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 《史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0 题号:1726168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告齐、鲁,欲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当是时,晋国政皆决智伯。智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智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1】惧,乃奔保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2】;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率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三家分智氏之田。

晋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晋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不祀。

(取材于《史记》《资治通鉴》)


注释:【1】赵襄子:晋国臣子,赵地之主。后文的魏桓子、韩康子分别为魏地之主和韩地之主。【2】城不浸者三版: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城墙未被水浸泡的部分只剩下三块夹板的高度。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及韩、魏矣             难:难免
B.而二子无喜                 志:心思
C.智伯不                       悛:悔改
D.晋不祀                       绝:灭亡
2.下列对句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伐四卿                              以:凭借
B.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             以:用
C.主何臣之言告二子也             以:把、将
D.子何知之                              以:依据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非反而何
这种情况不是要造反又是什么呢
B.臣见其视臣而趋疾
我看到他们一见到我就快步走开了
C.为之期日而遣之
为此确定了具体日子后送走了他
D.襄子将卒犯其前
赵襄子将最后攻击智伯军的正面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晋国的臣子智伯,一度掌控了晋国的大权,并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B.臣子疵见微知著,预见韩、魏必反,向智伯进言反被怀疑,只好求救于齐国。
C.张孟谈用唇亡则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二子,瓦解了智伯阵营,致使智氏灭族。
D.韩、赵、魏分别得到了诸侯封号,瓜分了晋国的国土,历史的格局发生了改变。
5.第五段中韩、魏二子对张孟谈说“我心知其然也”,请从文中找出可以佐证此话的动作描写语句。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空文以自见。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材料二: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节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

材料三: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节选自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1.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凡士之蕴A其所有B而不得C施于世者D多E喜自放F于山巅水涯之外G见虫鱼草木H风云鸟兽之状类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垂,指留传,与成语“功败垂成”和“永垂不朽”的“垂”词义均相同。
B.不得已,指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与现在所说的“不得已”意思相同。
C.盖,句首发语词,此处指大概,另有“夫”也可作发语词,但通常不译。
D.殆,表推测,指恐怕、可能,与“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如文王、孔子等人都是凭借立文而著称的。
B.韩愈阐释了自然界发声的原理,不是物体本身会发出声音,而是受到外界的刺激,如草木和水本来都没有声音,因为风的摇动或震荡才发出声响。
C.世间乐器种类繁多,但并不是每一种都“善鸣”,在韩愈看来,只有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这八种乐器才是乐器中的“善鸣者”。
D.欧阳修认为,好友梅圣俞因为在仕途上不得志,所以通过诗歌来发泄,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白白地借虫鱼等物抒发困窘愁闷的感叹。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2)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
5.三人都在探讨诗文创作理论,其观点分别是什么?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乐毅者,其先祖日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昧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缗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蓄。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尊宠乐毅以警动于燕、齐。

(节选自《史记·乐毅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
B.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
C.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
D.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卿,职官名,周制卿分上、中、下三级,中卿又称亚卿,唐代及以后为太常寺等官署少卿的别称。
B.三晋,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国,原是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中的三家,逐步瓜分晋国成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C.合从,即合纵,苏秦游说南北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称“连横”,后秦国自西向东与各诸侯结交,则称“合纵”。
D.太子,古代在位皇帝依法定程序确立的皇位继承人,我国大部分朝代实行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昭王怨恨齐国,然而齐湣王执政时,国力雄厚,土地广阔,国力尚弱的燕国只好等待时机攻打齐国报仇。
B.乐毅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统率五国军队一起攻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邑,报了强齐伐燕之仇。
C.赵国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为望诸君,而赵国如此尊崇乐毅的原因是想借此警告威慑燕国和齐国。
D.乐毅原在赵国,后前往魏国,出使燕国时燕昭王以宾客之礼待他,遂留在燕国为臣很久,最后又归于赵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
(2)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百姓弗堪。
5.乐毅为燕征战多年,战功显赫,为何最后功败垂成,无奈投降赵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2-02-17更新 | 16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注】。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群臣稍倍叛之。乃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之,杀义帝江南。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二年,汉王东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韩王昌不听,使韩信击破之。于是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关外河南郡。更立韩太尉信为韩王。诸将以万人若以一郡降者,封万户。缮治河上塞。诸故秦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正月,虏雍王弟章平。大赦罪人。

汉王之出关至陕,抚关外父老,还,张耳来见,汉王厚遇之。二月,令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三月,汉王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节

【注】义帝:义帝熊心本是楚国贵族,项梁起事后,立熊心为楚怀王,以从民望。义帝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先入关中,项羽使人还报熊心。熊心答复,照原约办,项羽因此怨恨熊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B.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C.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D.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国,指受到君主分封而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B.“项王使卒三万人从”和“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从”字含义相同。
C.“关外置河南郡”和“沛公则置车骑”(《鸿门宴》)两句中的“置”字含义不同。
D.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因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所以自称为寡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善得民心。他不但下令修缮整治河上郡内的长城,还让百姓开垦耕种秦朝原来的苑囿园池,甚至亲自到陕县安抚关外父老。
B.汉王从善如流。他听取韩信“决策东乡,争权天下”的建议,领兵回军,直接率军在废丘围困了雍王。
C.汉王御人有道。先是用韩信之计,从故道回军,袭击了雍王章邯,后又派韩信攻打不愿归附自己的韩王郑昌。
D.汉王善抓时机。汉王为义帝发丧,举哀三天,并乘机派使者通告诸侯攻打杀义帝的罪人,抓住了讨伐项羽的绝佳机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2)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群臣稍倍叛之。
5.在《鸿门宴》中,项羽没有杀刘邦,范增说他“为人不忍”;但在本文中他却杀掉了义帝。请概括这样的举动体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2023-03-27更新 | 2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