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白居易(772-84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6 题号:1716470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岳阳楼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自江州赴任忠州,途经岳阳时写下此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漫漫”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岳阳楼下洞庭湖水的无边无际。
B.颔联写诗人登楼所见洞庭湖无边春景,草木之绿绵延湖岸,诗人眺望夕阳下的景色,不由想到了故都长安。
C.尾联说如此美景可以画成图画,张挂在豪华的大厅里供贵人们欣赏,在夸赞美景的同时,含蓄流露出对贵人的牵挂与祝愿之意。
D.本诗为登楼抒怀之作,诗人在登楼远望中,寓情于景,表达出内心复杂的情感。
2.本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枇杷

白居易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

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把人与物联系在一起:惜年华时看到了野枇杷,产生了同病相怜之思。
B.以“火”饰“树”,突出了枇杷之红之多,“翻”字使整个画面富有动感。
C.“绛焰”“琼枝”“红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枇杷果的肥大红润。
D.颈联把山枇杷与桃李作对比,突出了山枇杷之美,表现了作者的欣赏之情。
2.前人评本诗末二句:“含蓄蕴藉,寄慨遥深。”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诗作加以赏析。
2022-09-21更新 | 44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注】 ①微之指诗人元稹。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9-01-08更新 | 1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出城留别

白居易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

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注]①公元822年,诗人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不被采纳,于是自请到外地任职,7月被任命杭州刺史。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绩。诗人离开长安前往杭州之际创作了此诗。②青门:指长安城东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早上从朝堂回来,晚上就要离开长安,“朝”“暮”写出事情变化之快。
B.“紫禁”到“青门”、“城东”到“江南”,空间的连续变换拓展了想象空间。
C.“扬鞭”“挥手”两个动作,着意表现诗人离别时对亲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D.“勿言”“便是”“车马”等词通俗易懂,体现了本诗质朴平白的语言风格。
2.本诗末两句与“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相比,在运用手法、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2-01-18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