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 题号:1723103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蜀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B.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C.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D.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周,指西周与东周王朝,也指战国末期周室分裂成的西周与东周两个小国。文中指前者。
B.九鼎,是王权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贡献青铜,铸成九鼎。
C.戎狄:是先秦时期华夏部落对中国北方、西北等地部落的统称,称谓始自周代。
D.与国,友好国家。“与”,本义指“结交,亲附”,和《六国论》中“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的“与”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极言攻韩,司马错力主伐蜀,不过司马错认同张仪“挟天子以令天下”的主张,以便秦国名正言顺地扩张。
B.张仪认为创建王业的关键之地在三川、周室,伐蜀离统一天下的功业太远,不宜采用。
C.司马错从实际出发,知己知彼,提出积极稳妥的办法,既能发展壮大自己,又能在舆论上站住脚。
D.秦惠玉听取了司马错的意见,派兵攻打蜀国并取得了成功,验证了司马错攻蜀策略的正确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
(2)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5.司马错陈述的伐蜀之利、攻韩之“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鹬蚌相争

蚌方出,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渔者得而并之。

(《战国策·燕策》)

1.对上面文章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B.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C.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D.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2.对文章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曝:晒
B.雨:雨水
C.舍:放弃
D.禽:同“擒”,捕捉,抓住
2021-12-08更新 | 3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盂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牧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B.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C.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D.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
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
D.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5.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4-01-16更新 | 9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届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罪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左右皆曰:天下仁义之士,皆来役处;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者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故舜起农亩,出于野鄙而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之本与?’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大璞不完。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B.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C.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D.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匹夫,平民百姓。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匹夫”的含义相同。
B.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帝位也面朝南,故常用来指代称王称帝。
C.寡人,寡德之人。文中是齐宣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
D.太牢,祭祀时用的牛、羊、猪。“以一少牢告庙”(《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少牢”则是牛和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宣王召见颜斶让他上前来,但是颜斶非但不上前,竟然也让齐宣王上前来,因而遭到齐宣王近臣的非议,颜向据理力争。
B.对于王尊贵还是士尊贵的问题,颜斶认为是士尊贵,并以从前秦国进攻齐国时秦王的两道命令为例,最终得到齐宣王的肯定。
C.听到齐宣王近臣贬低士,颜斶坚决反击,他以上古大禹之时到现在,诸侯国数量的变化以及英明君主的行动来证明士的价值。
D.齐宣王终于意识到君子不可随意侮辱,想拜颜斶为师并希望与之交往,让颜斶及他家人享受荣华富贵,但这没有让颜斶动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2)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之本与?
5.颜斶最后拒绝齐宣王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3-03-04更新 | 2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