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4 题号:1636685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将以刘縯、刘秀兄弟威名益盛,阴劝更始刘玄除之。縯部将刘稷勇冠三军,更始以稷为抗威将军,稷不肯拜。更始乃与诸将陈兵数千人,先收稷,将诛之,縯固争。李轶,朱鲔因劝更始并执縯,即日杀之。刘玄以族兄光禄勋赐为大司徒。秀闻之,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秀,秀不与交私语,惟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縯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更始遣王匡攻洛阳,京兆诸县及城中共起兵杀王莽。更始将都洛阳,以刘秀行司隶校尉,使前整修宫府。秀乃置僚属,作文移,从事司察。一如旧章。

更始北都洛阳,分遣使者徇郡国,曰:“先降者复爵位!”使者至上谷,上谷太守扶风耿况迎,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功曹寇恂勒兵入见使者,请之,使者不与,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胁之邪!”恂曰:“非敢胁使君,窃伤计之不详也。今天下初定使君建节衔命郡国莫不延颈倾耳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将复何以号令他郡乎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

更始以刘秀行大司马事,持节北度河,镇慰州郡。

大司马秀至河北,所过郡县,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吏民喜悦,争持牛酒迎劳,秀皆不受。

南阳邓禹杖策追秀,及于邺。秀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秀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秀笑,因留宿间语。禹进说曰:“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更始既是常才,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为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秀大悦,因令禹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十九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初定/使君建节/衔命郡国/莫不延颈倾耳/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将复何以号令他郡乎/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
B.今天下初定/使君建节衔命/郡国莫不延颈倾耳/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将复何以号令他郡乎/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
C.今天下初定/使君建节/衔命郡国/莫不延颈倾耳/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将复何以号令他郡乎/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
D.今天下初定/使君建节衔命/郡国莫不延颈倾耳/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将复何以号令他郡乎/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是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古称,为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
B.大司马,商时开始设置,位列三公,西汉时是行政最高官职的称呼。
C.持节,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到外国或者地方出使。
D.牛酒,指的是牛和酒,是古代用来当作馈赠、犒劳、祭祀的物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始帝利用刘稷不肯接受任命一事,逮捕了刘稷、刘縯,并趁机在当天就杀了他们,同时任命同族兄长光禄勋刘赐为大司徒。是否要为兄长报仇,成为摆在刘秀面前的一道难题。
B.刘秀去宛城向更始帝请罪,他不夸耀自己的战功,不和其他官员说私心话,不敢为刘縯服丧,只是一直责备自己有罪。实则是不打草惊蛇,是刘秀图谋大业前的蛰伏。
C.使者在上古郡巡行时,收下太守耿况的印信,但是言而无信,过了一夜还不归还。功曹寇恂先礼后兵,劝说使者无效后,吆喝左右的随从召唤耿况,强取印信给耿况戴上。
D.刘秀作为大司马,镇守慰问河北各州郡时,惩处奸邪之人,平反冤案,释放无罪的囚徒,废除王莽的苛政。同时,他深谋远虑,招揽了许多英雄豪杰,获得了百姓的爱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秀乃置僚属,作文移,从事司察。
(2)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
5.邓禹从哪三个方面劝说刘秀图谋大志?请作分析。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质字子野。少谨厚淳约,力学问。伯父旦见其所为文,嗟赏之。以荫补太常寺奉礼郎。后献文召试,赐进士及第。通判苏州,州守黄宗旦少质,尝因争事,宗旦曰:“少年乃与丈人抗邪?”质曰:“事有当争,职也。”卒不为屈。宗旦得盗铸钱者百余人,下狱治,退告质曰:“吾以术钩致得之。”喜见于色。质曰:“以术钩人置之死而又喜,仁者之政,固如是乎?”宗旦惭沮,为薄其罪。知蔡州。州人岁时祀吴元济庙,质曰:“安有逆丑而庙食于民者。”毁之,为更立狄仁杰、李愬像而祠之,蔡人至今号“双庙”。以本曹郎中召为开封府推官。时兄雍为三司判官,质不欲兄弟并居省府,恳辞,得知寿州,徙庐州。盗杀其徒,并赀而遁,捕得之。质论盗死,大理以谓法不当死,质曰:“盗杀其徒,自首者原之,所以疑坏其党,且许之自新,此法意也。今杀人取赀而捕获,贷之,岂法意乎?”疏上不报。降监舒州灵仙观。逾年,韩琦知审刑院,请盗杀其徒、非自首者勿原。著为令。于是郑戬、叶清臣皆言质非罪,且称其材,起知泰州。尝摄江陵府事,或诉民约婚后期,民言贫无赀以办,故违约。质问其费几何,出私钱予之。吏捕盗人衣者,盗叩头曰:“平生不为过,迫饥寒而至于此。”质命取衣衣之,遣去。擢天章阁待制出知陕州卒质家世富贵兄弟习为骄侈而质克己好善自奉简素如寒士不喜畜财至不能自给。范仲淹贬饶州,治朋党方急,质独载酒往饯。或以诮质,质曰:“范公贤者,得为之党,幸矣。”世以此益贤之。

