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7 题号:1697776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神宗万历二十年五月,倭酋平秀吉寇朝鲜。时朝鲜王李昖湎于酒,驰备,吉乃遣其渠行长率舟师数百艘,逼釜山镇。时朝鲜承平久,怯不谙战,皆望风溃。是时,倭已入王京,八道几尽没,旦暮且渡鸭绿。请援之使,络绎于路,廷议以朝鲜属国,为我藩篱,必争之地。

七月,游击史儒等师至平壤,不谙地利,儒战死。副总兵祖承训统兵三千余渡鸭绿江援之仅以身免报至朝议震动以宋应昌为经略员外刘黄裳赞画军前

八月,我兵稍集。行长等颇习兵,诈谓不敢与中国抗。议遣人探之,嘉兴人沈惟敬应幕。惟敬至平壤,行长执礼甚卑。跪曰:“天朝幸按兵不动,我亦不久当还。”惟敬既还奏,廷议以倭多变诈,未可信。我师利速战,乃趣应昌等统兵进击。

十二月,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上悯东征将士寒苦,特发黄金十万犒慰。

二十一年正月,平壤大捷。初,沈惟敬三入平壤,约以正月七日,李提督赍封典,过肃宁馆。初四日,我师抵肃宁。行长遣牙将二十人来迎,如松檄游击李宁生缚之。倭猝起格斗,仅获三人,余走还。六日,抵平壤,诸将逡巡未入,形已露,倭悉登陴拒守。是夜,倭袭李如松营,击却之。如松属游击吴惟忠阴取西南,令祖承训等诡丽装。八日黎明,鼓行抵城下,攻其东南。倭炮矢如雨,军稍却,如松手斩先退者以徇。倭方轻西南面为丽兵,承训等乃卸装露明甲。方战时,吴惟忠中铅洞胸,犹奋呼督战。而如松坐骑毙于炮,易马驰。麾兵愈进。我师无不一当百。是役凡得级千二百八十五。朝鲜郡县,如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并复平,归平壤。

谷应泰曰:救邢救卫,《春秋》之义也。况乎势拱神京,地牵关海,蓟、辽之外藩,东江之咽噎,一或失守,重险撤焉。

(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援朝鲜》,有删节)


[注]①邢和卫是春秋时代小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副总兵祖承训统兵三千/余渡鸭绿江援之/仅以身免/报至朝/议震动/以宋应昌为经略/员外刘黄裳赞画军前
B.副总兵祖承训统兵三千余/渡鸭绿江援之/仅以身免/报至朝/议震动/以宋应昌为经略员外/刘黄裳赞画军前
C.副总兵祖承训统兵三千余/渡鸭绿江援之/仅以身免/报至/朝议震动/以宋应昌为经略/员外刘黄裳赞画军前
D.副总兵祖承训统兵三千/余渡鸭绿江援之/仅以身免报/至朝议震动/以宋应昌为经略/员外刘黄裳赞画军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宗:明万历皇帝庙号,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在位期间进行援朝战争,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B.游击:武官名,游击将军的简称。明沿边与要地驻军设有游击将军,在敌后以游击的方式进行破坏。
C.封典:封建帝王以爵位名号赐予臣下及其家属的荣典。始于晋代,至唐完备,其制各个朝代略有不同。
D.春秋: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现存版本据传由孔子所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鲜安享太平日久,朝鲜王李昖沉湎于酒,防备松弛,这给倭寇侵略提供了契机。
B.明军先期入朝作战的军队,人马伤亡较多,主帅阵亡,这与明军不熟悉地形有关。
C.倭军首领用诈术故意示弱,想行缓兵之计,明军识破后仓促地派宋应昌统兵进击。
D.与倭军交锋时,明将吴惟忠、李如松带领士兵无惧生死安危奋勇杀敌,取得大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松属游击吴惟忠阴取西南,令祖承训等诡丽装。
(2)而如松坐骑毙于炮,易马驰,麾兵愈进。
5.作者对明朝出兵援朝这一事件持何种态度?其理由是什么?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张所死,飞感旧恩,鞠其子宗本,奏以宦。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襄阳之役,诏光世为援,六郡既复,光世始至,飞奏先赏光世军。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岳飞对将士们关爱有加的一组是
①课将土注坡跳壕,皆重铠习               ②卒有疾,躬为调药
③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之     ④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⑤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 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A.①⑤⑥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这里指黄河,朔,为北方,河朔,是泛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故中国河朔书画院取此意定名。
B.漕运,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民间的部分财物经陆路和水路解往京师成其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
C.跋,是一种相当于“序言”的文体,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多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
D.投壶,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将箭投入壶中,投中多者为胜,《醉籍亭记》中“射者中”即是对此游戏的描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东南民力,耗散极矣”这些言论,体现了岳飞崇高的思想境界。
B.岳飞对母亲非常孝顺,他曾亲自到河北迎接母亲归来;母亲生病时,他亲事汤药;母亲去世后,他多日口不进食。
C.岳飞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严格训练,严肃纪律,赏罚分明。训练出一支有胜无数,坚不可摧的岳家军。
D.岳飞以国家利益为重,如“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但是他性格正直刚烈,争论时不屈服于人,因此蒙受灾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
(2)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2018-01-15更新 | 20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献帝初平二年春,关东诸将以朝廷幼冲,迫于董卓,幽州牧刘虞宗室贤俊,欲共立为主。曹操曰:“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者,以义动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非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初,荀淑有孙曰彧,闻曹操有雄略,乃去绍从操,曰:“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芫,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操乃遣扬州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据险拒之,洪不得进。操引董昭并坐,问曰:“今当施何计?”昭曰:“将军诛暴乱,五伯之功也今留匡弼 ,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操曰:“善!”遂迁都许。 诏书下袁绍,责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但擅相讨伐”。绍上书深自陈诉,患其有不便于己者,欲移天子自近,使说曹操宜徙都鄄城。操拒之。初,郭嘉往见袁绍,绍甚敬礼之。居数十日,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袁公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二人曰:“袁氏有恩德于天下,人多归之,且今最强,去将何之。”嘉知其不寤,不复言,送去之。操召见,与论天下事,喜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曹操以袁绍新破,欲以其间击刘表。荀彧曰:“绍既新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若绍收其余烬,乘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操乃止。十月,董昭言于曹操曰:“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乃与列侯诸将议,以丞相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荀彧以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不宜如此。”操由是不悦。彧以疾留寿春,饮药而卒。

