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思妇闺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5 题号:1689413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两句点出了织女会牛郎时的情景,“弄”和“传”字运用比喻手法,云霞为他们的相会感到高兴,流星为他们传递着离愁别恨。
B.“柔情似水”,“似水”照应前面的“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将两位主人公的万般柔情比作银河之水,既深且长。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词的结句,是本词的主旨句,写出了主人公的心愿,也是对他们的深情慰勉,表达了词人的爱情观。
D.就全篇而言,这首写神话故事的词,句句写天上,句句写双星,而又句句写人间,句句写人情,天人合一,成为千古抒情绝唱。
2.请简要分析“忍顾鹊桥归路”中“忍”字的表达效果。
22-23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思妇闺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好事近

朱敦儒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

美人慵剪上元灯,弹泪倚瑶瑟。却卜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


【注】①上元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在宋代是个盛大的节日,民间有吃圆子(汤圆,取阖家团圆之意)观彩灯、祭紫姑等习俗。②紫姑,相传为唐武则天时寿阳刺史李景之妾,为大妇所嫉,正月十五日夜,被害死于厕间,上天悯之,命为厕神。旧时民间每于元宵夜图画其形以祭,并扶乩卜问祸福。③辽东,古郡名,故址在今辽宁省东南部。这个词在前代诗歌中常见,此处借指遥远的边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词摹写了元夜怀人的情景,别见韵致。
B.“楼外柳丝黄湿”一句中,“黄”写出了柳条的嫩稚。
C.上片状景,由近而远,由外而内,笔笔勾连,丝丝入扣。
D.女子慵懒剪灯,却有意问卜,写出了女子的关注之所在。
2.本首词表达了闺中女子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3-01-24更新 | 8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踏枝

敦煌曲子词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中灵鹊本应送喜,却并没有带来喜讯,故思妇将其捉取并锁入金笼中。
B.“欲他征夫早归来”借灵鹊之口控诉了战争,表达盼征人早归的美好愿望。
C.思妇惩罚灵鹊,反映了她的失望、怨恼;灵鹊表白,写出了它的委屈、善良。
D.思妇“锁”和灵鹊求“放”,一“锁”一“放”间,矛盾冲突、心理情感尽显。
2.前人论此作“颇有趣味”,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2022-01-20更新 | 15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子夜四时歌·秋歌(其三)

鸿雁搴南去,乳燕指北飞。

征人难为思,愿逐秋风归。

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①南朝乐府民歌。②乳燕:喂雏的母燕。③李白组诗《子夜吴歌》也称《子夜四时歌》,共有“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四首,是沿用乐府民歌旧题创作的新词。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夜四时歌》运用比兴手法,借“鸿雁”和“乳燕”写两个相爱的人各在一方,思念心切,难以忍受相思之苦,只盼早日团圆。
B.《子夜吴歌》写征夫秋夜思念远在家乡的妻子,希望能够早日结束战争,以解远征之苦。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
C.《子夜吴歌》前三句写秋夜月明,捣衣声声,寒风凄凄,从视觉到听觉再到触觉,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了自然浑成的境界,浓浓的“玉关情”自在其中。
D.《子夜四时歌》和《子夜吴歌》均借用“秋风”意象来抒情,但前者更为直接,侧重于表现归心急切,而后者则较为含蓄,侧重于表现思念绵长。
2.《子夜吴歌》虽在体裁上承袭《子夜四时歌》,却比《子夜四时歌》多出两句,因此,有人认为最后两句应该删去,有人则认为不应该删去。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2022-01-30更新 | 3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