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3 题号:1684443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①舁,yú,抬;篮舆:轿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B.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C.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D.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时有赏菊花、插茱萸、饮雄黄酒、登高的习俗。
B.葛巾漉酒,葛巾,葛布做的头巾,文中指陶渊明用头巾过滤掉新酿酒的杂质。
C.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与辛词“元嘉草草”中“元嘉”所指一样。
D.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后世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少年时就有高雅的志趣,博学多识,擅长为文,他创作的《五柳先生传》,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他的真实写照。
B.檀道济探望卧床挨饿的陶渊明,用贤者应在明时入世之理劝导他,并送给他粮食和肉,等渊明收下后才率部下离开。
C.王弘想结交陶渊明,却请不来他,只好经由庞通之设宴邀请。陶渊明赴宴饮酒,也并未对随后赶来的王弘产生抵触。
D.陶渊明喜爱饮酒,或与朋友欢饮,或将钱全置于酒铺换酒,或在酒酣之际弹拨无弦之琴,或在醉后让朋友自行离开。
4.下列哪项不属于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
C.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陶渊明传》)
D.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陶渊明传》)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二)

贞观十四年,侯君集平高昌之后,太宗欲以其地为州县。魏征曰:“陛下初临天下,高昌王先来朝谒,自后数有商胡称其遏绝贡献,加之不礼大国诏使,遂使王诛载加。若罪止文泰斯亦可矣未若因抚其民而立其子所谓伐罪吊民威德被于遐外为国之善者也。今若利其土壤以为州县,常须千余人镇守,数年一易。每来往交替,死者十有三四,遣办衣资,离别亲戚,十年之后,陇右空虚。陛下终不得高昌撮谷尺布以助于中国。所谓散有用而事无用,臣未见其可。”太宗不从,竟以其地置西州,仍以西州为安西都护府,每岁调发千余人防遏其地。

黄门侍郎褚遂良亦以为不可,上疏曰:“臣闻古者哲后临朝,明王创业,必先华夏而后夷狄,广诸德化,不事遐荒。陛下诛灭高昌,威加西域,收其鲸鲵,以为州县。然则王师初发之岁,河西供役之年,飞刍挽粟,十室九空,数郡萧然,五年不复。陛下每岁遣千余人而远事屯戍,终年离别,万里思归。去者资装,自须营办,既卖菽粟,倾其机杼。经途死亡,复在言外。设令张掖尘飞,酒泉烽举,陛下岂能得高昌一人菽粟而及事乎?终须发陇右诸州,星驰电击。由斯而言,此河西者方于心腹,彼高昌者他人手足,岂得糜费中华,以事无用?陛下平颉利于沙塞,灭吐浑于西海,突厥余落,为立可汗,吐浑遗萌,更树君长。复立高昌,非无前例,此所谓有罪而诛之,既服而存之。宜择高昌可立者,征给首领,遣还本国,负戴洪恩,长为藩翰。中国不扰,既富且宁,传之子孙,以贻后代。”疏奏,不纳。

至十六年,西突厥遣兵寇西州,太宗谓侍臣曰:“朕闻西州有警急,虽不足为害,然岂能无忧乎?往者初平高昌,魏征、褚遂良劝朕立麴文泰子弟,依旧为国,朕竟不用其计,今日方自悔责。昔汉高祖遭平城之围而赏娄敬,袁绍败于官渡而诛田丰,朕恒以此二事为诫,宁得忘所言者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安边》)


【注】①高昌王,麴文泰,唐朝时期高昌国主曲伯雅之子,武德六年,嗣位高昌国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罪止文泰斯亦可矣/未若因抚其民/而立其子/所谓伐罪吊民/威德被于遐外/为国之善者也。
B.若罪止文泰斯亦可矣/未若因抚其民而立其子/所谓伐罪/吊民威德/被于遐外/为国之善者也。
C.若罪止文泰/斯亦可矣/未若因抚其民而立其子/所谓伐罪吊民/威德被于遐/外为国之善者也。
D.若罪止文泰/斯亦可矣/未若因抚其民而立其子/所谓伐罪吊民/威德被于遐外/为国之善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自汉朝起,开国皇帝庙号为“祖”,嗣君庙号为“宗”。
B.夷狄,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古时称华夏周围四方为“南蛮北狄,西戎东夷”。
C.侍郎,古代官名,属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近侍,唐后成为各部的最高长官。
D.飞刍挽粟,指迅速运送粮草。最初见于东汉·班固的《汉书·主父偃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反对唐太宗把高昌化为州县是因为这不仅会白白消耗陇右的人力物资,还会使人员在换防途中伤亡过半。
B.唐太宗即位之初,高昌国王先来朝拜,后来却阻止西域前去朝贡唐,又对大国使节无礼,引来唐王朝的讨伐。
C.虽然魏征、褚遂良极力劝阻唐太宗在高昌设立州县,但唐太宗没有听取二人的意见,在高昌设立了安西都护府。
D.直到贞观十六年,西突厥派兵侵犯西州,唐太宗才认识到当年自己决策失误,并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中国不扰,既富且宁,传之子孙,以贻后代。
5.依据选文,比较刘邦入关之后的“安民”举措与褚遂良“安边”谏议的异同。
2022-06-28更新 | 6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炀帝大业八年春正月,四方兵皆集涿郡。帝征合水令庾质问曰:“今朕以此众伐之,卿以为克不?”对曰:“若命猛将劲卒,倍道兼行,出其不意,克之必矣。事机在速,缓则无功。”右尚方署监事耿询上书切谏,帝大怒,命左右斩之,何稠苦救得免。

