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五代十国 > 刘昫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3 题号:1633147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归道,弱冠明经举。长寿中累补司宾丞,仍通事舍人内供奉。久之,转左卫郎将。圣历初,突厥默啜遣使请和,制遣左豹韬卫将军阎知微入蕃,册为立功报国可汗。默啜又遣使入朝谢恩,知微遇诸途,便与之银带,兼表请蕃使入都日,大备陈设。归道上言曰:突厥背恩积稔,悔过来朝,宜待圣恩,宽其罪戾,解辫削衽,须禀天慈。知微擅与银带,国家更将何物充赐?望反初服,以朝恩。且小蕃使到,不劳大备之仪。则天之。及默啜将至单于都护府,乃令归道摄司宾卿迎劳之。默啜又奏请六胡州及单于都护府之地,则天不许。默啜深怨,遂拘絷归道,将害之。归道辞色不挠,更责以无厌求请,兼喻其祸福,默啜意稍解。会有制赐默啜粟三万石、杂彩五万段、农器三千事,并许之结婚。于是归道得还,遂面默啜不利之状,请加防御,则天纳焉。顷之,默啜果叛,挟阎知微入寇赵、定等州。擢拜归道夏官侍郎,甚亲委。累迁左金吾将军、司膳卿,兼押千骑。未几,除尚方监,加银青光禄大夫。转殿中监,仍令依旧押千骑,宿卫于玄武门。敬晖等讨张易之、昌宗也,遣使就索千骑。归道既先不预谋,拒而不与。及事定晖等将诛之归道执辞免令归私第中宗嘉其忠壮骤除殿中少监右金吾将军岁余病卒赠辅国大将军追封原国公中宗亲为文以祭之。子宾庭,开元中为光禄卿。

(选自《旧唐书·循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事定/晖等将诛之归道/执辞免/令归私第/中宗嘉其忠壮/骤除殿中少监/右金吾将军/岁余病/卒赠辅国大将军/追封原国公/
B.及事定/晖等将诛之归道/执辞免令/归私第/中宗嘉其忠壮/骤除殿中少监/右金吾将军/岁余病卒/赠辅国大将军/追封原国公
C.及事定/晖等将诛之/归道执辞/免令归私第/中宗嘉其忠壮/骤除殿中少监/右金吾将军/岁余病/卒赠辅国大将军/追封原国公/
D.及事定/晖等将诛之/归道执辞免/令归私第/中宗嘉其忠壮/骤除殿中少监/右金吾将军/岁余病卒/赠辅国大将军/追封原国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朝恩”与“我于城隅”(《静女》)两句中的“俟”字含义相同。
B.“则天之”与“君尔妾亦”(《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然”字含义相同。
C.“遂面默啜不利之状”与“信臣精粹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两句中的“陈”字含义不同。
D.“甚亲委”与“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原列传》)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归道劝阻朝仪。在突厥使者来京之时,归道以突厥是悔悟过失前来朝见等理由劝阻朝廷拟用的仪式。
B.田归道不辱使命。由于武则天拒绝了默啜可汗的无理要求,田归道被拘禁,但他大义凛然,无畏抗争。
C.田归道很有远见。归道对突厥的情况非常了解,请求加强防御,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导致默啜背叛。
D.田归道得到肯定。在敬晖等派人索要千骑讨伐张氏时,他拒绝不给;病逝后,唐中宗亲自撰文祭奠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微遇诸途,便与之银带,兼表请蕃使入都日,大备陈设。
(2)归道辞色不挠,更责以无厌求请,兼喻其祸福,默啜意稍解。
21-22高二下·安徽安庆·期末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杜佑,君卿,京兆万年人。佑以荫补济南参军事、剡县丞。时刺史韦元甫尝受恩于佑父,佑谒见,元甫未之知,以故人子待之。他日,元甫视事,有疑狱不能决。佑时在旁,元甫试讯于佑;佑口对响应,皆得其要。元甫奇之,乃奏为司法参军。元甫为浙西观察、淮南节度,皆辟为从事,深所委信。