(选自《宋史·王质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擢天章阁/待制出知陕州/卒/质家世富贵/兄弟习为骄侈/而质克己/好善自奉/简素如寒士/不喜畜财/至不能自给/
B.擢天章阁/待制出知陕州/卒/质家世富贵/兄弟习为骄侈/而质克己好善/自奉简素如寒士/不喜畜财/至不能自给/
C.擢天章阁待制/出知陕州/卒/质家世富贵/兄弟习为骄侈/而质克己好善/自奉简素如寒士/不喜畜财/至不能自给/
D.擢天章阁待制/出知陕州/卒/质家世富贵/兄弟习为骄侈/而质克己好善/自奉简素/如寒士不喜畜财/至不能自给/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因受荫庇而补任官职,“荫”即因父辈有功而给子辈入学或者任官的待遇。
B.庙食,历史上有功劳、名声地位的人死后立庙,受人奉祀,享受民间祭飨。
C.推官,官职名,唐代始置,历朝职司范围有所不同,一般掌管推勾狱讼之事。
D.大理,即大理寺,古官署名,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质心存仁爱。当太守黄宗旦抓获了许多私铸钱币的人而沾沾自喜的时候,王质认为,他耍手段抓人置之于死地却又喜形于色,不合乎仁者的治道。
B.王质宦途不畅。他被朝廷授予开封府推官的官职,最终却去了寿州;在庐州因为判案与大理寺不同而被贬谪,直到获得韩琦支持,他才被起任。
C.王质疾恶如仇。主政蔡州时,他愤怒地毁掉了叛贼吴元济的雕像,改立了狄仁杰、李愬的雕像,供人祭祀,这座庙成为蔡州人口中的“双庙”。
D.王质欣慕贤人。范仲淹被贬饶州时,朝廷正在严厉惩治朋党,尽管如此,王质依然前去饯行,有人责备他,他却以成为范公的朋党为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通判苏州,州守黄宗旦少质,尝因争事,宗旦曰:“少年乃与丈人抗邪?”
(2)尝摄江陵府事,或诉民约婚后期,民言贫无赀以办,故违约。
2019-09-29更新 | 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废帝讳奕,字延龄,哀帝之母弟也。兴宁三年二月丙申,哀帝崩,无嗣。丁酉,即皇帝位,大赦

四年夏四月庚戌,大司马桓温帅众伐慕容暐。秋七月辛卯,暐将慕容垂帅众温,温击败之。九月戊寅,桓温裨将邓遐、朱序遇暐将傅末波于林渚,又大破之。戊子,温至枋头。丙申,以粮运不继,焚舟而归。十一月辛丑,桓温自山阳及会稽王昱会于涂中,将谋后举。

六年十一月丁未,阙,因图废立,诬帝在藩夙有痿疾,嬖人相龙、计好、朱灵宝等参侍内寝,而二美人田氏、孟氏生三男,长欲封树,时人惑之,温因太后以伊霍之举。己酉,集百官于朝堂,宣崇德太后令曰:“今废奕为东海王,以王还第,供卫之仪,皆如汉朝昌邑故事。”即日,桓温使散骑侍郎刘享收帝玺绶,帝著白蛤单衣,步下西堂,乘犊车,出神兽门。群臣拜辞,莫不歔欷。

初,桓温有不臣之心,欲先立功河朔,以收时望。及枋头之败,威名顿挫,遂潜谋废立,以长威权。然惮帝守道,恐招时议。以宫闱重閟,床笫易诬,乃言帝为阉,遂行废辱。初,帝平生每以为虑,尝召术人扈谦筮之,卦成,答曰“晋室有盘石之固,陛下有出宫之象”,竟如其言。

咸安二年正月,降封帝为海西县公。四月,徙居吴县,十一月,妖贼卢悚遣弟子殿中监许龙晨到其门,称太后密诏,奉迎兴复。帝初欲从之,纳保母谏而止。龙曰:“大事将捷,焉用儿女子言乎?”帝曰:“我得罪于此,幸蒙宽宥,岂敢妄动哉。且太后有诏,便应官属来,何独使汝也。汝必为乱。”因叱左右缚之,龙惧而走。帝知天命不可再,深虑横祸,乃杜塞聪明,无思无虑,终日酣畅,于内宠,有子不育,庶保天年。太元十一年十月甲申,于吴,时年四十五。

