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讽喻类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6 题号:16399513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四时读书乐·夏

【元】翁森

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称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注】①夏季的南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歌咏读书情趣的劝学诗,它将夏季也视为读书的好时光,勉励人们勤奋读书,体现了高雅情趣。
B.第一、二句借竹、书斋小、阳光等意象写出书斋清幽、安静、敞亮的特点。“明”字特指读书人内心的敞亮。
C.夏天白天变长了,是非常适合读书的,读完书后,可以听听蝉儿的鸣叫;夜晚读书时,有萤火虫飞入来作伴。
D.“稔”是熟知的意思,诗人倒置了五、六句,强调夏日读书让人具有远古羲皇时代的人一样逍遥自在的感受。
2.这首诗是如何把夏季与读书联系起来写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21-22高二下·河南开封·期末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讽喻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其四十九)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

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


注:①紫宫:皇帝的居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意思说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有着芙蓉一般鲜明美好的身姿。
B.“皓齿”代指清脆的歌喉,句意说她的清脆的歌喉最终没有发出声来。
C.“芳心”句中的“空”字用得巧妙,表现出女子有空闲时间保持情怀。
D.“沉吟何足悲”表面上说不悲恸,其实是人生的大悲恸,是痛之至极。
2.诗句“由来紫官女,共妒青蛾眉”发挥了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有何暗示意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1-10-16更新 | 10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放言五首(其一)

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①本诗是诗人因直言上谏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②底事:何事。③臧生,指臧武仲,当时人称他为圣人,孔子斥之为凭借防地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宁子,指宁武子,孔子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④燔柴:大火。照乘:明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辨伪”二字,直言作伪者难以被辨别,锋芒也指向了当时的黑暗政治。
B.颔联用“但爱”“可知”二词,表达了对世人追随伪圣、不识真贤的愤慨。
C.诗人否定“草萤”“荷露”的同时,也抒发了因自身力量微薄的无奈之情。
D.这首诗是针对辨别人才真伪的设喻说理,形象生动,发人深省。
2.本诗尾联和诗人在《放言五首(其三)》中的“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同样谈到了对人才的辨识之法,请谈谈你对这两处诗句的理解。
2023-10-23更新 | 11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南吕]四块玉·叹世

元·曾瑞

罗网施,权豪使,石火光阴不多时。劼活若比吴蚕似。皮作锦,茧做丝,蛹烫死。


[注释]①罗网施:指设圈套害人。②石火光阴:形容如石火迸发,转瞬即逝。③劼活:忙碌。
1.请将曲中最后三句的寓意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2.这首元曲是一首讽刺世态之作,请结合这首元曲的主要修辞手法来进行分析。
2021-05-07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