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荀子(前313-前238)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9 题号:17138767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                    中:合乎,符合。
B.吾尝而望矣             跂:踮起脚后跟。
C.舆马者                    假:借助。
D.君子非异也             生:出生。
2.下列各句与例句文言特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下面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高而招”“而见者远”,说明人通过学习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由此可见学习的重要性。
B.第四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C.《劝学》各段的条理十分清楚,基本上每段阐述一个具体问题,并在开头或结尾部分作出明确的交代。
D.文章主要使用举例论证的手法,借助常见的事物,生动巧妙地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墨子曰:“孔子见景公,公曰:‘先生素不见晏子乎?’对曰:‘晏子事三君而得顺焉,是有三心,所以不见也。’公告晏子。晏子曰:‘三君皆欲其国安,是以婴得顺也。闻君子独立不惭于影,今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身穷陈蔡不自以为约。始吾望儒贵之,今则疑之。’”

(孔鲋)诘之曰:“若是乎?孔子、晏子交相毁也,小人有之,君子则否。孔子曰:‘灵公污而晏子事之以整,庄公怯而晏子事之以勇,景公侈而晏子事之以俭。晏子,君子也。’梁丘据问晏子曰:‘事三君而不同心,而俱顺焉,仁人固多心乎?’晏子曰:‘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故三君之心非一也,而婴之心非三也。’孔子闻之曰:“小子记之,晏子以一心事三君,君子也。’如此,则孔子誉晏子,非所谓毁而不见也。景公问晏子曰:‘若人之众,则有孔子贤乎?’对曰:‘孔子者,君子行有节者也。’是则晏子亦誉孔子可知也。”

(节选自《孔丛子·诘墨》)

材料二:   

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别。曷谓别?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故天子大路越席,所以养体也;侧睪芷②,所以养鼻也;前有错衡,所以养目也;和鸾之声,中《武》《象》,中《韶》《护》,所以养耳也;龙旗九斿③,所以养信也;寝兕、持虎、蛟辊、丝末、弥龙,所以养威也;故大路之马必信至教顺,然后乘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出死要节之所以养生也!孰知夫出费用之所以养财也!孰知夫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故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苟怠惰偷懦之为安,若者必危;苟情说之为乐,若者必灭。故人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一之于情性,则两丧之矣。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墨者将使人两丧之者也,是儒、墨之分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

【注】①大路:即大辂,古代天子坐的车。②睪芷:香草。③斿:旗上的飘带。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孔子A拔树B削迹C不自以D为辱E身穷F陈蔡G不自以H为约。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指独自站立,与《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的“独立”意思相同。
B.小子,文中特指孔子对他的学生的称呼,其中并无任何轻慢的意味。
C.载,指盛放,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载欣载奔”的“载”意思不同。
D.步,指快走,趋,指快跑,与成语“亦步亦趋”中的“步”“趋”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指出,齐景公将孔子对晏子的评价告诉晏子,晏子不认同该评价,且认为孔子不见自己的行为会令儒家弟子蒙羞。
B.孔鲋认为,孔子赞誉晏子是用一颗忠心来对待三位君主的君子,晏子赞誉孔子是有节操和品行的君子,二人都是君子。
C.在荀子看来,天子乘大辂、坐蒲席是为了保养身体;天子要等拉大辂车的马先训练得十分驯服再乘车是为了保证安全。
D.荀子认为,一个人如果献出生命、坚守名节,其实也是为了保养生命;而如果一个人一味贪生,那么他最终一定会死亡。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三君而不同心,而俱顺焉,仁人固多心乎?
(2)曷谓别?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5.结合两则材料,分别概括孔鲋对墨子、荀子对墨家的评价。
2024-01-10更新 | 9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尝而望矣 跂:踮起脚
B.舆马者 假:利用
C.而不舍 锲:雕刻
D.而江河 绝:断绝
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而”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尝终日思矣
A.吾尝跂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C.蟹六跪二螯
D.我决起飞,抢榆枋而止
3.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4.下列对文意的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B.本文作者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孟之后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又善用比喻。本文中均有体现。
C.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如“积善成德”。
D.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021-03-01更新 | 7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劝学》选文,回答各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膳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     一:专一。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                  冰,水为之,而寒
B.假舟楫,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使之然也
C.知明行无过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致千里
D.积土成山,风雨兴        积水渊,蛟龙生
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4.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022-06-21更新 | 1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