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报告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8 题号:1631290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注】MCN,一般指多频道网络。目前MCN平台按照业务类型,可以分为短视频、电商、直播、社交、资讯、垂直平台。

材料二:

网红经济是数字经济时代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指的是以互联网社交平台为基础,聚焦网络流量和粉丝形成定向销售市场,衍生出各种新的消费模式的网红经济产业链。网红经济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网红经济也迎合了大众猎奇的消费心理和需求,因此能被人们快速认可、接纳和追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丁真带火了四川甘孜理塘的旅游,李子柒对外传播了中国文化,网络直播还可以进行公益宣传和公益扶贫等。

随着网红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乱象。比如,网红明星偷逃税、直播带货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水军刷单以及流量造假等。这些乱象是网红经济中不健康的成分,引发恶意竞争,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健康发展。究其原因,无外乎人们存在投机心理、法律意识淡薄,以及相关法律制度滞后,无法发挥引导和保障作用。要避免网红经济乱象,使其既符合现代人的消费需求,又能保障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需要良法善治解难题。

网红经济乱象治理需要法律制度与时俱进。网红经济颠覆了传统的消费模式和消费场景,为消费者带来多元化、个性化和共享化的购物体验。与传统经济不同,网红经济消费模式由需求—产品—消费变为内容—需求—消费,消费场景从线下到线上,这种消费模式和消费场景的变化均会产生新的法律问题,比如直播平台是否存在数据造假、线上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网红明星的税收是否合理等问题。因此,治理网红经济乱象需要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等经济法律制度回应数字经济的发展,做出调整和完善,提供法律引导和保障。同时,经济法作为公平分配法,应针对网红经济乱象中的税收、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做出回应性立法,发挥调整功能,从整体、全面和长远角度推动形成数字经济法治、依法规范分配活动、保障分配秩序,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保障网红经济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摘编自赵莹《以良法善治促网红经济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优秀的网红可以为大家带来积极的影响,他们会传递正能量,告诉大家中华民族应有的美德。如李子柒不但让中国人感受到了本国文化,也向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她的成长故事为无数青年带来了正能量,走红不靠炒作,靠的是一步步的努力,为了制作一条有质量的视频,她离开家乡四川远赴甘肃学习兰州牛肉面的做法,就算要花三个月,也不会随随便便地靠糊弄来欺骗她的观众。这传递的就是真善美的道德价值观,也激励着当代大学生们去努力做更好的自己,去用真善美的道德观为自己的人生引航。

负能量网红会误导消费者,模糊观众的价值观。现在各大平台上的网红们道德素质参差不齐,由于这一行的入行门槛并不高,很多网红并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个人的道德观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有些网红为烂脸的假货说着好话,有些为了金钱销售三无产品,有些在传播低俗的视频,有些甚至在成名以后沾上了罪无可恕的瘾。再加上我国的网络监管并不是毫无死角,这些网红传播出来的观念也就为大学生们提供着负面信息。他们很容易把这种不好的想法当作自己的个性,去模仿这些道德败坏的行为,从而逐渐改变了自己的道德价值观。

(摘编自赵安策《网红经济影响下青年大学生价值观走向的调查研究》)

1.下列对材料一图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网红经济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其中居于上游的是提供广告营销需求的品牌方广告主。
B.网红经济全产业链中,居于中游的既有内容创作端的各类网红与MCN机构,又有内容分发端的各类短视频、电商及社交平台等。
C.粉丝通过购物、打赏实现最终消费,供应链公司为电商型MCN提供货品供应服务,它们在网红经济全产业链中都居于下游。
D.整个产业链中,品牌方、MCN和平台方共同完成了网红经济内容需求从提出到满足的过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网红经济之所以被人们快速认可、接纳和追捧,是因为它不仅是数字经济的产物,而且满足了人们猎奇的消费心理和需求。
B.网红经济的消费模式和消费场景与传统的截然不同,这种变化引发的新的法律问题需要税法、经济法等做出相应的调整。
C.优秀网红李子柒为了证明自己走红不是因为炒作,曾花三个月时间亲自去甘肃实地学习牛肉面做法,做出了高质量的视频。
D.只要各大平台提高网红的入行门槛,就能让更多的网红主动提高自己的学历,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正确引导消费者。
3.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网红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从而给粉丝传递正能量,促进网红经济健康发展。
【知识点】 报告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民以食为天,而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以外卖为天”。《2017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统计显示,基于互联网的外卖平台活跃用户超过8000万。外卖不仅深度渗透写字楼、办公楼和格子间里年轻人的日常餐饮,甚至在春运车厢里,只需在“铁路12306APP上,提前一小时预订高铁外卖,就不用再吃“火腿肠+方便面”了。外卖风行,有人点赞,有人拍砖,但毫无疑问,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常见的饮食方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食是重中之重。历朝历代,“吃货” 绝不罕见。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伊尹则在《本味》中列举了美食的苛刻标准,“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在正统饮食文化中,“如何吃”的仪式、流程比“吃什么”还重要。寻常百姓至少要做到孔子说的“食不言”,招待客人也要严格按照主客、长幼等主次有序落座。皇室就更讲究了,清朝标准御膳有120道菜,分为主食、点心、果品等。

