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3 题号:1730738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B.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C.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D.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即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文中指征调兵力。
B.“兵部”掌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的官署,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C.“归省”,指从外地回到家乡探亲,古时指当官的人或是有成就的人回归故里。
D.“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他反对刘瑾滥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人,向皇帝上奏章请求营救,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善于用兵,足智多谋。在宁王军队偷袭攻下九江、南康,迫近安庆时,他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三十五天就平定了宁王叛乱。
C.王守仁性格温厚,文武双全。张忠、许泰两人轻视他是文人,故意逼迫他射箭,他三次射中靶心,让张忠、许泰对他心生敬佩。
D.王守仁从事教育,他的教育以“推广扩充心灵内在的良知”为主要内容,向他求学的人都听从他的,于是世上就有了“阳明学”。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2)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3)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五石之瓠》)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郝杰,字彦辅,蔚州人。父铭,御史。杰举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隆庆元年,巡抚畿辅。冬,寇大入永平,疏请蠲被掠地徭赋,且言:“比年罚行于文臣而废于武弁,及于主帅而略于偏裨,请饬法以振国威。”俱报可。已,劾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观望,寇退则断死者报首功,又夺辽东将士棒槌崖战绩,帝敕焘、随卿还籍听勘。诏遣中官李祐督苏、杭织造。杰言:“登极诏书罢织造甫一年,敕使复遣,非画一之政。且内臣专恣,有司剥下奉之,损圣德非小。”帝终不听。驾幸南海子,命京营诸军尽从。徐阶、杨博等谏,不听,杰复争之,卒不从。刑部侍郎洪朝选以拾遗罢,上疏自辨,杰等劾其违制,遂削职。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十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以督诸将击敌,录一子官。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督抚诸臣庇之,杰独不与比。帝谓成梁前功皆由巡按勘报,卒置成梁等不问,而心以杰为不欺。旋就进右副都御史。日本陷朝鲜,朝鲜王避难将入辽,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召理戎政,进右都御史。日本封贡议起,杰曰:“平秀吉罪不胜诛,顾加以爵命,荒外闻之,谓中朝无人。”议不合,徙南京户部尚书。移疾归。起南京工部尚书。就改兵部,参赞机务。卒官。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郝杰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B.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C.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人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D.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人:官职名。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设置,明代设置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B.移疾:意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是居官者请求辞官的委婉说法。相同的说法还有“移病”、“托疾”。
C.畿辅:畿,取其“京畿”一词中的含义;辅,相当于汉代所说的“三辅”之地。合指京都附近的地区。
D.赠: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帝王或大臣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赐予其相应的称号,为“赠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杰爱护百姓,敢于为民请命。贼寇入侵永平,他上书请求免除被劫掠地区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并得到了皇帝的应允。
B.郝杰屡有谏言,但不为皇帝采纳。他认为恢复织造,是前后不一的政令;他反对皇帝命京营各军护驾至南海子,但都未被听从。
C.郝杰正直耿介,弹劾有罪之人。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消极抗敌,贪取功劳,郝杰上书弹劾,使二者受到应有的惩处。
D.郝杰对待邻国,态度迥然不同。对避难的朝鲜王,郝杰建议朝廷善待他;对日本想要受封和朝贡的请求,他则认为应该拒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
(2)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
2018-12-05更新 | 5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呈润,字中严,龙溪人。崇祯元年进士。三年冬,疏陈兵屯之策:“请敕顺天、保定两巡抚简所部壮士,大邑五百人,小邑二三百人,分营训练。而天津翟凤翀、通州范景文、昌平侯恂并建节钺,宜令练兵之外兼营屯田。”又陈闽海剿抚机宜六事。并议行。明年夏,久旱求言。疏言:“驿站所栽,才六十万,未足充军饷十一。而邮传益疲,势必再编里甲。是犹剜肉医疮,疮未瘳而肉先溃。边报告急,非臣子言功之日。而小捷频闻,躐加峻秩。门客厮养诡名戎籍,不阶而升。悉糜俸料,臣惧其难继也。江淮旱灾。五湖之间,海岸为谷,旧谷不登,新丝未熟,上供织造,宜且暂停。铨法坏于事例。正途日壅,不可不疏通。抚按诸臣捐赀助饷,大抵索之民间,顾奉急公之褒。上蒙而下削,不可不禁饬。”又条陈数策,请大修北方水政。帝皆纳其言,熹宗时,司业朱之俊议建魏忠贤祠国学旁,下教有“功不在禹下”语,置籍,责诸生捐助。及帝即位,委过诸生陆万龄、曹代何以自解,首辅韩爌以同乡庇之,漏逆案。及是,之俊已迁侍讲。呈润发其奸,请与万龄弃西市,之俊由是废。宣府监视中官王坤以册籍委顿,劾巡按御史胡良机。帝夺良机官,即令坤按核。呈润上言:“我国家设御史巡九边,秩卑而任钜。良机在先朝以纠逆珰削籍,今果有罪,则有回道考核之法在,而乃以付坤。且边事日坏,病在十羊九牧。既有将帅,又有监司;既有督抚,有巡方,又有监视。一官出增一官扰中贵之威又复十倍御史偶获戾且莫自必其命谁复以国事抗者异日九边声息,监视善恶,奚从而闻之?乞召还良机,毋使仰鼻息于中贵。”帝以呈润党比,贬三级,出之外。

