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 《新序》(《战国策》整理)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1701655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于齐。怀王,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子良出,昭常入见。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B.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C.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D.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古代派往敌国或他国做人质,质子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外交策略之一。
B.薨,是古人对死的一种讳称,《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薨,诸侯死曰崩。”
C.上柱国,保卫国都之官,自春秋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后引申为一种荣誉称号。
D.万乘即一万辆兵车。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乘。“千乘”“万乘”是军事实力的象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襄王欲返回楚国,齐王阻挠并且趁机索取楚国东部五百里土地。楚襄王向慎子问计,慎子建议楚襄王割地回国,这也是无奈之下做出的暂时让步。
B.楚太子回国即位,齐王派使臣来索取土地。楚王不想献地,向群臣问计,得到了不同的意见。
C.子良向齐国表明楚国信守承诺的态度,而昭常假托王命守卫东地,加上秦军压境并指责齐国行为不当,齐王心生畏惧,最终无功而返,楚国保全东地。
D.慎子综合各方意见,找到了最佳方法,既不用背负失信之名,又兵不血刃,就能维护国土完整。
4.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在《劝学》中,荀子用“积土成山”和“积水成渊”的两个比喻引出了什么结论(用原文回答),意在从正面说明什么。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燕攻齐,齐破。田单守即墨之城,破燕兵,复齐墟。襄王为太子。齐以破燕,田单之立疑,齐国之众皆以田单为自立也。襄王立,田单相之。

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衣,无可以分者,单解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曰:“女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女以为何若?”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后数日,贯珠者复见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乃使人听于闾里,闻丈夫之相与语,举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

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

齐婴儿谣曰:“大冠若箕,修剑拄颐,攻狄不能下,垒枯丘。”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立则丈插,为士卒倡曰:‘无可往矣,宗庙亡矣,魂魂惝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虞,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及援桴鼓之,狄人乃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
B.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
C.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
D.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在文中是“隐匿,隐藏”之意,与《左忠毅公逸事》中“微行人古寺”的“微”意思相同。
B.善,在文中指“赞扬,赞许”之意,与《鸿门宴》的中“素善留侯张良”的“善”意思相同。
C.闾里,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这里借指平民百姓。
D.宗庙,是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过秦论》中有“一夫作难而七庙隳”,都是指代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打败燕国后,田单对于立襄王为国君犹豫不决,齐国的百姓都认为田单想立自己为国君。
B.田单“解裘而衣之”的行为引起襄王的猜疑,贯珠者的一番妙计化解了君臣的危机。
C.田单攻狄却三个月都没能成功,是因为他居功自傲,沉浸在过去的显赫功绩中。
D.鲁仲子剖析田单不能攻下狄的原因,建议他勇做表率,立于险境,以激励士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
(2)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
5.王安石的诗中曾说:“田单一即墨,扫敌如风旋。”请结合本文内容,概括田单形象。
2023-02-09更新 | 35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王谓公子他曰:“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韩之在我,心腹之疾。吾将伐之,何如?”公子他曰:“王出兵韩,韩必惧,惧则可以不战而深取割。”乃起兵。韩恐,使阳城君入谢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令韩阳告上党之守靳黈。靳黈曰:“人有言:挈瓶之知,不失守器。王则有令,而臣太守,虽王与子,亦其猜焉。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韩阳趋以报王。乃使冯亭代靳黈。冯亭守三十日,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内之于王,唯王才之。”赵王喜,召平阳君而告之。赵豹对曰:“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义,何谓无故乎?”对曰:“秦蚕食韩氏之地,中绝不令相通,故自以为坐受上党也。且夫韩之所以内赵者,欲嫁其祸也。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其图之”王大怒曰:“夫用百万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十七,何故不为?”乃使赵胜往受地,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冯亭垂涕而勉曰:“是吾处三不义也。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辞封而入韩。韩告秦曰:“赵起兵取上党。”秦王怒,令公孙起、王齮以兵遇赵于长平。

《战国策·赵策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其图之/
B.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其图之/
C.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其图之
D.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其图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效上党”指献出上党地区,“效”与《出师表》“恐托付不效”的“效”含义不同。
B.“不能卒”指不能完成使命,“卒”与《荆轲刺秦王》“卒起不意”的“卒”含义相同。
C.“趋以报王”指迅速报告韩王,“趋”与《滕王阁序》“他日趋庭”的“趋”含义不同。
D.“阴使”指暗中派遣,“阴”与《张衡传》“阴知奸党名姓”的“阴”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他赞成秦王攻打韩国,他认为韩国一定会害怕秦国出兵,一旦害怕,那么不用交战就可以让韩国大量割让土地。事情果然如他所料。
B.冯亭派人对赵王说,上党的百姓不想做秦国的子民,而愿意做赵国的子民。现在有十七座城邑愿意敬献给赵王,希望赵王裁定此事。
C.赵豹认为韩国敬献上党之地于赵是“无故之利”,想转嫁祸患;赵王却认为上党百姓是顾念自己仁义才愿归顺,并非“无故”。
D.冯亭认为,如果接受封赏,他便会处于三不义境地:镇守疆土不能效死却以地予人,应亲赴秦国却不顺从君命,出卖君主土地却享受封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
(2)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
2023-01-21更新 | 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曰: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群臣莫对。姚贾对曰: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乃资车百乘,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剑。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秦王大悦,贾封千户,以为上卿。韩非知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王召姚贾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诸?对曰:有。王曰: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对曰:曾参孝其亲,天下愿以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贞女工巧,天下愿以为。今贾忠王而王不知也。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王曰: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姚贾曰:太公望,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文王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桓公用之而。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垢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

秦王曰:然。乃可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知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
B.韩非知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
C.韩非知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
D.韩非知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千斤”与“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两句中“金”字含义不相同。
B.“天下愿以为妃”与“妃嫔媵嫱”(《阿房宫赋》)两句中“妃”字含义相同。
C.“桀听谗而诛其良将”与“洎牧以谗诛”(《六国论》)两句中“谗”字含义相同。
D.“桓公用之而伯”与“既无伯叔”(《陈情表》)两句中“伯”字含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国结成联盟,准备攻打秦国,秦王与群臣商议对策,姚贾主动请缨,出使四国,利用三年时间破除了四国之间的联盟,由此得到秦王的重用。
B.韩非认为姚贾出身低微,曾经做过盗贼,被赵国驱逐,在出使四国期间行贿受贿,包藏祸心,这样的人并不能成为诸臣表率,让秦王弃用姚贾。
C.秦王召姚贾质问其出使之事,姚贾辩解所做之事都是为了秦国,并假设如果自己不忠于秦,也得不到四国的信任,希望秦王不要像桀、纣那般。
D.姚贾坦然承认自己的出身,并以姜太公、管仲等人举例,认为英雄不问出处,他的出身并不能决定他的未来。姚贾的说法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
(2)此四士者,皆有垢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
2022-10-26更新 | 1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