外卖,将“怎么吃”的繁文缛节全部去掉,直接回归到“吃什么”的本质。从品类来说,外卖的口味也相当丰富,完全不输堂食。美食家蔡澜说过,“其实,有自信的店,才会用外卖宴客”。

外卖解放了厨房,也解放了家庭主妇。传统社会里,要求女性“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做饭这事儿,成了家庭主妇强制性的角色使命。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士不是更好吗?再说,从职场来看,女性的压力丝毫不比男性小。晚上加班后回家,与其花一小时做饭、半小时洗碗,倒不如一键点个外卖,半小时内送上门,省事省力省时。外卖还拯救了“单身贵族”。早在2015年,中国单身人口数量就超过两亿人,相当于俄罗斯和英国人口的总和。美团点评集团曾透露,平台65%的订单来自单身用户。

当然,外卖有利也有弊。中国饮食文化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聚食制长期流传,是中国人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重视食材、顺序、餐具,满足了人们的审美与礼节需求。而传统烹饪中的精华,也无法在一份外卖中得到体现。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2)

材料二:

材料三:

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已走过四十个年头,老百姓经历了从缺吃少穿到迈向小康生活的巨变。

“半夜吃一碗热气腾腾滑溜溜的粉,外面是星光点点,人间真值得。”现身长沙就忙着“寻味”的纪录片导演陈晓卿笑说,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饿”,“只要饿了,吃什么都好吃。只要饿,你会有特别多的朋友,也会有突然出现的很好的厨师和美食家,不饿的话,谈不上什么吃。”从《舌尖上的中国》到《风味人间》,陈晓卿打造了一批让吃货“欲罢不能”的作品。

谈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饮食变化,陈晓卿直言中国人从吃饱到吃得精细、吃得健康,确实变化特别大。但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我们吃东西的礼仪和对食物的敬畏消失了。这也是陈晓卿做《风味人间》的初心,“不能因为走得太快,就碰碎东西,我们选的角度是那些弱小的,可能会没有的东西。我们想给农耕时代的食物留下一个背影。”

(摘编自2018.12 “人民网”)

材料四:

《风味人间》全片共8集,历时四年精心准备。虽然同样是讲述以美食为线索的人文故事,但与《舌尖上的中国》着眼于中国传统美食不同,《风味人间》 把地域范围扩展到了全球。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深度讨论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并勾勒出恢弘的中华美食地图,从美食中折射出中国人民族个性的侧面。这样大范围的追根溯源,意在表达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异曲同工的。除了以往常用的航拍、延时,制作团队还和中科大的“美丽科学”团队合作。在拍摄中加入了超微摄影和显微摄影。

(摘编自2018.11“人民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
B.2013—2018 年在线外卖市场增速与同时期在线外卖用户增速成正相关关系。
C.陈晓卿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在饮食方面有很大的改善,但也有遗憾。
D.《风味人间》的制作团队没有墨守成规,能够引进先进技术拍摄高品质纪录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饮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希望食物做得越精细越好,伊尹则强调做美食要把握好度。
B.2011—2014年在线外卖用户增速上升,点外卖人数持续增加;2014—2018年在线外卖用户增速下降,点外卖的人逐年减少。
C.陈晓卿说,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饿”,这句话与俗语“饿时吃糠甜如蜜,饱时吃蜜蜜不甜”有异曲同工之妙。.
D.《风味人间》与《舌尖上的中国》同中存异。前者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并从中折射出中国人民族个性的侧面。
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外卖这种饮食方式的利与弊。
2020-03-17更新 | 8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10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亲爱的2010届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在华中大的这几年,你们留下了一生中特殊的记忆。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气,记得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记得在社团中的奔放与随意,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可是,你是否还记得强磁场和光电国家实验室的建立?记得人文讲坛上精神矍铄的先生叔子?记得应立新老师为你们修改过的简历?但愿它能成为你们进入职场的最初记忆。

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一定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几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我记得你们为烈士千里寻亲,记得你们在公德长征路上的经历;我记得你们在各种社团的骄人成绩;记得你们为中国的“常青藤”学校中无华中大一席而灰心丧气;记得你们刚刚对我的呼喊:“根叔,你为我们做成了什么?”——是啊,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大学子做什么?