(《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官出增/一官扰/中贵之威/又复十倍御史/偶获戾/且莫自必其命/谁复以国事抗者
B.—官出/增一官/扰中贵之威/又复十倍/御史偶获戾/且莫自必/其命谁复以国事抗者
C.一官出/增一官扰/中贵之威/又复十倍/御史偶获戾/且莫自必其命/谁复以国事抗者
D.—官出/增一官扰/中贵之威/又复十倍御史/偶获戾/旦莫自必其命/谁复以国事抗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钺:指符节和斧钺,由天子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可以之代天子巡狩。
B.里甲:明朝州县统治的基层单位,以邻近110户为1里,里中推10户为里长,余100户分为10甲。
C.俸料:朝廷官员除俸禄外,又给食料、厨料等,俸禄中以货币支付的部分则称“俸料钱”。
D.铨法:铨,铨选。铨法是指选拔、任用官吏的条例,古时铨选和科举之事都由吏部掌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呈润关心军务,疏陈营边策略。他不仅提出要挑选壮士练兵以备外患,还指出要屯田以补内需。
B.魏呈润一针见血,剖析弊政之害。他认为撤裁驿站于事无补,冒名军籍、欺下蒙上现象需严加整顿。
C.魏呈润不畏权贵,揭发逆党奸邪。即使是对首辅有意庇护的朱之俊,他亦请求皇上给予弃西市的处罚。
D.魏呈润正直敢言,竭力替人辩解。他批评边境官吏人员冗杂,宦官贪污;并为胡良机求情。自己却因此被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抚按诸臣捐赀助饷,大抵索之民间,顾奉急公之褒。
(2)异日九边声息。监视善恶,奚从而闻之?
2019-03-29更新 | 5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①张溥,字天如,太仓人。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以此也。与同里张采共学齐名,号“娄东二张”。

②崇祯元年以选贡生入都,采方成进士,两人名彻都下。已而采官临川。溥归,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名其文社曰复社。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以葬亲乞假归,读者若经生,无间寒暑。四方啖名者争走其门,尽名为复社。溥亦倾身结纳,交游日广,声气通朝右。所品题甲乙,颇能为荣辱。诸奔走附丽者,辄自矜曰:“吾以嗣东林也。”执政大僚由此恶之。

③里人陆文声者,输赀为监生,求入社不许,采又尝以事抶之。文声诣阙言:“风俗之弊,皆原于士子。溥、采为主盟,倡复社,乱天下。”闽人周之夔者,尝为苏州推官,坐事罢去,疑溥为之,恨甚。闻文声讦溥,遂伏阙言溥等把持计典,己罢职实其所为,因及复社恣横状。章下,巡抚张国维等言之夔去官,无预溥事,亦被旨谯让

④至十四年,溥已卒,而事犹未竟。明年,御史刘熙祚、给事中姜埰交章言溥砥行博闻,所纂述经史,有功圣学。帝御经筵⑤,问及二人,延儒对曰:“读书好秀才。”帝曰:“溥已卒,采小臣,言官何为荐之?”延儒曰:“二人好读书,能文章,言官为举子时读其文,又以其竟未用,故惜之耳。”帝曰:“亦未免偏。”延儒言:“诚如圣谕,因善读书,以故惜之者众。”帝颔之,遂有诏征溥遗书。有司先后录上三千余卷,帝悉留览。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卒时,年止四十。

(《明史﹒张溥传》)


【注】①经生:唐代以端正工稳的小楷手抄佛经的人被称为“经生”,此处指努力读书。②复社,明末文社。崇祯二年(1629年)成立于吴江(今属江苏),主要领导人为张溥、张采,以东林党后继者为己任。③东林党,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在此讲学,讽议朝政、评论官吏,时称“东林党”。④谯让:谴责。⑤经筵:专为皇帝举行的讲经活动。周延儒时为内阁首辅,是经筵活动的主持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方名者争走其门                              啖:利诱、引诱,此处指追逐。
B.遂伏阙言溥等把持计典                           计典:法规。
C.巡抚张国维等言之夔去官,无溥事       预:预先安排。
D.帝之,遂有诏征溥遗书                       颔:点头(表示认可)。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溥与张采同为“复社”盟主,所受的遭遇都是一样不幸,所以,当时人称他们为“娄关二张”。
B.张溥因遭到群小的诋毁,人生坎坷,死时仅四十岁;张采也遭受贬谪,终生只是官职低微的小官。
C.张溥回家奔丧的时候,联络本郡的学士名流,恢复古学,组建“复社”。
D.陆文声没有凭真才实学考取监生资格,所以复社人没有接纳他,加上张采又曾经惩罚过他,所以怀恨在心,上书诋毁“娄关二张”。
3.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2)诚如圣谕,因善读书,以故惜之者众。
4.文章第②段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张溥在当时影响很大?
5.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2020-10-09更新 | 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