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6 题号:1631264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陈季常见过三首(其二)

苏轼(宋)

送君四十里,只使一帆风。

江边千树柳,落我酒杯中。

此行非远别,此乐固无穷。

但愿长如此,来往一生同。


【注】①陈季常,居于黄州之龙丘,晚年隐于黄州歧亭;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与苏东坡是好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起句平淡,从一件事的起始入手,不给人破空之感;但“四十里”是饱含感情的,送朋友能送到四十里,可见难舍难分。
B.第二句不说“一江风”,而说“一帆风”,风由帆显,帆赋风形,形象感更强,能让人联想到前人的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颈联直抒胸臆,表明与好友并非远别,则无需惆怅。而适当的距离增添了美感,其乐无穷也,这正是苏轼心胸豁达的一面。
D.尾联是美好的祝愿,又包含着人生的感慨,“但愿”一词隐含着虽可与亲朋共聚但不能真正安慰自己的遗憾。
2.“江边千树柳,落我酒杯中”有平中见奇之妙,请简要赏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释; 红蕖(qú):荷花。殷勤:劳驾,有劳。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一二两句描绘作者所处环境,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杂乱、衰萎。
B.上片描绘的景色充满了颓废色彩,表达了词人谪居黄州时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
C.下片前三句,是写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表现出其自得其乐。
D.下片最后两句说殷勤的夜雨解脱了人世的烦热,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的抚慰中的平静和旷达,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不平和无奈。
2.词中“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两句在写景上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2022-10-23更新 | 10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注释】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春,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出巡所辖各县,自富阳赴新城途中,满心欢喜,写下了这首诗。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着一“知”字,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东风”的善解人意。
B.首联下句意谓“东风”吹停了积雨,吹散了阴云,是“知”的进一步展开。
C.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写野桃已结果,柳枝在摇摆,盎然生机跃然纸上。
D.在尾联中,作者想象西山地区农家全民总动员忙于春耕的欢乐景象。
2.请结合诗歌赏析第二联。
2020-02-06更新 | 7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②行歌,边行走边唱歌;野哭,哭于郊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除夕夜听到行歌和野哭时的感受,远处灯火、疏星渐趋暗淡,营造了除夕夜昏暗冷清的氛围。
B.颈联起句写盖着两层被子双脚依旧冰冷,既是写夜来霜重给身体带来的感受,也写出了特定场景下内心的悲凉。
C.尾联“谢”“嫌”“许”三字皆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深夜孤舟唯残灯相伴的情景,蕴含了作者的无奈之情。
D.全诗以悲情起句,“野哭”“病眼”“苦思”“霜重”“残灯”“孤舟”诸语,无不充满冷寂愁郁的色调,望而生悲。
2.请结合诗歌前两联简要概括作者除夜“不眠”的原因。
2023-08-27更新 | 2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