佑性敦厚强力,尤精吏职,虽外示宽和,而持身有术。为政弘易,不尚皦察,掌计治民,物便而济,驭戎应变,即非所长。性嗜学,该涉古今,以富国安人之术为己任。初开元末,刘秩采经史百家之言,取《周礼》六官所职,撰分门书三十五卷,号曰《政典》,大为时贤称赏。佑得其书,寻味厥旨,以为条目未尽,因而广之,加以《开元礼》《乐》,书成二百卷,号曰《通典》。贞元十七年,自淮南使人诣阙献之。优诏嘉之,命藏书府。其书大传于时,礼乐刑政之源,千载如指诸掌,大为士君子所称。佑性勤而无倦,虽位极将相,手不释卷。质明视事,接对宾客,夜则灯下读书,孜孜不怠。与宾佐谈论,人惮其辩而伏其博,设有疑误,亦能质正。

元和元年,河西党项潜导吐蕃入寇,边将邀功,亟请击之。佑上论之曰:“臣伏见党项与西戎潜通屡有降人指陈事迹而公卿廷议以为诚当谨兵戎备侵轶益发甲卒邀其寇暴此盖未达事机匹夫之常论也。党项小蕃,杂处中国,本怀我德,当示抚绥。今戎丑方强,边备未实,诚宜慎择良将,诫之完葺,使保诚信,绝其求取,用示怀柔。来则惩御,去则谨备,自然怀柔,革其奸谋,何必遽图兴师,坐致劳费!”上深嘉纳。

岁余,请致仕,诏不许,但令三五日一入中书,平章政事。元和七年薨,寿七十八,废朝三日,册赠太傅,谥曰安简。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伏见党项与西戎潜通/屡有降人指/陈事迹而公卿廷议/以为诚当谨兵戎备/侵轶益发甲卒/邀其寇暴/此盖未达事机/匹夫之常论也
B.臣伏见党项与西戎潜通/屡有降人指陈事迹/而公卿廷议/以为诚当谨兵戎/备侵轶/益发甲卒/邀其寇暴/此盖未达事机/匹夫之常论也
C.臣伏/见党项与西戎潜通/屡有降人指/陈事迹面公卿廷议/以为诚/当谨兵戎/备侵轶/益分甲卒/邀其寇暴/此盖未达事机/匹夫之常论也
D.臣伏见党项与西戎潜通/屡有降人指陈事迹/而公卿廷议/以为诚当谨兵戎备/侵轶益发甲卒/邀其寇暴/此盖未达事机/匹夫之常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表字。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开元,年号名。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疏,文中指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件。
D.册赠,册即册书,册赠即以册书的形式对功臣及其亲属追加封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佑恩荫入仕,断案有方。杜佑凭借祖上的功绩做了官。对韦元甫未能决断的疑案,杜佑的回答得到韦元甫的称赞,彰显出自己的才能。
B.杜佑秉性敦厚,样样精通。杜佑的外表让人觉得他宽容和善,但实际上他却很有权谋,在政治、军事、经济、民事等方面能力突出。
C.杜佑勤奋好学,读书著书。杜佑始终喜好学习,白天处理公事,夜晚继续读书;补充《政典》的内容,写成《通典》,被人大加赞颂。
D.杜佑忠于朝廷,深得信任。杜佑将研究富国安民的治政之道看作是自己的责任。晚年时请求退休朝廷不准,仍让他参与商讨政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刺史韦元甫尝受恩于佑父,佑谒见,元甫未之知,以故人子待之。
2022-11-16更新 | 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白居易为谏官

《旧唐书》

①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元和)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圣恩。

②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 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任。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③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切情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听纳。

(选自《旧唐书》)


