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孟子(前372-前289)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0 题号:1710673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

材料二: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谦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摇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何谓知言?曰:被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B.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C.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D.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端,即“四心”,为孟子思想的重要概念;“四端说”是其“性善论”和仁政学说的基石。
B.四海,指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四海或海内。
C.圣人,本指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完美境界的人;或指称某一领域出类拔萃者,如“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
D.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编写的《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孟子以人性为前提,以政治为指归,由仁心推导出仁政:不忍人之心是人固有之仁心,因而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材料一中,孟子在讨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原因时,以“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忧惕恻隐之心”一事为例进行分析论证。
C.材料一中,孟子以“人之四体”喻“仁德之四端”,生动贴切,强调了“四端”与生俱来的特性,同时又为后文论述张本。
D.材料二通过公孙丑与孟子的问答,讨论了“何谓浩然之气”这一问题;这种问答体的形式,在后来的赋体文中经常出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
(1)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2)“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5.在材料二中,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养吾浩然之气”?请逐条陈述。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河东亦然 (凶:洪水浩大,来势凶猛)
B.申之以孝之义 (悌:敬爱兄长)
C.百亩之田,勿其时 (夺:耽误)
D.七十者帛食肉 (衣:穿)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焉:①尽心耳矣;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
B.以:①斧斤时入山林; ②然后六合为家
C.之:①填然鼓; ②作《师说》以贻
D.于:①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②非銛钩戟长铩也
3.对“河东凶亦然”中“然”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指河东凶。B.“然”指河内凶。
C.“然”指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D.“然”指移其民于河内,移其粟于河东。
4.这篇文章的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句子,体现了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不具备上述性质的一项是(       )
A.寡人之民不加多。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斯天下之民至焉。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5.翻译: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018-05-17更新 | 6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填然之     鼓:敲鼓B.王无罪       岁:岁月
C.衡少善      属:连缀D.连公府不就     辟:征召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B.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C.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D.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用了“五十步笑百步”和“刺人而杀之”的比喻来阐释事理,形象生动。
B.孟子不仅主张养民更主张教民,特别强调了学校教育是实现王道的根本途径。
C.张衡博学多才,在科学技术上成就卓著,同时在文学创作上也有很深的造诣。
D.张衡从容淡泊,志趣高雅,不慕利禄,无意仕途,多次推辞谢绝官府的征召。
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2020-09-12更新 | 2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于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孟子·告子章句下》)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节选自《荀子·性恶》)


【注】①颡:额头。②伪:通“为”,人为。③文理:条理,秩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B.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C.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D.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2.下列与“搏而跃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蟹六跪而二螯B.生而有耳目之欲C.忠而被谤D.耳得之而为声
3.下列与“马之千里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人之可使为不善
C.甚矣,汝之不惠D.然则人之性恶明矣
4.翻译下列语句。
(1)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
(2)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2021-10-14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