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荀子(前313-前238)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3 题号:1698594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③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驾马十驾,功在不舍。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⑥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       一:专一。
2.下列对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而寒                       于:介词,比
B.吾尝终日思矣             而:连词,表递进
C.善假于物                    也:助词,表判断
D.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兼词,从这里
3.下列对《劝学》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所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4.对上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耳!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节选自《荀子·修身》

文本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节选自《礼记·大学之道》)

【注】①菑然:如同有灾害在身。“菑”同“灾”。②折(zhé)阅:低价销售,亏损。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答案标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驽马A十驾B则C亦D及E之F矣G故H跬步I而不休J跛鳖K千里L累土M而N不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与“自见者不明”(《老子》)两句中的“见”含义不同。
B.不肖,字面意思是不像,常用来表达子不如其父,引申为不贤、不才。有时用于表自谦。
C.传,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有时指书传、文字记载,不特指某书,文中即此意。
D.“道虽迩”与“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两句中的“道”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对“见善”与“见不善”所持的态度,与《论语》中的名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所表达的道理是一致的。
B.一个人追求美好的品行,从不厌烦,既能接受别人的劝谏,又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劝诫他人,这样的人一定会一天天取得进步。
C.品德修养高的人不会太在意富贵,不会被外物主宰自己的心灵,而小人可能会受到名利等外物的役使。
D.《礼记》在阐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关系时,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语言回环往复,富有音律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5.两则文本都讲了修身的意义,其侧重点有何不同?
2024-01-17更新 | 6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过秦论》节选

(乙)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ニ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B.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C.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D.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荒、六合,都是天下的意思,八荒,原指八方最边远的地方。六合,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B.“崤函”此处指崤山和函谷关。
C.“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砺”指磨刀石。
D.荀子,名况,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B.乙文“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自身内部的努力。
C.乙文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的观点。
D.乙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和谐,又变化流畅,反应了荀子文章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022-10-25更新 | 17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干戚,民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即我以为未必然也。今有大国即攻小国,有大家即伐小家,寇乱盗贼并兴,不可禁止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天下之乱也,将安可得而治与?即我未必然也。是故子墨子曰:姑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取材于《墨子·非乐》)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諰,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是先王立乐之方也,而墨子非之,奈何!

故乐在宗庙之中,群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      );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          );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          )。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饰节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足以率一道,足以治万变。是先王立乐之术也,而墨子非之,奈何!

故听其《雅》、《颂》之声,而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出所以征诛也,入所以揖让也。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也。如是,则百姓莫不安其处,乐其乡,以至足其上矣。然后名声于是,光辉于是大,四海之民莫不愿得以为师。是王者之始也。

(取材于《荀子·乐论》)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吹竽笙而干戚                    扬:发扬
B.制《雅》《颂》之声以   道:引导
C.敌国不敢                       婴:侵犯
D.然后名声于是                    白:显赫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利人即为                           三子者之撰
B.且夫仁者为天下度也            师道不传也久矣
C.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     复驾言兮
D.出所以征诛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
3.根据文意,将下面词语对应的字母,分别填入文中相应的括号内。(     
A.顺B.敬C.亲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亏夺民衣食之财
因此减损掠夺百姓作为衣食之用的财物。
B.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
使那乐声能够充分表达快乐却又不放纵。
C.比物以饰节者也
配合上各种乐器来调整节奏。
D.以至足其上矣
从而能够使自己得到极大的满足。
5.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厚措敛乎万民
②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6.选文中墨子认为兴乐是不对的,荀子不同意他的观点。请根据文意,分别概括他们的理由。
2019-11-05更新 | 1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