【注】①禁中:宫中。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箴时之(     )             (2)左拾遗(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是朕拔擢名位(     
A.导致B.致使C.达到D.获得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由是多听纳
A.听见B.进见C.相当于“被”D.同“现”
4.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居易所以不避死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5.第①段画线句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圣恩
6.白居易为什么能得到章武皇帝的重用,请结合文章概括。
2023-10-24更新 | 5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枢,字纪圣,御史大夫裴寅子,咸通十二年登进士第。宰相杜审权出镇河中,为从事,得秘书省校书郎,再迁蓝田尉,直弘文馆。大学士王铎深知之,铎罢相失职,枢亦久之不调。从僖宗幸蜀,中丞李焕奏为殿中侍御史,迁起居郎。中和初,王铎复见用,以旧恩徙为郑滑掌书记、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入朝历兵、吏二员外郎。龙纪初,擢拜给事中,改京兆尹。宰相孔纬尤深奖遇。大顺中,纬以用兵无功贬官,枢坐累为右庶子,寻出为歙州刺史。乾宁初,入为右散骑常侍,从昭宗幸华州,为汴州宣谕使。

初,枢自歙州罢郡归朝,路经大梁,时朱全忠兵威已振,枢以兄事之,全忠由是重之。及枢传诏,全忠皆禀朝旨,献奉相继,昭宗甚悦,迁兵部侍郎。时崔胤专政,亦倚全忠,二人因是相结,改枢吏部侍郎。未几,换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其年冬,昭宗幸华州,崔胤贬官,枢亦为工部尚书。天子自岐下还宫,以枢检校右仆射、同平章事,出为广南节度使。制出朱全忠保荐之言枢有经世才不可弃之岭表寻复拜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累兼吏部尚书判度支。崔胤诛,以全忠素厚。相位如故。从昭宗迁洛阳,驻跸陕州,进右仆射、弘文馆大学士、太清宫使,充诸道盐铁转运使。

哀帝初嗣位,柳璨用事,全忠尝奏用牙将张廷范为太常卿,诸相议,枢曰:廷范勋臣,幸有方镇节钺之命,何藉乐卿?恐非元帅梁王之旨。乃持之不下。俄而全忠闻枢言,谓宾佐曰:吾常以裴十四器识真纯,不入浮薄之伍,观此议论,本态露矣。切齿含怒。柳璨闻全忠言,寻希旨罢枢相位,和陵祔享,拜尚书左仆射。五月,责授朝散大夫、登州刺史,寻再贬泷州司户。六月十一日,行及滑州,全忠遣人杀之于白马驿,投尸于河,时年六十五。初,全忠佐吏李振曰:此等自谓清流,宜投诸河,永为浊流。全忠笑而许之。

史臣曰:枢因盗而振,盗憎而亡,宜哉!君子守道远刑,盖虑此也。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三·列传第六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制出朱全忠/保荐之言/枢有经世才/不可弃之岭表/寻复拜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累兼吏部尚书/判度支
B.制出/朱全忠保荐之言/枢有经世才/不可弃之/岭表寻复拜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累兼吏部尚书/判度支
C.制出/朱全忠保荐之/言枢有经世才/不可弃之岭表/寻复拜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累兼吏部尚书/判度支
D.制出朱全忠/保荐之/言枢有经世才/不可弃之/岭表寻复拜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累兼吏部尚书/判度支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表征召、征用之意,与《张衡传》中“连辟公府不就”的“辟”意思相同。
B.“幸蜀”的“幸”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而君幸于赵王”的“幸”意思不同。
C.“兄事”的“事”与《张衡传》中“衡因上疏陈事”的“事”意思相同。
D.“素厚”的“素”与《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的“素”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枢中进士后得到权贵人物杜审权、王铎、李焕、孔纬等的赏识,升官一直很顺利,很快做到了给事中、京兆尹等职。
B.裴枢结识朱全忠以后受到赏识,先后担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户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及工部尚书等高级官职。
C.崔胤在朝廷专政,依靠朱全忠,而这时裴枢与朱全忠交好,故裴枢同崔胤二人相交很好,崔胤被贬后,裴枢依然身居高位。
D.裴枢虽因朱全忠而身居高位,却又终因朱全忠而遭遇杀身之祸,可见依附朱全忠这样的“盗”并非全身远祸的良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顺中,纬以用兵无功贬官,枢坐累为右庶子,寻出为歙州刺史。
(2)宰相杜审权出镇河中,辟为从事,得秘书省校书郎,再迁蓝田尉,直弘文馆。
2023-08-18更新 | 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