臣光曰:孔子之言仁也重矣,而独称管仲之仁,岂非以其辅佐齐桓,大济生民乎!荀彧佐魏武而兴之,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而杜牧乃以为“彧之劝魏武取兖州则比之高、光,官渡不令还许则比之楚、汉,及事就功毕,乃欲邀名于汉代。”臣以为使魏武为帝,则彧为佐命元功,彧不利此而利于杀身以邀名,岂人情乎!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第九卷》,有删改)

【注释】①高:指汉高祖刘邦。②光:指汉光武帝刘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
B.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
C.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
D.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平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銮驾,意思是天子的车驾,因有銮铃故称銮驾,借指天子。
B.北面,旧指臣子拜君王,卑幼见尊长,文中“北面”指向北方迎立刘虞;勤王,后世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时臣子起兵救援。
C.文中“迫于董卓”和《劝学》中“善假于物也”都是被动句;文中“去将何之”和《赤壁赋》中“而今安在哉”都是宾语前置句。
D.文中“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中的“徒”字翻译成“只,仅仅”,曹操《短歌行》中“但为君故”的“但”也是同样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东诸将欲立幽州牧刘虞为主,曹操却在此时意识到道义的力量,这是他后来接受荀彧等人提出的“奉迎天子”主张的重要原因。
B.朝廷下诏责备袁绍,认为他未尽到臣子责任,为此袁绍深感压力,于是上书进行辩解,提出迁都主张以表达忏悔之情,被曹操拒绝。
C.曹操主张在击败袁绍之后进攻刘表,但荀彧却认为远征刘表会给袁绍残部喘息之机,因而主张在袁绍尚未摆脱困境时将其一扫而平。
D.董昭建议曹操进爵国公,荀彧却认为曹操应当心存汉室,这才与匡扶朝廷、安定天下的初心不相违背,荀彧因此引起了曹操的不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
②将军诛暴乱,五伯之功也。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
5.对于荀彧,杜牧是怎样评价的?司马光对此不赞同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3-03-08更新 | 28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懋衡,字持国,婺源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永新知县。征授御史。时以殿工,矿税使四出,骄横。懋衡上疏言:“与其骚扰里巷,榷及鸡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赋,共襄殿工。今避加赋之名,而为竭泽之计,其害十倍于加赋。”忤旨,停俸一年。巡按陕西。税监梁永辇私物于畿辅,役人马甚众。懋衡奏之。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永虑军民为难,召亡命擐甲自卫。御史王基洪声言永必反,具陈永斩关及杀掠吏民状。巡抚顾其志颇为永讳,永乃藉口辨。帝疑御史言不实。而咸宁、长安二知县持永益急。永党王九功辈多私装,恐为有司所迹,托言永遣,乘马结阵驰去。县隶追及之华阴,相格斗,已皆被系,懋衡遂以反逆闻。永窘甚,爪牙尽亡,独纲在,乃教永诬劾咸宁知县满朝荐,朝荐被逮。永不久亦撒还,关中始靖。懋衡寻以忧归。起掌河南道事。擢大理右寺丞,引疾去。天启元年,起历大理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与尚书张世经共理京营戎政。进右副都御史,改兵部右侍郎,俱理戎政。三年八月,延推南京吏部尚书,以懋衡副李三才;推吏部左侍郎,以曹于汴副冯从吾。帝皆用副者。大学士叶向高等力言不可,弗听。懋衡、于汴亦以资后三才等,力辞新命,引疾归。明年十月再授前职。懋衡以势方张,坚卧不起。既而奸党张讷丑诋讲学诸臣,以懋衡、从吾及孙慎行为首,遂削夺。崇祯初,复其官。

(选自《明史·卷二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B.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C.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D.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B.“忧归”是指因父母丧事,回乡守丧。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大理”掌刑狱案件审理,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D.“珰”,本意是妇女的耳饰,汉代宦官的帽子上有黄金理的装饰品,“珰”因此用作宦官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懋衡在御史任上,因上奏被朝廷派往各地的矿税使骄横无礼骚扰百姓一事,而被认定违背圣旨,停发了一年俸禄。
B.梁永役使人马运送个人财产到畿辅,余懋衡和王基洪等御史先后将此事上奏,弹劾梁永,但皇帝怀疑他们的话不真实。
C.咸宁知县和梁永互相对抗,梁永的亲信乐纲唆使梁永诬陷咸宁知县,咸宁知县随后被捕,不久梁永撤回,关中才安定下来。
D.皇帝不听叶向高的规劝,任命第二人选的余懋衡担任南京吏部尚书,但懋衡极力推辞,辞官回到故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其骚扰里巷,榷及鸡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赋,共襄殿工。
(2)既而奸党张讷丑诋讲学诸臣,以懋衡、从吾及孙慎行为首,遂削夺。
2020-09-14更新 | 1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