我记得你们中间的胡政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创造了本科生参与研究的奇迹。我记得“校歌男”,记得“选修课王子”。我同样也记得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频临退学的学生与我聊天时目光中透出的茫然与无助,他们还是华中大的孩子,他们更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的饭菜常常让你们生气。我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只要我们共同记忆那些丑陋,总有一天,我们能将丑陋转化成美丽。

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远离母校。请记住,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的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虚拟的世界,还得回到现实的社会;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大,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多么朴实精辟!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 “被”华中大记忆!

(有删改)

1.面对即将离校的学生,李培根校长再三叮咛,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要永远记住,华中大是你们的母校,心中要时刻记住母校的精神。
B.要做好承受更多烦恼、磨难和艰辛的心理准备,因为这是成功者的必由之路。
C.不要对现实有太多抱怨,因为抱怨无济于事,成功也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
D.不要沉迷于虚拟世界,要直面现实,敢于竞争,充分展现华中大的精神风貌。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语言上整句和散句结合,整齐中富于变化,灵活不呆板,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文采斐然。
B.面对学校里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作者态度诚恳,表现出改变现实中不合理现状的坚定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C.本文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气势贯通,感情强烈深挚;演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亲切自然,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D.文章最后两段中“被”都表示被动,不情愿地接受的意思,如作者最后说的“强加给你们一个‘被’”。
3.如何理解“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它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这句话?
2020-07-13更新 | 5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6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我国无偿献血人次数保持连续20年增长,从1998年全国无偿献血约30万人次;增长到了2018年的接近1500万人次。仅仅20年时间,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全部临床用血都来自无偿献血。

我国已经建成体系完善、管理科学、保障有力、使用合理的血液管理工作格局,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建成了以血液中心、中心血站为主体,边远县级中心血库为补充,覆盖城乡、运行高效的血站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国的无偿献血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这一切都离不开各地血液中心及血站不断优化的招募和服务:常态化的无偿献血健康知识科学普及;无偿献血公益跑、创意大赛等新颖的宣传招募活动;建立“ 互联网+无偿献血”的一体化一站式宣传服务平台;不断健全无偿献血激励机制,每两年一次的全国无偿献血表彰活动等。这些以献血者为中心的各种服务,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对无偿献血的好感度,让越来越多的人真正体会到“我献血·我健康·我快乐”的真正含义,也将我国无偿献血的社会认知提到了更高的台阶。

(摘编自搜狐网2019年6月21日《无偿献血正在成为我们健康生活的-部分》,有删改)

材料二:

(摘编自《南京地区2013—2017年团体无偿献血情况分析》,有删改)

材料三:

大家都知道,生命离不开血液,输血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特殊医疗措施。因为血液不能实现人工制造,临床用血只能靠健康人体捐献,而血源性感染的流行程度在自愿无偿献血者中是最低的。过去,临床用血来自个体卖血,他们为了卖更多钱,往往弄虚作假,隐瞒病史,甚至冒名顶替,重复多次卖血,严重影响了血液质量和供血者的健康,许多民众对此十分忧虑,担心祸及自身。因此只有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坚决制止买血卖血行为,才能保证医疗用血的质量,才能遏制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定的经血液传播的艾滋病、肝炎等疾病的传播,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最大限度地保护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体健康。

无偿献血是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精神的具体表现,也是一种互救互助的方式,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和人道友爱精神。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要素。

(摘编自新浪网新闻中心《无偿献血意义非凡》,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年来,我国无偿献血的人次数保持了连续增长,成就巨大。
B.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经实现临床用血全部来源于无偿献血。
C.从图表看,前四大类无偿献血的团体中,教师团体的比例最低。
D.个别个体卖血者弄虚作假,曾经严重降低我国医疗用血的质量。
2.下列对材料中“无偿献血”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偿献血是健康长寿的重要要素,能增强献血者体质,促进其健康;同时它还是救人的高尚品行,能使献血者的心灵得到慰藉。
B.“无偿” 献血不同于“有偿”和“义务”献血,它既不能取得实际的经济利益,又不是应尽的本分,完全取决于献血者的自愿。
C.近些年,南京地区无偿献血的各职业团体,学生的占比最高,且大体呈渐增态势,公司职员约占一到两成,教师团体占比最低。
D.“无偿献血”是互救互助的方式之一,体现的是人们之间团结友爱的精神,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性,有献血条件者应参与进来。
3.从上述材料看,广大民众支持无偿献血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0-03-02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