炀帝大业八年三月癸巳,上始御师,进至辽水。诸将之东下也,帝亲戒之曰:“今者吊民伐罪非为功名诸将或不识朕旨欲轻兵掩袭立一身之名以邀勋赏非大军行法公等当分为三道有所攻击必三道相知毋得轻军独进又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毋得专擅。”辽东数出战不利,乃婴城固守,帝命诸军攻之。辽东城将陷,城中人辄言请降,诸将奉旨,不敢赴机,先令驰奏。比报至,城中守御亦备,随出拒战。如此再三,帝终不悟。既而城久不下。

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帅江、淮水军,舳舻数百里,浮海先进,去平壤六十里,与高丽相遇,进击,大破之。护儿欲乘胜趣其城,副总管周法尚止之,请俟诸军至俱进。护儿不听,简精甲四万直造城下。高丽伏兵于罗内空寺中,出兵与护儿战而伪败,护儿逐之入城,纵兵俘掠,无复部伍。伏兵发,护儿大败,仅而获免,士卒还者不过数千人。高丽追至船所,周法尚整陈待之,高丽乃退。护儿引兵还屯海浦,不敢复留应接诸军。

大将军于仲文出乐浪道,高丽遣大臣乙支文德诣其营诈降,实欲观虚实。于仲文先奉密旨:“若遇高元及文德来者,必擒之。”仲文将执之,尚书右丞刘士龙为慰抚使,固止之。仲文遂听文德还。既而悔之,遣宇文述渡水追文德。文德见述军士有饥色,故欲疲之,每战辄走。述一日之中,七战皆捷,既恃骤胜,又逼群议,于是遂进,东济萨水,去平壤城三十里,因山为营。述见士卒疲弊,不可复战,又平壤城险固,度难猝拔,遂还。秋七月壬寅,高丽自后击其后军,于是诸军俱溃,不可禁止,将士奔还。来护儿闻述等败,亦引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隋讨高丽》,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吊民伐罪/非为功名/诸将或不识/朕旨欲轻兵掩袭/立一身之名以邀勋赏/非大军行法/公等当分/为三道有所攻击/必三道相知/毋得轻军独进/
B.今者吊民伐罪/非为功名/诸将或不识朕旨/欲轻兵掩袭/立一身之名以邀勋赏/非大军行法/公等当分为三道/有所攻击/必三道相知/毋得轻军独进/
C.今者吊民伐罪/非为功名/诸将或不识/朕旨欲轻兵掩袭/立一身之名以邀勋赏/非大军行法/公等当分为三道/有所攻击/必三道相知/毋得轻军独进/
D.今者吊民伐罪/非为功名/诸将或不识朕旨/欲轻兵掩袭/立一身之名以邀勋赏/非大军行法/公等当分/为三道有所攻击/必三道相知/毋得轻军独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业,隋炀帝杨广的年号。年号是帝王用以纪年的名称,如高祖、太宗等。
B.舳舻,泛指船只,与《赤壁赋》中“舳舻千里”中的“舳舻”意思相同。
C.郭,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墙垣。一般有两重,里面的称城,外面的称郭。
D.尚书右丞,东汉尚书有左、右丞,唐、宋时期右丞总辖兵、刑、工三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炀帝御驾亲征,他命令各军攻打辽东城,高丽守军诈降,这使隋军放松警惕,高丽军趁机加强防备,最终辽东城久攻不下。
B.来护儿从水路进攻平壤,他由于骄傲轻敌,孤军深入平壤城后放纵士兵的行为,中了对方的埋伏,最终惨败而退。
C.乙支文德名为投降,实则是为了窥探隋军的情况,于仲文收到隋炀帝的密令准备抓乙支文德,却最终还是放走了乙支文德。
D.宇文述渡水追击乙支文德,乙支文德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使宇文述的军队陷入被动的局面,宇文述最铩羽而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护儿欲乘胜趣其城,副总管周法尚止之,请俟诸军至俱进。
(2)述见士卒疲弊,不可复战,又平壤城险固,度难猝拔,遂还。
2022-06-05更新 | 1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太后①新用事 ,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②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

左师触詟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 揖 之。入而徐趋,至而自,曰:“老臣病足,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 日食饮得无衰乎 ?”曰:“恃鬻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 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于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龙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于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况人臣乎!”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赵太后:赵惠文王的妻子赵威后。赵惠文王死后,子孝成王被立为国君,因年少,由威后执政;②长安君:赵太后最小的儿子的封号。
1.对下列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入而徐趋,至而自      谢:谢罪
B.老臣病足,不能疾走。         曾:竟
C.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微:无
D.君之所使之                              恣:肆意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B.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C.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D.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写的是历史事件,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形象地揭示了人物内心变化的发展过程。
B.触龙之所以能劝说成功,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外,还在于他深切地了解对方的心理;另一方面,也由于他立论的正确,确实是出于为国家的真诚,确实是为长安君作长远打算。
C.赵太后作为一国之主,她掌握着赵国的最高领导权。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她急忙向齐国求救,希望齐国能够帮助她度过危机,说明她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和魄力。
D.触龙说自己幼子虽然“不肖”,但还是“窃爱怜之”。他认为太后疼爱燕后超过了疼爱长安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2)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
2017-08-22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