元年,西陵督步阐据城以叛,遣使降晋。抗闻之,令将军左奕等径赴西陵。敕军营更筑严围,自赤谿至故市,内以围阐,外以御寇,昼夜催切,众甚苦之。诸将咸谏曰:“今及三军之锐,亟以攻阐,比晋救至,阐必可拔。何事于围,而以弊士民之力乎?”抗曰:“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且所缮修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今反身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无备,表里受难,何以御之?”诸将咸欲攻阐,抗每不许。宜都太守雷谭言至恳切,抗欲服众,听令一攻。攻果无利,围备始合。

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师向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上。抗曰:“江陵城固兵足,无所忧患。如使西陵盘结,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而竟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初,江陵平衍,道路通利,抗敕江陵督张咸作大堰遏水,以绝寇叛。祜欲因所遏水,浮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军。抗闻,使咸亟破之。祜至当阳。闻堰败,乃改船以车运,大费损功力。

抗上疏曰:“臣闻《易》贵随时,《传》美观衅。今当务富国强兵,力农畜谷,使文武之才效展其用。明黜陟以厉庶尹审刑赏以示劝沮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然后顺天乘运席卷宇内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凋瘁寇不为衰而我已大病矣!”三年夏,疾病,秋遂卒。

评曰: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着,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徵,可谓克构者哉!

(选自《三国志·陆抗》,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黜陟以厉/庶尹审刑赏以示劝沮/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然后/顺天乘运/席卷宇内/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凋瘁/寇不为衰/
B.明黜陟以厉庶尹/审刑赏以示劝沮/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然后顺天乘运/席卷宇内/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凋瘁/寇不为衰/
C.明黜陟以厉庶尹/审刑赏以示劝沮/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然后/顺天乘运/席卷宇内/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凋瘁/寇不为衰/
D.明黜陟以厉/庶尹审刑赏以示劝沮/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然后顺天乘运/席卷宇内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凋瘁/寇不为衰/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节:假(同“借”)以符节,持节是指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
B.九服:原指京畿以外的九等地区,即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后泛指全国各地区。
C.鸿沟:古运河名。楚汉项刘相争时曾划鸿沟为界。后就把两国疆土的分界称为鸿沟。
D.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此处是说陆逊饱读诗书,所以才有“书生拜大将”之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抗对朝廷政事懈怠、言者议事不切要领的情况表示深切担忧,他用六国为秦所并,西楚北面于汉高之例表明朝廷应该居安思危。
B.凤皇元年,步阐据西陵城叛变,陆抗与诸将意见发生分歧,迫于压力听从雷谭的建议,放手一攻。
C.陆抗审时度势,弃江陵赴西陵。羊祜进军江陵,陆抗认为江陵城固兵足不用担忧,但如果西陵与敌人联合则会发生夷人骚乱留下后患,于是奔赴西陵。
D.陆抗忠正诚信,有谋略和才干,有他父亲的风范,他们世代获得美名,比起父辈陆抗具备的德业只是规模略小,但也算是继承父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及三军之锐,亟以攻阐,比晋救至,阐必可拔。
(2)今当务富国强兵,力农畜谷,使文武之才效展其用。
5.史家评陆抗“贞亮筹干”,“西陵破晋”一战如何体现他的“筹干”的?请简要概括。
2020-05-03更新 | 3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苏)武,子卿。天汉元年,武帝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会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张胜许之。其一人夜亡,告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驰召医。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旄尽落。武使匈奴,明年,陵降,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武曰: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来归明年,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宣帝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甚优宠之。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素与桀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B.武素与桀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C.武素与桀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D.武素与桀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20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斥候”,古代的侦察兵。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是一个重要的兵种。
C.“节”,文中指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之为凭证。
D.“望”,我国古代每月第一天叫“望”,如《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面对卫律的逼降,他义正词严,使卫律哑口无言,只得“复举剑拟之”。
B.苏武出使匈奴,表现出不屈的民族气节。苏武到匈奴后,因突发变故,被扣幽禁,他两次想要自杀,只为捍卫国家尊严。
C.苏武为了完成使命,历经磨难而不屈。单于想让苏武投降,就把他关在一个大地窖中,苏武不屈服,用绝食来反抗。
D.苏武节操显著,他晚年得到优厚对待。他历经磨难,终于回到了汉朝;汉昭帝死后,汉宣帝让他做了右曹典属国,优待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②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2021-05-01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