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左丘明(前556-前45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168 题号:16378510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题目。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晋,何之有?(讨厌)B.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C.行李之往来,其乏困(供给)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撤走)
2.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辍耕垄上(动词,往,到)
B.是寡人过也(结构助词,的)
C.臣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
D.何厌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下列语句中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
B.将焉取之       之:指代土地
C.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何厌之有       厌:厌烦
2.下面句子中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动词。认为
B.敢以烦执事      以:介词。用,拿。,
C.焉用亡郑以陪邻    焉:代词。怎么。
D.将焉取之       焉:代词。哪里。
2017-10-22更新 | 4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 越国以________________       (2) 焉用亡郑以_________
(3) 且君尝晋君赐矣_____________ (4) 又欲其西封_________
(5) 夫人之力不及此 _____________(6) 人之力而敝之_________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017-10-17更新 | 4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原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原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节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①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②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③管:钥匙。④墨:穿着黑衣服。⑤勤:使……劳累。⑥请三帅: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⑦彼实构吾二君:他们的确使两国国君结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王之所风雨也                  辟:通“避”
B.寡君若得而食之,不            厌:满足
C.二三子,孤之罪也            辱:欺辱
D.妇人暂而免                      诸:兼词,之于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且行千里,谁不知                      还也
B.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            行李往来
C.乡师                                   秦王还柱
D.且吾不一眚掩大德                      其无礼于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来突出人物个性,如蹇叔的忠直耿介,见识深远;秦穆公的刚愎自用、知错自省等。
B.文章写的是战争,却不是把战争的过程作为写作重点,而是围绕秦穆公“劳师以袭远”的战略错误导致战争失败这个中心,把众多的人物、纷杂的事件组织起来,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C.杞子作为秦国驻防在郑国的将领,拿到了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之后,建议穆公里应外合消灭郑国,得到了穆公的支持,由此可以看出秦穆公急于扩张的野心。
D.原轸认为秦穆公不听贤者之言,劳师袭郑,是天奉我的好时机,他和栾枝激烈争论,批评栾枝拒绝为国效劳的言论。表现出他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对秦无理的痛恨。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019-01-08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