节选自《晋书·帝纪卷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暐将慕容垂帅众                         距:同“拒”,抵抗
B.阙,因图废立                                诣:到
C.温因太后以伊霍之举                      讽:讽刺
D.于内宠,有子不育                         耽:沉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丙申,属于干支纪年法,我国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后文的“咸安”“太元”也属此类纪年法。
B.大赦,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以施恩为名,常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等情况下,常颁布赦令。文中的“大赦”指废帝即皇位后大赦天下。
C.术人,即术士,古代的术士泛指法术之士、讲阴阳灾异的人以及以占卜、星相为职业的人。文中的术人指以占卜、星相为职业的人。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古代对不同人的去世有不同的称谓,如皇帝去世称“崩”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司马桓温屡立战功,他曾亲自带军击败了慕容垂的军队,接着其裨将邓遐、朱序又在林渚大败傅末波。这促使他有了废立之心。
B.大司马桓温为废除晋废帝,挖空心思,因为晋废帝有阳痿之疾,没有生育能力,其子是嬖人所生,所以以此力劝太后行废立之事。
C.晋废帝常常担心桓温有废立之心。他曾经找术士占卜,所得卦象显示晋王室虽然很巩固,但废帝有被迫出宫的征兆。
D.晋废帝被废除后得以保全天年,得益于他含垢忍辱,有意不问世事,故意放纵自己,以取得朝廷的信任,从而消除朝廷对他的猜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内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供卫之仪,皆如汉朝昌邑故事。
(2)我得罪于此,幸蒙宽宥,岂敢妄动哉。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018-02-08更新 | 4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完颜合达,名瞻,字景山。少长兵间,习弓马,能得人死力。贞祐三年六月,北兵大将以州人黄裳入城招降,父老不从,合达引兵逆战,知事势不敌,以本军降于阵。四年十一月,合达率所部及州民并海西南归国。兴定三年四月,人犯通秦寨,合达出兵安塞堡,抵隆州,夏人自城中出步骑二千逆战,进兵击之,斩首数十级,俘十人,遂攻隆州,陷其西南隅,会日暮乃还。十一月,夏人攻安塞堡,其军先至,合达与征行元帅纳合买住御之。潜军裹粮倍道兼进,夜袭其营,夏人果大溃,追杀四十里,坠崖谷死者不可胜计。上闻之,诏谕曰:经画如此,彼当知畏,期之数年,卿等可以休息矣。正大二年七月,陕西旱甚,合达斋戒请雨,雨澍,是岁大稔,民立石颂德。延安既残毁,合达令于西路买牛付主者,招集散亡,助其耕垦,自是延安之民稍复耕稼之利。八月,巩州田瑞反,合达讨之,诸军进攻,民赖以宁。十月已未朔,诏合达及枢密副使蒲阿救卫州。初,朝廷以恒山公仙屯卫州,公府节制不一,欲合而一之。至是,河朔诸军围卫,内外不通已连月,但见塔上时举火而已。合达等既至,先以亲卫兵三千尝之,北兵小退,翼日围解未几以蒲阿权参和政事同合达行省事于阌乡以备潼关先是陕省言备御策谓可助陕西军以决一战使陕西不守河南亦不可保至是,自陕以西亦不守矣。八年十一月,邓州报,北兵道饶峰关,由金州而东。九年正月丁酉,两省军溃于阳翟之三峰山。合达知大事已去,以数百骑走钧州,北兵堑其城外攻之,走门不得出,匿窟室中,城破,北兵发而杀之。合达熟知敌情,习于行阵,且重义轻财,与下同甘苦,有俘获即分给,遇敌则身先之而不避,众亦乐为之用,其为人亦可知矣。左丞张行信尝荐之曰:完颜合达,今之良将也。

(节选自《金史•完颜合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以蒲阿权参和政事/同合达行省事于阌乡/以备潼关/先是/陕省言备御策/谓可助陕西军以决一战/使陕西不守河南亦不可保/
B.未几/以蒲阿权参和政事/同合达行省事于阌乡/以备潼关/先是/陕省言备御策/谓可助陕西军以决一战/使陕西不守/河南亦不可保/
C.未几/以蒲阿权参和政事/同合达行省事/于阌乡以备潼关/先是/陕省言备御策/谓可助陕西军以决/一战使陕西不守/河南亦不可保/
D.未几/以蒲阿权参和政事/同合达行省事/于阌乡以备潼关/先是/陕省言备御策/谓可助陕西军以决/一战使陕西不守河南亦不可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老,古时乡里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多由有名望的老人担任,亦尊称老年人。
B.夏,西夏,宋代兴起于今内蒙古一部分及甘肃西北部的国家,后为蒙古所灭。
C.己未,干支纪日法,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与干支纪年法的干支顺序不同。
D.左丞,秦置尚书丞,汉沿置,至东汉时,分置左右丞,主持尚书台,监察百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完颜合达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贞祐三年,面对敌人的招降,合达率军迎敌,但看到两军不是势均力敌,就向对方投降以保存实力,没过多久率领本部兵马和州民回国。
B.完颜合达敢于拼杀,大败敌人。兴定三年四月,合达在隆州与敌人的两千多骑兵作战,攻陷了隆州城的西南角,十一月时又乘势追击,率领军队突袭敌营,大败敌军。
C.完颜合达关心民生,百姓安乐。延安因为战乱残破毁坏,合达派人买牛,召集逃亡的人并帮助他们耕种,民众稍微恢复了耕作,后又平定叛乱,当地民众才赖以安宁。
D.完颜合达关爱属下,士卒拥戴。合达熟知敌情,懂得行军布阵之法,能和部下同甘共苦,有缴获的东西便立即分给别人,遇见敌人便身先士卒,大家也乐意为他所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经画如此,彼当知畏,期之数年,卿等可以休息矣。
(2)合达等既至,先以亲卫兵三千尝之,北兵小退,翼日围解。
2021-05-16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